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运动规则的变化对成绩与排名的影响
——以第30届奥运会男子蹦床比赛为例

2013-11-25 10:02徐毅成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预赛名次决赛

徐毅成 刘 波

(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0 前 言

竞技蹦床进入现代奥运会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其影响力在逐年扩大,开展蹦床运动的国家也在逐年增加。在第29届奥运会之后,国际体操联合会为了保持蹦床运动的健康、快速发展,使比赛更加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要求国际蹦床技术委员会在比赛中引入客观的评分指标。国际蹦床技术委员会经过多次的讨论和征求各国体操协会的意见,决定将飞行时间这一客观指标引入蹦床运动的评分领域,并在2011年1月正式施行。本研究对参加第30届伦敦奥运会预赛16名和决赛8名男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明确新规则下参赛选手成绩的变化特征及实力差距,进一步明晰我国运动员在技术环节的优势和不足,为巩固和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竞技实力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蹦床预赛的全部16名选手及决赛的8名选手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参加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蹦床项目运动员比赛成绩等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同时参阅了国际体操联合会最新蹦床评分规则。

2.2.2 录像观测法。通过观看比赛录像,详细纪录了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蹦床预赛16名及决赛8名选手的比赛信息

2.2.3 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运用SPSS10.0软件对所获得的动作难度分、完成分、高度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预赛第一套成绩对比分析

运动员参加预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争取进入决赛的名额。根据规则规定,预赛排名前八名的选手才有资格参加决赛,而预赛成绩是由第一套动作与第二套动作得分之和构成。第一套动作包括难度分、完成分及新规则加入的飞行时间分(高度分)。

表1 第30届奥运会男子蹦床预赛前八名选手第一套动作成绩一览表

预赛第一套动作是由蹦床最基本的难度动作组成,是评价运动员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的先进性、正确性和艺术性的集中反映[1]。表1可见,第一套动作成绩排名前8的选手预赛成绩也相应排列在16名运动员中的前8名,这说明高水平运动员的第一套动作水平与比赛名次呈较高的关联性。因此,第一套动作水平是决定运动员能否在预赛中排名前8而进入决赛的重要基础。表1还可见我国两位蹦床选手董栋与陆春龙的第一套动作成绩为51.16分与51.064分,在预赛选手中位居第1与第2位,表明我国男子蹦床第一套动作的技术水平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董栋与陆春龙的第一套动作难度均为3.4,稍高于预赛前八名选手的平均难度(3.35),具备一定的难度基础。在动作的完成分方面,两位选手分别以29.2分与28.524分位列第一、四名;从飞行时间(高度分)看,陆春龙以19.14s超过平均时间0.629s的绝对优势排名第一,董栋的飞行时间(18.56s)排名第六位。可见,我国两位蹦床选手已具备一定高质量的完成动作及高效的飞行时间。从预赛前8名选手的完成分与高度分来看,如何在确保较高完成分的同时有效地增加动作的飞行时间,是我国选手和其它6名选手适应新规则,在今后训练工作中需要加强的方面。第一套动作的成绩显示,8名选手动作难度的差距并不明显,难度区间在3.1~3.5之间。而成绩的最主要差距来自动作的完成分与高度分,差值分别高达1.462与0.97,表明第一套动作的竞争焦点集中在成套动作的质量和飞行时间这两个因素上。如何处理好动作质量与飞行时间之间的协同关系,是在同等难度基础上取得领先的关键要素。

图1 蹦床新、旧规则对男子运动员决赛名次的影响示意图

为了明晰新旧规则的成绩变化特征,我们将预赛前8名选手的成绩名次按新旧规则来重新排列,并制成线图。为便于表述,在论述中将未加入飞行时间的统计称为“旧规则”,而将加入飞行时间的统计称为“新规则”。通过统计发现,飞行时间对运动员第一套比赛成绩产生巨大影响,在预赛前8名选手中就有4 人的名次发生改变,占统计人数的50%(如图1)。说明在难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新规则改变了旧规则单单以动作完成分作为评判标准的局面,加入飞行时间这一影响因素,不仅使蹦床比赛评分更加完善,也使比赛更加激烈,选手们可以通过飞行时间上的优势来弥补动作完成的不足,缩小选手水平的差距。例如:我国选手陆春龙第一套动作的完成分仅28.524分,与第一名董栋相差0.676分排名第四,但却以19.14分的最高飞行时间缩小了与第一名的差距;也会因为飞行时间上劣势从而影响整体成绩,例如:日本选手伊藤正树的动作完成分为28.7分,排名第三,但只有18.19的飞行分影响了名次的提升。因此,飞行时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取得最大效益,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难度、动作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在训练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3.2 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预赛第二套成绩对比分析

表2 第30届奥运会男子蹦床预赛前八名选手第二套动作成绩比较一览表

第二套动作时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比赛动作的构成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集中地反映了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实力、质量规格、艺术性及三者的综合表现力[2]。从表2可知,我国两位选手董栋与陆春龙的第二套成绩分别为61.735分和61.235分,在预赛前八名选手中位居2、3名,其中难度分均为17.1分,排名第三,完成分为26.7分、26.2 分,排名2、3 位,高度分同为17.935 分,排名第二。这说明我国选手在第二套动作中无论是动作质量、动作难度还是动作高度,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动作难度、动作质量与动作高度得到了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则证明,我国蹦床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对世界蹦床运动发展方向的把握是正确的。

