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防风通圣散的解表特点

2014-01-25 13: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辛温表里玄府

四川省泸县中医医院,四川 泸县 646100

论防风通圣散的解表特点

伍小红

四川省泸县中医医院,四川 泸县 646100

总结防风通圣散的解表特点有:解除表之怫郁,主张辛凉解表,用药却偏辛温;表里同治,打破先表后里的成规;以寒凉清泻清里解表,防辛温药物助热;养血活血调营卫,资汗源助解表。

防风通圣散;解表;特点

防风通圣散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为刘完素创制的表里双解代表性方剂,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等十七味药组成。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1]中也再次论到该方,两书所论其主治均较广泛。《成方切用》[2]将其主治概括为:“治一切风寒湿暑,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3]谓:“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笔者认为此两者均做了较好的概括,点明了此方的基本功效及特点。此方体现了刘完素的部分重要学术观点,本文拟就防风通圣散的解表特点分析如下。

1 解除表之怫郁,主张辛凉解表,用药却偏辛温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同时认为,火热之病不论外感与内伤皆由阳气怫郁引起。《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谓“又如伤寒表热怫郁,燥而无汗,发令汗出者,非谓辛甘热药属阳,能令汗出也,由怫热郁结开通,则热蒸而自汗出也。”[1]《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云:“郁,怫郁也。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1]又云:“身热恶寒此热在表也”[1],指出表热证是热邪郁结于表所致。而表热证邪气郁结的具体部位为玄府,刘氏认为玄府是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因为热气怫郁,玄府闭密,气液、血脉、荣卫等不能升降出入而致表热证产生。对于表热证的治疗,刘氏强调解除表之怫郁,保持玄府气液宣通。解除表之怫郁的基本方法,就是辛凉解表,宣通怫热郁结[1]。《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谓:“且如一切怫热郁结者,不必止以辛甘热药能开发也,如石膏、滑石、甘草、葱、豉之类寒药,皆能开发郁结。以其本热,故得寒则散也。夫辛甘热药,皆能发散者,以力强开冲也。然发之不开者,病热转加也。如桂枝、麻黄类辛甘热药,攻表不中病者,其热转甚也。”[1]这里明确提出用寒凉药治疗表热证,开辛凉解表之先河。但刘完素并未创制出辛凉解表的新方剂。在防风通圣散证中刘氏也主张辛凉解表以解除表热怫郁,但解表用药却偏辛温,辛温药有麻黄、荆芥、防风,仅薄荷一味为辛凉之品。所以该方解表方法不是辛凉解表。

2 表里同治,打破先表后里的成规

自从《伤寒论》问世以来,先表后里成为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4]云:“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而防风通圣散表里同治,有表证时也用下法,打破了这一定律。防风通圣散证为风热壅盛在表,里有实热,表里三焦邪热炽盛,刘氏创制表里双解治法,给邪气以出路。方中防风、麻黄、荆芥、薄荷、生姜解除表热怫郁,宣通玄府气液;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尿,使热邪从下窍而出,石膏、黄芩、连翘清肺胃郁热;共奏解表通里,表里双解,宣通怫热郁结之功效。

3 以寒凉清泻清里解表,防辛温药物助热

由凤鸣[5]认为:“刘河间所创表里双解之防风通圣散,表寒已化热却又投麻黄、荆芥,意在佐薄荷、滑石、硝黄祛热邪外出是也。……又寓散热毒外出之意,即所谓‘火郁发之’。” 诚然,从全方的组成来分析,防风通圣散具有“火郁发之”的特点,但这并不是刘氏的本意。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明确写道:“如桂枝、麻黄类辛甘热药,攻表不中病者,其热转甚也。是故善用之者,须加寒药,不然则恐热甚发黄,惊狂或出也。”[1]所以刘氏在方中用防风、麻黄、荆芥等辛甘热药解除表热怫郁,与寒凉清泻的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滑石等同用,一则清泻里热,开通怫热郁结,热蒸而作汗,以助解表,正如刘氏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云:“又如表热服石膏、知母、甘草、滑石、葱、豉之类寒药,汗出而解者……所以能令作汗之由者,但怫热郁结,复得开通,则热蒸而作汗也。”[1]二则防辛甘热药不能解除表热怫郁,其热转甚。

4 养血活血调营卫,资汗源助解表

防风通圣散中伍用川芎、当归、白芍的目的有不同的解释。《成方切用》[2]云:“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归芍,和血补肝。”《方剂学》[6]云:“火热之邪,灼血耗气,汗下并用,亦易伤正,故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提示汗出离不开营阴与卫气的相互作用,汗液是营阴在卫气的作用下变化而来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4]云:“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均明确指出血虚气衰或营血不足者,虽有表证,禁用汗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在防风通圣散条目下云:“劳汗当风,汗出为皶,郁乃痤。汗出于玄府,脂液所凝,去芒硝,倍加芍药,当归,发散玄府之风,当调其荣卫。”[1]这里提出倍加芍药、当归的目的是调其营卫。调和营卫就是促进营阴、卫气的滋生和平衡。所以笔者认为防风通圣散中伍用川芎、当归、白芍三药,在于调和营卫,有养血活血以资汗源之义,既助解表,也防汗出伤阴血。正如《成方切用》[2]谓:“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于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

[1]刘完素著;张克敏等主编. 河间六书[M].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1-22,24,27,43-46,103,248.

[2]吴仪洛辑. 成方切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47.

[3]吴谦等编. 医宗金鉴(第二分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8.

[4]李培生主编. 金匮释要[M].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31-32.

[5]由凤鸣. 火郁发之指导火热病治疗探微[J].辽宁中医杂志,1999,26(2):57.

[6]段富津主编. 方剂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5.

伍小红,男,四川南溪县人,中医内科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肺病。

R289

A

1007-8517(2014)20-0089-01

2014.09.03)

猜你喜欢
辛温表里玄府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制度框架: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新维度
《温病条辨》辛温芳香药应用探讨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曹永华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喝香薷水祛热伤风
齐文升辛温法治疗痤疮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