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域经济趋同测度研究

2013-10-20 04:30周海燕
统计与决策 2013年23期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差距

周海燕,柏 杨

(1.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51;2.安徽大学,合肥 230039;3.浙江省舟山市旅游局,浙江 舟山 316000)

0 引言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的又一增长极,被视为拉动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有独特的海岸线优势和港口优势,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增长情况如何,是趋同还是发散?又分别是什么原因?为了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有必要测度区域的经济增长状况,以便更好的发展城市经济。本文章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来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展状况,希望基于同一经济圈经济体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刻画和解释城市间的差异及其来源,能够更好地排除参数的异质性对结果的影响。

1 数据来源及模型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趋同性假说来自新古典理论中要素边际报酬递减假说。经济增长的绝对趋同、条件趋同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概念的分析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Barro和Sala-I-Martin(2002)通过对一些国家及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的截面数据分析后,认为在同质经济集团内部,落后经济体将比富裕经济体增长的更快。

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进行趋同分析的经典模型如下:

其中,εi~iid,N(0,σ,2)。对于地区而言,如果(1)式中的估计系数β为负值,且在统计上显著,则说明地区人均GDP的增长率在t时段内与初始的人均GD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存在β趋同,说明落后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经济体;如果系数为正且显著,则不存在β趋同,拒绝该假设。基于该模型还可以进行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的描述绝对趋同,采用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量方程为:

其中,yit表示地区i在t时期的实际人均GDP,yi0表示地区i的基期实际人均GDP,β表示趋同速度,μit为随机误差项。如果回归结果显示β<0,说明出现了绝对趋同,反之,则出现了经济趋异。

绝对趋同认为不同地区有相同的稳态,但现实中经济体之间很多条件是不相同的,如:技术知识水平、储蓄率、利用外资状况等,导致其稳定状态有差异,也就是说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稳定值。因此,条件趋同比绝对趋同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说服力。

检验条件趋同的标准计量方程为:

Xit是趋于稳定状态的影响条件,即趋同条件。如果β>0,且Xit能很好的说明稳态条件,则说明在观察期内经济是趋异的。反之,则出现了趋同。在建立面板数据的回归方程之前,先确定加入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在结合他人研究和数据的获得性方面,将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投资率、政府支出和储蓄率作为控制标量,加入到趋同模型。

通过计算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性指标,直观了解城市间经济的增长率变化状况,然后做σ收敛性分析和β收敛性检验。

环渤海经济圈覆盖范围很广,本文只是采用了城市圈内层的15个城市:天津、青岛、东营、潍坊、烟台、威海、滨州、大连、丹东、营口、盘锦、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和沧州。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各地区的GDP平减指数进行平滑(1978=100),得到历年实际GDP。

2 环渤海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分析

2.1 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分析

首先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Theil指数和基尼系数对1985~2009年环渤海经济圈15个城市的人均GDP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差异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城市间人均GDP的标准差和基尼系数是增加的,而变异系数和Theil指数的增加比较缓慢。说明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绝对差异是增加的,并呈现加速变化趋势;相对差异变化比较缓慢,趋势也比较平稳。

但是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的增加,说明环渤海经济圈内15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呈现发散趋势。尽管同一经济圈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由于起初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导致城市经济差异的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增加。从经济增长的相对差异变化趋势来看,是非常平稳的,变异系数甚至有向下的趋势。同时还可看出,1993年以前,各项相对指标变化比较剧烈,1993年之后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的变化比较缓慢,差距拉大的速度是平稳的。1992年我国开始经济体制的转型,由于各城市的基础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在体制转型下,不能进行观念转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将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相对基础设施好和位置优越的城市,则开始着手研究适应新体制的经济发展策略,从而导致经济差距拉大。在经过经济体制转型的探索,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开始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发展较好城市的经验和管理理念,并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发展经济。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开始显现,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做了较大的调整,以适应其各个方面的发展。各个城市也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经济,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相对差异呈下降趋势。从1985~2009年的整个时段来看,地区差距呈现减缓态势,说明经济发展与地区产出差距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因此,以经济增长速度VGDP为自变量,地区变异系数VAR为因变量,对1985~2009年间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与地区变异系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85~2009年间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应该抓住发展机遇,提高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实力,以缩小地区差距。

2.2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检验

2.2.1 绝对趋同分析

首先,建立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同初始人均收入的散点图,大概了解不同时期经济的趋同状况。①1985~1992年为一个时期,因为1992后,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1992~2000年为一个时期,2000年是两个世纪的分界。

图1 初始人均GDP对数(1985)

图2 初始人均GDP对数(1992)

图3 初始人均GDP对数(2000)

图4 初始人均GDP对数(1985)

从图1至图4中可以看出,1985~2009年间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与初始人均GDP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环渤海经济圈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绝对趋同,但是1992~2000年之间,则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经济是趋异的。

回归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绝对趋同回归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1985~1992年间环渤海经济圈各城市间的差距是缓慢拉大的,速度为3.99%,但是1992年之后各地区差距拉大的速度下降到0.95%。说明城市间经济差距拉大的趋势在慢慢改变,倾向于经济趋同。

2.2.2 条件趋同分析

表3给出了变量的形式及其经济意义。

表3 变量选取及相关描述

面板数据的趋同模型如下:

条件趋同的研究也是按照上面的三分阶段进行的,回归的结果比绝对趋同的回归结果要好,也更接近实际。趋同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条件趋同的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知,各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作用是不同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而人力资本投资只是在2000~2009年间起促进作用,其他时间段起阻碍作用,只不过阻碍作用越来越小,储蓄增加也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我们还可以看出,环渤海经济圈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在长时期内不存在条件趋同,而是发散的,但是差距拉大的速度是下降的,尤其是2000~2009年,地区差距的扩大速度是很小的。条件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储蓄水平、城市化率和政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

3 结论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法,研究了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增长问题。采用面板数据可以消除参数的异质性带来的对结果的影响。文章首先运用统计性描述指标研究环渤经济圈城市之间是否存在趋同,之后采用计量的方法分别从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两个角度,验证了趋同的存在性。研究发现: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增长不存在趋同,而是发散的,尽管绝对差距拉大的速度是剧烈的,但是相对差异拉大的速度是平稳的甚至呈下降的趋势。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因素是不同的,通过条件回归我们可以知道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不同的城市应该坚持自己的发展路线和优势并借鉴发达城市的经验,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状况,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此外,不发达的城市应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政府支出,减少居民储蓄,从而加快城市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差距。尽管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但是有利于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城市发展的趋同化进程。

[1]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J].经济研究,2000,(10).

[2]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3]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

[4]徐现祥,李郇.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J].经济研究,2004,(5).

[5]周业安,章全.参数异质性、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2008,(1).

[6]白雪梅,赵峰.我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4).

[7]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3).

[8]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1).

[9]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9,(7).

[10]赵伟,马瑞永.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J].管理世界,2005,(11).

[11]傅晓霞,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J].经济研究,2006,(10).

猜你喜欢
环渤海经济圈差距
三大增长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溢出影响研究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基于ARIMA模型的环渤海典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环渤海港口群内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基于能源足迹的环渤海可持续发展评价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