另外,从其他6名选手的成绩来看,有4名选手的动作难度均为17.1分,但俄罗斯选手乌沙科夫以最高的完成分(26.8分)和高度分(18分),总分61.9分排名榜首;除日本选手外,前八名选手在成套动作的难度上相差无几,难度区间在17.1~17.6之间,基本处于同一难度水平,但动作的完成分和高度分却相差悬殊,完成分区间为22.7~26.8分,相差4.1分,高度分区间为17.205~18分,相差0.795分。由此可以看出,在高水平的第二套比赛中,虽然总分由难度分、完成分与高度分相加决定,但最终的名次取决于动作的质量与飞行时间分,即Z值越大名次越前,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前8名选手的排名。因此,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动作的难度是比赛的基础,质量获胜是关键,高度是保证。

为了进一步反映成套动作的难度、质量和高度在决定运动员比赛名次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预赛的12名选手按预赛总成绩分成4个区间进行比较。从表3可知,4个成绩区间选手的平均难度分由17.1降至16.2分,彼此相差0.17、0.22和0.51分;平均完成分由26.57降至22.9分,彼此相差1.3、1.14和1.23分;平均高度分由17.96降至17.13,彼此相差0.34、0.55和0.06分;平均z值由44.52降至40.03分,彼此相差1.63、1.69和1.17分,均表现出明显的阶梯性差异。从上述4组区间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名次=动作的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动作的高度。且成绩越好,水平越高的选手,落差相对较小。即运动员想从第4区间(10~12名)上升到第3区间(7~9名),应重点加强成套动作的难度;而从第3区间上升至第2区间(4~6名),在提高动作难度的同时更应注重动作的完成质量与飞行时间的协同关系(Z值的最大化);从第4~6名想更进一步闯入前3名,完善动作质量的同时提高飞行时间,做到Z值的最大化至关重要。由此能看出,在高水平的蹦床比赛中,具备一定的难度基础是竞争的首要条件,而在难度相近时,决定比赛名次就取决于完成分与高度分,即Z值越大者获胜。

表3 第30届奥运会男子蹦床预赛16名选手不同成绩区间第二套动作成绩一览表

3.3 第30届奥运会男子蹦床决赛成绩变化特征

蹦床比赛规则规定,预赛两套动作成绩不带入决赛,但由于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储备有限,预赛两套动作的完成情况会影响决赛成套动作的选择、难度的确定。所以,通过预赛与决赛成绩的比较,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表4 第30届奥运会男子蹦床比赛决赛成绩一览表

表4可见,8名决赛选手中除去因动作失误的加拿大选手(博内特)外,只有中国选手董栋增加了动作难度,比预赛提高了0.7分,其他选手均未增加难度。可以看出16.6~17.3分是目前世界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高水平完成成套动作的难度区间;但在动作完成分与高度分方面,各位选手的分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说明在决赛阶段,选手们更加重视对动作质量与飞行时间的掌控。从选手的成绩特征看,中国选手董栋在难度分增大的情况下,还保证了高质量的动作及长效的飞行时间,体现出中国男子蹦床选手的成套动作拥有坚实的“难度储备”,且实力水平要明显强于其他运动员。俄罗斯、日本、法国选手决赛的动作难度均与预赛相同,但一高一低的动作完成分与高度分,一方面说明在新规则下这些选手不能很好地协同飞行时间与动作质量之间的关系,技术动作不稳定。同时,也反映出俄罗斯、日本、法国运动员“难度储备”的不足,在决赛的关键时刻还拿不出“过人”的动作难度,缺少与中国竞争的基础,而这又再一次验证了在蹦床项目中要摘得比赛“桂冠”:动作难度是基础,质量是关键,高度是保证。根据表4中参加第30届伦敦奥敦运会男子蹦床决赛选手的情况来看,新规则下世界蹦床运动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地变化,基本形成了中国、俄罗斯、日本三雄争霸的局面。

4 结 论

4.1 预赛第一套动作水平与比赛名次呈正相关,而动作的完成质量与飞行时间直接关系到预赛的排名,如何处理好动作质量与飞行时间的协同关系,是取得预赛名次领先的关键要素,也是我国选手在今后训练中重点加强的技术环节。

4.2 预赛第二套动作由动作难度分、完成分和高度分组成,但决定比赛名次的还取决于动作的完成分与高度分,动作的难度是比赛的基础,质量获胜是关键,高度是保证。我国男子优秀蹦床选手的预赛第二套动作无论在动作难度、动作质量还是动作高度上,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三者得到了均衡发展。

4.3 世界优秀男子蹦床选手完成成套动作的难度区间在16.6~17.3分,且名次越靠前,选手动作的难度越高、动作的完成质量越好、动作的高度越高,具有夺金实力的选手往往还有积蓄一定的“难度储备”。目前世界蹦床运动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地变化,基本形成了中国、俄罗斯、日本三雄争霸的局面。

[1]朱礼金.2010年世界蹦床锦标赛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竞技水平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6):69-73.

[2]刘兴.第28届奥运会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实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62-65.

[3]刘兴.2003年蹦床世界杯赛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竞技实力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4):44-46.

[4]冯本余.第27届世界蹦床锦标赛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网上个人飞行时间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3):46-50.

[5]黄强.我国男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88-90.

[6]朱礼金.蹦床成套动作腾空高度的时空协同及训练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30-34.

[7]周日智.中国蹦床项目制胜因素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69-72.

[8]国际体操联合会.国际蹦床比赛评分规则[S].2009.

[9]国际体操联合会官方网站[EB/OL].www.fig-gymnastics.com/.

猜你喜欢
预赛名次决赛
挺进决赛
一道四川省预赛题的探究
2018瑞士数学奥林匹克(预赛)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第九届陈省身杯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预赛
划船比赛
数读欧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