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法中低流量干氧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3-11-08 05:38谈万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18期
关键词:湿化液鼻塞舒适度

黄 玲,谈万兰,杨 瑶

(江苏省扬州友好医院护理部,江苏扬州,225261)

氧气吸入疗法可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改善组织缺氧,促进代谢,以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最常用的是低流量(1~2 L/min)、中流量(2~4 L/min)吸入方法[1]。临床使用最多的是鼻导管吸氧法,其中鼻塞吸氧法是将鼻塞置于鼻前庭,分单鼻塞、双鼻塞2种类型[2],常规采用的是湿化吸氧(湿氧),理由是患者吸入未经湿化干燥的医疗气体会导致呼吸道干燥不适、纤毛活动减弱及痰液黏稠度增加。持续氧疗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湿化液、消毒湿化瓶来防止因湿化液的持续使用、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本研究旨在探讨湿化与未湿化(干氧)中低流量(<4 L/min)鼻塞法氧疗对患者舒适感的影响,从而为解决湿化液污染问题、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中低量干氧治疗的依从性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 1—12月本院住院氧疗患者194例,男119例,女75例,平均年龄61岁;医保120例,非医保74例;吸烟71例,不吸烟123例;呼吸系统疾病47例,非呼吸系统疾病147例;50例有吸氧史,144例为首次吸氧。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表述清晰,知情同意。将194例患者随机分为湿氧组(97例)和干氧组(9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94例患者均在本院病房自然室温、湿度下,采用无创双头鼻塞吸氧管,按氧气吸入操作规程[3]进行中低流量吸氧,湿氧组在湿化瓶内装1/2~2/3蒸馏水并每日更换,干氧组的湿化瓶内不装任何液体。吸氧前后常规给予治疗和护理,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湿化瓶1次。观察患者鼻咽部不适、异味、咳嗽、咳痰、发寒等舒适度情况,采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2 结 果

2组患者在自然温湿度条件下中低流量双头鼻塞吸氧>24 h后,湿氧组发生不适症状者13例,阳性率为13.4%;干氧组出现不适症状者14例,阳性率为1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指标见表1。

表1 干、湿氧治疗组舒适度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ACCP-NHLBI)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中低流量(<4 L/min)吸氧可不湿化[4];AARC在关于氧疗的指南中指出,<4 L/min的鼻导管吸氧无须常规湿化[5]。在中国香港地区,中低流量吸氧患者也不湿化[6]。因为中低流量(≤4 L/min)氧气进入呼吸道时,吸入的氧量仅占每次总吸入氧量的2.4%~19.0%,呼吸道黏膜本身具有的湿化功能和空气中的湿度已对氧气起到了足够的湿化作用,不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氧疗效果[7]。况且,干燥的氧气远无室内低湿度空气带来的不适感强烈[8]。与常规湿化吸氧比较,未湿化吸氧操作简便,重要的是能较好地解决湿化液的微生物污染问题[9],又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护士执行氧疗的时间,节约了氧疗成本(湿化用水)。另外,干氧治疗还不会因为湿化瓶中的噪音而影响患者的休息,对失眠患者有利。

双头鼻塞法为2个较细小的鼻塞同时置于双侧鼻孔,分流了氧气对鼻黏膜的冲击力,从而减少了氧气对鼻黏膜的刺激。此外,鼻塞周围尚留有空隙,能同时呼吸空气,不影响说话、进食、喝水和睡眠,而且没有“窒息”感[10]。双头鼻塞吸氧管结构呈对称分布,吸氧时不用胶布固定也不易松动或脱落,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使患者在持续吸氧的情况下容易耐受,不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从而提高吸氧效果[11]。有专家认为,操作时将鼻塞处的支架朝下放置可将两孔塞略微抬高,刚好符合鼻孔解剖生理,气体基本沿着下鼻道至气管,还可减少吸氧对呼吸道的损伤,减轻氧气异味对呼吸道的刺激,增加患者的舒适感[12]。

本研究对湿化与未湿化双鼻塞吸氧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有少数患者氧疗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阳性发生率要高于李珑等[13]的研究结果,但2组患者氧疗的舒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适感的产生与性别、年龄、吸烟、呼吸系统疾病、医保、心理状态等有关。有研究[14]显示,未湿化组吸氧第1天与吸氧第5天呼吸道症状、不适症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未湿化组吸氧后的不适症状无需处理即可显著减轻。综上所述,鼻塞法中低流量干氧治疗与湿化吸氧相比,其不适感患者可接受,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医院来讲,氧气无需湿化,操作方便,成本降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因湿化液的污染而可能引发的院内感染,因此鼻塞法中低流量干氧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0.

[2]罗琼.氧气吸入法的国内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5,144(5):847.

[3]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1.

[4]Miyamoto K.Is it necessary to humidify inhaled low-flow oxygen or low-concentration oxygen[J].Nihon Kokyuki Gakkai Zasshi,2004,42(2):138.

[5]Kallstrom T J.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oxygen therapy for adults in the acute care facility-2002 revision&update[J].Respir Care,2002,47(6):717.

[6]田芳,杨碧芳,黄素风,等.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在深圳地区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4):997.

[7]袁秋影,刘美玲.黄松彬,等.低流量鼻导管氧疗患者非湿化给氧的效果及舒适度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5B):37.

[8]邹灯秀,李秀云,徐敏.氧气湿化液污染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J].护理学研究,2007,22(19):74.

[9]盂建华,袁中良,陈佳,等.吸氧湿化瓶的消毒及其湿化液微生物污染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3):153.

[10]陈小英,黄贵奇,彭冬琳,等.中低流量双鼻塞吸氧湿化与未湿化对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3):119.

[11]李秀霞,李肖静.单鼻塞与双孔吸氧管吸氧效果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0):95.

[12]徐梅玉,何旭东,孟水云,等.双侧鼻导管吸氧置管方法研究[J].中国家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5):563.

[13]李珑,林玉瑰,王根妹,等.湿化与未湿化对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过程中氧气湿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1.

[14]岳新霞,薛花,徐润华.经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湿化与非湿化吸氧的临床效果对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0):3929.

猜你喜欢
湿化液鼻塞舒适度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
湿化液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
浅谈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