机车维修应逐步落实“弹性计划预防修理制度”

2013-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3年22期
关键词:修程辅修机务段

张 俊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干部培训中心,山西太原 030013)

目前,世界上机车维修制度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以预防为主”维修思想指导下的计划预防修的维修制度,另一种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思想指导下的状态预防修的维修制度。而国内一些专家又把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分为传统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和弹性预防修理制度。

1 传统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弊端

这种维修制度是20世纪40年代逐步发展成熟的,它是以机械装备故障率曲线(浴盆曲线)中的耗损故障期的始点来确定维修时机,由于把机件磨损或故障作为时间的函数,因此定时维修、拆卸分解就成为这种维修制度的主要方法。我国现行的“定期检查、按时保养、计划修理”的计划预防修理的维修制度就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这种维修制度要求机车及其零部件在即将磨损到限或损坏之前要及时更换、修理,将修理工作做在机车故障发生之前。计划预防修理事先在资金、材料备品、人力等方面都能做到周密计划,可操作性很强,从而使生产率大大提高。它立足于采用常规的测试手段来掌握机车质量变化规律,这在人们尚没有充分手段来准确判明机车基本质量的时期,是一种有效的修理制度。然而这种修制有着明显的缺点,表现在:1)检修周期硬性规定。无论机车在运用中质量状态好坏,到了规定的检修公里都必须按计划扣车,检修周期是统一的,强制性的。这种周期维修不完全考虑机车的实际技术状态,检修被动而盲目,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机车“提前修”,过早地解体,浪费了使用寿命。也可能有一些机车因计划不到而造成“滞后修”,影响运输安全。2)检修范围扩大。为了保证机车检修质量,往往把个别问题普遍化,偶尔问题经常化,并作为确定机车检修范围的依据,造成检修范围扩大。在检修中不分具体情况一律大拆大卸,往往把处于良好状态的摩擦副也拆开了,换件后反而容易出现早期故障。3)检修成本高。由于大拆大卸造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浪费,修理成本增加,同时机车检修停时增长,显著地降低了机车运用效率。4)检修中科技含量小。因为严格按部就班地检修,使这一工作墨守成规,吃老本,检测、诊断技术很少采用,机械化修车发展缓慢。检修工作成了劳动力密集行业,科技、技术含量较低。

传统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对机械占绝大比重的蒸汽机车和早期的内燃机车是行之有效的,对现代机车就不适应。这是因为早期的机车主要是机械产品,现代机车是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于一身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电气部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早期的机车根本没有车载诊断设备,地面检测设备也很少。现代机车采用车载微机诊断系统,能监视、记录机车的各种状态参数,还能提醒司机如何处理故障,地面检测设备也较多;早期的机车设计制造水平不高,可靠性、维修性差,机车主要零部件寿命离散性很大。现代机车越来越重视可靠性设计,重视机车全寿命周期成本,因而机车的可靠性、维修性好,机车主要零部件使用期限较为接近。总之,现代机车和早期机车不能同日而语。然而,好多机务段机车现代化了,检修制度却没有任何变化,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较大浪费和检修工作的被动。为了和谐铁路的发展,需要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与时俱进的检修制度。

2 全面搞状态预防修暂不适合我国国情

状态修是按照机车的实际技术状况来确定维修时机,它不对机车规定维修期限,不固定拆卸分解范围,而是在检查、检测、监控其技术状态的基础上确定机车的最佳维修时机。这种维修方式是靠不断定量分析和监测机车的某些参数和状态数据来决定维修时机和项目。状态维修适用于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征兆,而且故障发展缓慢的装备,同时故障还直接危及安全或有重大经济损失(功能性故障),并有适当的检测手段,能制订出技术状态标准的情况。它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可以充分发挥机车的工作寿命,提高维修的有效性,减少维修工作量和人为差错。虽然状态预防修理制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1)可操作性差。状态预防修是视情维修,没有固定的修程、周期和范围,根据实际检查和检测结果需要修理哪部分就修理哪部分,这就给检修工作组织带来较大困难。2)检修费用较高。状态修理制度不是所有的零部件都搞状态修,但主要零部件肯定要搞状态修。这就需要大量的车载诊断设备和地面检测设备,加大了造车成本和检修投入。3)对检修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状态修的特点是机动灵活,对症下药。要求检修人员一职多能,全面掌握机车原理结构,掌握多种检修工艺和学会使用多种工装设备。4)需要严格的寿命管理。诊断技术和寿命管理是状态修的两大支撑。我国机车的寿命管理还比较落后,设计部门提不出设计寿命,运用部门也提不出使用寿命,这就严重地制约了状态修的开展。

正因为有以上的不利因素,我国机车状态预防修进程十分缓慢。尽管我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早已明确提出内、电机车要逐步实施状态修,但还是收效甚微。有一些专家的机车修制改革向状态修过渡这个提法就是错误的。

状态预防修是以可靠性理论为指导的,在美欧一些国家军工、航空领域状态维修搞得十分成功。铁路领域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全部实施状态预防修,要有,只是部分公司或部分机车在实施。目前,世界机车维修领域内,仍然是计划预防修的大框架,但许多公司在此大框架下,实施灵活的状态修,机车检修不再大拆大卸,而是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的履历,通过必要的试验和检测诊断来决定部件是否拆卸、更换或修理。对一些重要部件严格实行寿命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机车段修中,搞传统的计划预防修浪费太大,搞状态预防修暂时难度太大。搞弹性的计划预防修适合现在的机车质量、机务段检修现状和运输现状。

