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法的原中央苏区(赣南)经济发展效率评价

2013-08-27 08:37章莳安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赣南效率

■章莳安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在《意见》当中,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但是,在过去的发展中,总体来看原中央苏区(赣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亦日益凸显,在经济总量上占全国的比重仍旧非常小,与发达的省份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收益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作为《意见》的主角——赣南,曾经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即将因为政策的扶持而改变原来的发展轨迹,尤其在经济方面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虽然目前对于中央苏区的相关论文较多,但所涉及的面也相对较广。比如刘维菱[1],熊吉陵、黄斌[2]主要是对中央苏区生产合作制方面进行研究;杨荣彬[3]主要是对中央苏区(赣南)红色资源旅游方面进行研究;关于中央苏区(尤其是赣南)经济发展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而仅有的一些相关论文又主要是以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主,基本上没有定量的研究。

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从投入与产出效率这一角度实证分析赣南的经济发展情况。依据2001—2011年的数据,测算全国各省份的相对发展效率,分析了赣南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以“十一五”、“十二五”首年为例指出赣南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亟须改善的地方,提出振兴中央苏区(赣南)关键在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及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DEA的C2R模型简介

DEA分析法是评价多种投入与多种产出的分析方法,其通过数学规划模型的运用来对决策单元(DMU)之间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还能判断各决策单元(DMU)的投入规模是否适宜,并相应地突出对决策单元(DMU)投入规模进行调整的方向及程度。DEA分析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理论上亦有较多模型,但应用较多的还是C2R模型。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的C2R模型为:

其中, [e-]T= [1 1……1]∈Em, [e+]T= [1 1……1]∈Es。模型中,ε是一个比任何一个正数都小且大于零的数,θ为效率指数,λj为权重,Xj是第j个决策单元(DMU)的投入指标向量(该向量为已知),Yj是第j个决策单元 (DMU)的产出指标向量 (该向量为已知),S-、S+都为松弛变量,X0、Y0是被评价单元(DMU)的投入产出向量(该向量为已知),n为决策单元的数量。

当θ=1,且S-=0和S+=0时,其为DEA有效,也就是说投入与获得的产出已经达到最优;当θ=1,且S-≠0或S+≠0时,其为弱DEA有效,也就是说在这n个决策单元(DMU)所组成的经济环境中,即使X0减少S-个单位,仍然可以保持原产出Y0不变;或者即使对原产出Y0增加S+个单位,仍然可以保持原投入X0不变。当θ<1时,其为非DEA有效(DEA无效)。

当θ=1,且S-=0和S+=0时,其具有唯一最优解,λ,Φ,S-,S+。若当∑λj=1时,表示决策单元(DMU)的规模收益不变;当∑λj>1时,表示决策单元(DMU)的规模收益递减;当∑λj<1时,表示决策单元(DMU)的规模收益递增。

冗余率(RSj-)为决策单元(DMU)的S-(投入松弛变量)与其相应的投入量之比;产出不足率(RSj+)为S+(产出松弛变量)与其相应的产出量之比,公式如下:

投入冗余率=(实际投入-目标投入)/实际投入*100%

产出不足率=(目标产出-实际产出)/实际产出*100%

依据(RSj-)投入冗余率和(RSj+)产出不足率,可以确定不足之处及其程度,或者需要改进的方面等,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

二、指标的选取和计算结果

(一)2001—2011年数据评价

经济发展始终不能离开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本文经过比较分析,并参考了相关文献,在对众多输入指标的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确定输入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口以及财政支出。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指标体现了“物”的投入,这是发展经济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就业人口这一指标体现了“人”的投入,这是发展经济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财政支出这一指标则体现了“财”的投入,这亦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选取的输出指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税收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总量以及规模大小;地方财政税收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状况等。以上这些指标,都能够较好地反映与评价地区经济的真实发展情况。

在时间序列选取上,考虑产出的滞后性,选择了2001—2011年共11年的数据来评价各省的经济发展效率,其中选取“十一五”、“十二五”首年的详细计算结果,以此对中央苏区(赣南)和全国各省(市、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为了更加详尽地分析中央苏区(赣南)的经济发展状况。表1为原中央苏区(赣南)连续11年相对于全国其他省 (市、区)投入产出效率及规模收益判定,表2、表3分别为2006、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的详细计算结果。

表1 原中央苏区(赣南)相对于其他省(市、区)投入产出效率及规模收益判定(2001—2011年)

(二)对原中央苏区(赣南)的经济发展效率评价

总体而言,原中央苏区(赣南)2001—2011年的投入产出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上升,但是,我们通过表1可以发现,其增加的幅度非常缓慢。在这连续的11年中,θ值一直在0.6上下波动,最大值为2011年的0.667,最小值为2001年的0.589。同时,其较之全国各省(市、区)来看,一直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这主要是与原中央苏区(赣南)较差的物质条件、较偏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缺乏等因素密不可分,目前属于原中央苏区(赣南)的大部分县本身就是国家级贫困县,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又一大关键因素。所以,要正视目前原中央苏区(赣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乃是当务之急。

规模收益递增,表明决策单元 (DMU)在原投入X0的基础上,如果适当增加投入量,那么产出量将会有更大比例的增长;规模收益递减,表明在决策单元(DMU)原投入X0的基础上,如果增加原投入量,产出量也不会有更大比例的增长,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再增加决策单元(DMU)投入的必要。通过表1,我们还可以发现在2001至2011年这11年中,除了2003年和2008年这两年的规模收益是递减的,其他年份都是规模收益递增的。这就是说赣南长期都处于投入不足的状态。换句话说,就赣南总体而言,如能够适当增加投资数量,其产出就会有更大比例的增加,也就会引致经济更快发展。通过对表1的数据分析,这可为对赣南的投资力度及投资方向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仍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投入资源进行恰当的分配与调整,不能搞一刀切,简单地认为增加投入就一定能使产出得到更大比例的增加。

对表2、表3进行分析,从投入指标看,原中央苏区(赣南)均存在就业人员冗余的现象。同时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2006年(“十一五”首年)就业人员的冗余率达到50.12%,而在2011年(“十二五”首年)就业人员冗余率为30.28%,虽然2011年比2006年人员冗余率有较大比例的下降,但这一数值仍旧较高,造成这一状态主要是由于:一是在“十五”计划当中,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所以在“十五”期间进一步加速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而这一时期赣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一种基本依靠劳动力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式发展,由于时间的滞后性,这样就直接导致了2006年的人员冗余率较高;而在“十一五”期间是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放在较为重要的地位,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进程并没有减弱,但是由于赣南地区在不断转移过剩劳动力,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这都使得人员冗余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同样是由于时间的滞后性等因素,使得2011年的冗余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二是在“十五”时期和“十一五”前几年,赣南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十分少,这样就造成很多人员没有工作,也就是就业人口冗余,大量的劳动力流向了沿海城市,因为在那边能够找到工作(主要是以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工作为主)。而后,在“十一五”时期由于产业结构的转移 (尤其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赣南地区处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交汇处,这一地理位置对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吸引了一部分在沿海地区的企业在赣南地区投资建厂,提供给了当地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2011年(“十二五”首年)的人员冗余率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与此同时“十二五”提出“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笔者认为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不仅在于投入人员数量的多少,更关键的是人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人才对提高效率才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只要按照这样实施,“十二五”时期的人员冗余率还会进一步大幅度降低。