3 逐步落实弹性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一些建议

弹性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特点是:有检修修程和检修周期,但周期根据机车的实际状态弹性较大,周期伸缩比例达20%~50%;有严格的检查、检测、诊断范围,没有严格的检修范围。总体上做预防性修理仍占主导地位,但部件不再大拆大卸,对有诊断手段的部件,应用诊断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拆卸修理;对有寿命管理的部件,根据信息记录判断是否需要拆卸修理。对既没有诊断手段,又没有寿命管理的重要部件,必须要定期拆卸修理。

为了让弹性计划修理制度能更好的实施,需要落实以下具体工作:

1)合理应用三种维修方式。目前公认的维修方式有三种:定期维修、状态维修和事后维修。三种维修方式本身并无先进与落后之分,但应用是否得当其效果就不大相同。像机车这样复杂的装备,应当三种维修方式并用,合理搭配,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片面强调哪一种,都将适得其反。当前应抓好三种维修方式的合理划分,这项工作复杂艰巨,应由铁路局、机务段和制造厂参加。根据段修、厂修的实践经验,提出定期修、状态修和事后修的初步明细。在此基础上,对列入状态修的项目,要逐个研究检测方法、判别标准,提出必要的检测仪器、实验设备等。

2)大力发展诊断技术。现代机车诊断技术以车载诊断技术为主,地面检测技术为辅。我国第三代机车和交流传动机车都有较完善的微机故障诊断系统,一些机务段也有较多的地面检测设备。问题是大量的老车没有车载诊断系统,机务段对地面检测设备使用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以LCC(全寿命周期成本)为指导,进行老车的重造和报废工作。加强机务段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必要的软件开发,积极发展光铁谱分析和色谱分析技术。

3)加强寿命研究和寿命管理。我国机车寿命研究和寿命管理很落后,制造商和运用者往往拿不出相关的寿命值来。这一方面说明这项工作本身艰巨,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没有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探索。没有符合实际的使用寿命,就很难制定出恰当的维修周期,使检修工作盲目而被动。寿命研究主要是设计者和制造商的事,机务段所能做到的就是对一些零部件进行跟踪、检测,建立它们的信息库,摸索出使用期限和使用寿命。

4)加强机车检修管理信息化。机务检修信息化管理是机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能提高检修生产力和管理水平,克服人为的不利因素。我国当前所开发的机车维修信息系统多偏重于维修管理工作,对机车的质量信息重视不够,缺乏对机车及其主要零部件的质量跟踪,未形成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更没有使机车的故障诊断系统和机车维修系统结合起来。因此应该总体规划、制定标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从而使系统更加优化。

5)机车检修周期应采用当量公里。当量公里是指以走行公里为基础,从部件耗损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负荷和运行时间的影响,对各种机车走行公里进行修正。当量走行公里:Sd=Kd·S,其中,S为实际走行公里;Kd为当量公里系数。当量系数与机车负荷、速度、线路情况、牵引工作时间等有关。通过当量公里计算得出以下结论:a.提速机车检修周期应延长;b.客运机车检修周期应延长;c.重载货运机车检修周期应缩短;d.困难区段的机车检修周期应缩短等。

6)机车小、辅修修程分解。有条件的机务段(如客运机务段)可以对本段的机车(或部分机车)进行小、辅修修程分解。机车小辅修修程分解就是:突出机车小、辅修以检查、检测为主,换件修为辅的理念,由传统集中库房检修,转移至日常整备作业线中分层次进行修理,特别是辅修。这种“修养一体,用修分离,修程分解,闭环管理”的检修模式有以下优点:a.取消了小、辅修检修停时,机车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b.乘务员辅助作业时间大大减少。乘务员出退勤时间大幅减少,同时将乘务员从繁琐的常规检查,缺油补油,外部清洁保养中解脱出来,确保行车安全。c.由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机车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四按三化”记名修得到更好的落实与加强。机车小辅修修程分解外在表现为检修场地转移,检修时间延长,计划和任务量模糊,原有完整的范围和工艺分解,质量控制分散,劳动量统计琐碎等。

7)加强集中修、换件修、均衡修。为了提高机务段的修车质量和检修效率,机务段应以换件修为主,一些大型重要部件应搞集中修。为了减少轻大修和中修的修车时分,通过换件的方式将部分部件安排在较低级修程中检修。

8)“四按三化”记名检修与ISO 9000接轨。“四按三化”记名检修的一些理念与ISO 9000质量管理的一些理念是相辅相成的,都强调“过程管理”“文件化管理”和跟踪检查,所以应把机车检修规程纳入到ISO 9001的要求当中,用国际标准规范机车的检修工作,稳步提高检修质量。

我国机车修制改革探索了几十年,雷声大,雨点小,步履维艰,原因很多。但在我国机务段搞弹性计划预防修条件目前还是成熟的。虽然每个段的车型不一,设备不同,运用条件差别较大,检修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但检修周期和检修范围都是弹性的,可以根据机务段的实际情况可大可小地调整,操作性较强,适合目前检修现状。

[1]董锡明.机车车辆运用可靠性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2]张中央.电力机车检修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修程辅修机务段
辅修:不一定是最优解,但何妨一试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我国高校金融学辅修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西北大学为例
16V280ZJA柴油机的修程与解体
跨座式单轨车辆修程及车辆基地设计规模研究
广州机务段生活小区唐代砖室墓M30的发掘
电子联锁在机务段综合管控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地铁不落轮璇床及洗车机高级修程研究
贯通式机务段加油产生火花原因分析及解决
机务段在调整列车运行图中的运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