从产出角度来看,原中央苏区(赣南)在“十一五”、“十二五”首年都存在产出不足。其中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率最为突出。从表2、表3可以发现2006年赣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率为45.78%,而2011年赣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率为37.12%,虽然在比例上“十一五”首年比“十五”首年有所下降,也就是说赣南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发现,当地的生活水平仍然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与贵州、四川、广西、新疆等相近),赣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率仍旧较高。这说明赣南居民生活水平仍旧不高,消费需求等方面也受到抑制,这直接导致消费能力不足,居民生活条件相比全国来说还是较为贫困。造成以上原因的因素主要是低附加值的生产劳动、收入单一等。但是,这也表明赣南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要加大对职工的在岗培训,在经济上鼓励职工进修,使职工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以此来增加职工的收入。除此之外,赣南地区也要大力提倡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尤其是拥有新型、先进技术的企业,在投资的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加大努力进行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通讯等设施,促进经济资源和信息的流动,通过这些方法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吸收更多的本地居民就业,也可以较大地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与此同时,“十一五”、“十二五”首年都出现地方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产出不足的现象。地方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表明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赣南地区政府要转换政府职能,提高其协同能力和运作效率,还应该在政策法规等方面创造更便利的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从直接管理为主转为间接管理为主,简政放权,通过加强民主法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建立与市场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权机构,通过市场来解决经济、企业问题等,政府主要起引导作用,当且仅当市场失效时政府才介入干涉。同时在政策上有所侧重,制定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提供政策支持,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从中央苏区 (赣南)与全国其他省 (市、区)的发展效率比较分析来看,中央苏区(赣南)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所以目前振兴赣南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发展效率,增加投入产出比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发展,充分发挥要素禀赋优势,提高整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赣南经济特点主要为资源型,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资源压力仍旧非常大,并且赣南地区人均资源占有量也较少,所以要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包括人力、资金等初级资源)转变为依靠提升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包括加大科教文投入、提升劳动者技能、产业的技术进步、增强管理能力等),以此达到降低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同时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就是说,立足于现有基础,重视中小企业的改造、充实及提高,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引进并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来改进现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以及附加值,实现生产的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链条,形成支柱产业群;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打造良好的地区投资环境,吸引和鼓励外资参与赣南的建设,以此来提升赣南地区的区域竞争实力,努力实现赣南地区的振兴与发展。

表3 全国各省(市、区)DEA分析结果表(2011年)

三、对中央苏区(赣南)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DEA评价结果作为制定区域投资计划的参考依据

投资计划是地方政府重要的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这是由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实质所决定的。投资计划不能仅仅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这一形式存在,而应当适宜地确定投资计划期内的规模、布局、结构、项目以及投资来源等。通过金融、财政、价格及监督等调控机制向各个投资主体传递赣南地区的投资计划,较为充实地反映投资计划要求,展示赣南经济的发展方向、趋势及意图等,为各个投资主体提供相应的信息。这样做既有助于投资者权衡自己在整个赣南地区经济变动背景下所处的位置,又能从指导思想上建立区域经济的理念,并且能够有力促进投资调控机制计划,这一调节作用的有效实施。

(二)落实对政府投资的监督体系并明晰企业产权

政府不仅是社会共有资源的代理人,也是社会共有资源投资的委托人,政府这一主体就形成了投资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就有可能导致政府投资的主导者通过规模扩张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种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府投资的预算软约束有所增加。所以,应当通过规范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责任制度,强化政府投资的风险防范意识,理清政府投资项目业主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防范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发生,提升政府投资资金的安全与效率。与此同时,也需要完善和规范政府投资审计机制,改进政府投资审计的方式、方法,突出审计的独立性,进一步建立审计信息的相关披露制度与措施。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采用管理审计和可行性审计的方式来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从企业这一层面来看,加快赣南地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

(三)进一步加强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力度

赣南地区投资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管理水平的提升,投资效益和投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管理已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管理政府做决策并且直接决定投资主体投资行为,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管理是建立间接的宏观管理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究其本质,市场经济是依靠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调控,而政府要做的就是注重监督,也就是规范市场,而规范市场最好的防范就是法制。所以加强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力度,强化投资法律责任约束以及增强对投资领域的执法力度是提高投资监督管理、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更好地维护投资市场有序运行并且规范投资主体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证投资市场机制稳定的作用,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投资的收益。也就是说只有将投资运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才能够在规范利益关系上提供投资主体各方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得各投资主体满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提升赣南地区经济的投资收益,更大程度上促进赣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1]刘维菱.中央苏区合作制经济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6).

[2]熊吉陵,黄诚.论中央苏区时期的农村合作制经济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6,(10).

[3]杨荣彬.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与瑞金红色旅游业的发展[J].南方文物,2002,(6).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赣南效率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