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伤寒论》中用一味“生姜”的含义

2014-01-26 19:5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仲景水气营卫

衣 伟 刘 勇 魏 维

(吉林省吉林市脑康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1 调和营卫

调和营卫为治疗太阳中风证的重要法则之一,在感受风寒之外邪,外邪侵袭肌表,而营卫失和,出现的病机为:卫气不固,腠理疏泄,风寒之邪,渐由表及里而出现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恶寒,自汗出,脉浮等表现,仲景在治疗这类病症时,多采用了调和营卫方法,其代表方如:桂枝汤之类。主要作用:以扶正祛邪,从而达到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之目地为要旨。除用生姜帮助桂枝发散风寒外,此药还能配合大枣以调和营卫之功。《本草经读》说:“仲景桂枝汤,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卫,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调营卫也”这已经说明了生姜在桂枝汤中的作用。可见:姜枣在桂枝汤中虽非主药,但其对全方的协同作用是不能轻视的。此外,在《伤寒论》中治虚劳不足的,脉结代,心动悸里的炙甘草汤中,医家柯琴说:“方中生姜大枣以和营卫。”又如:伤寒论中误下,邪气胒漫,表里俱病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尤在泾说:方中“人参,姜,枣,益气养营卫,以为驱除邪气之本。”另外还有治疗中风过汗致气营不足的身痛而阳未亡的桂枝新加汤,生姜的用量竟达4两之多,从中看出,其意是在强调生姜的调和营卫的功效。这些都说明了生姜和大枣对调和营卫的积极作用。

2 发散风寒

干姜性味辛温,发散风寒的力量比较强,但用于发散风寒仍以生姜为优良。《神农本草经》曾说:“干姜味辛温……出汗生者尤良”。《伤寒论》中以发散风寒为目地的方剂中多用生姜。如:桂枝汤中的桂枝与生姜相配伍,葛根汤中以麻黄,桂枝,配以生姜,其意就是发汗解表疏散风寒为目的,葛根汤证属于寒邪外束,太阳经输不利证,表现为风寒表证为主,而兼有项背强几几,方中除用麻桂外,又配伍以生姜一味,以增强辛散的力量,借以驱除在表和经输之寒邪,方中以君药葛根为主,葛根有升阳之功,全方整个功效为:升散阳热,解肌,且发散风寒为目的,因而,医家柯琴曾说:“本方麻黄,生姜能开玄府腠理之闭塞,祛风而出汗,故以为臣”。在《伤寒论》中还有治风寒表实证,兼有内热烦躁的大青龙汤等方,虽然这些方中生姜的用量都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取其辛散作用,以帮助麻桂外解风寒,在用量上的大小,是与感受外邪的轻重成正比例的关系。以上列举了这些方例,其意义也都在于有发汗解表,疏散风寒等功能。

3 降逆止呕

在《伤寒论》诸证中,有出现中焦虚寒的,或有寒邪犯于胃腑的,或由水饮停滞而致胃气上逆者,其证表现都有:腹痛喜温喜暖,干呕,或呕吐清水痰涎,以及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脉弦迟等,如见此之证,仲景多用生姜加吴茱萸,半夏之药而合用,以达到温中除寒,降逆止呕的目的。其代表方如: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这些药物所治之证,都有阴寒内盛,胃气不降的特点,其中,尤其吴茱萸汤证治疗中寒性呕吐效果更为明显,所以方中主要使用了吴茱萸加生姜二味药,而且在生姜用量上又较大。其目的是使药力更加集中,以协助吴茱萸的温化中寒,使寒气去,胃气以降,浊阴之寒驱散,而呕吐自除。以上治证说明:生姜在温中止吐中是一味难得的良药。正如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姜为呕家圣药……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也。”此外:其他如:胃虚痰阻而意气不除证用的旋覆代者汤,是以生姜同半夏相配伍协助代赭石温散水气,降逆止呕。分别用到了生姜,其作用为温中,除寒,止呕,而设用。

4 宣散水气

阴寒水气停留在体内,引起伤寒表解后,脾胃虚损,胃中不和,或由于阳虚而致水气泛滥,或平素有水气内停原因所致。仲景在治疗这类病时,也多用生姜为主,加有半夏,白术干姜等药物,以宣通水气内停,如:用生姜泻心汤,或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之量而加用生姜到4两,以主治伤寒,汗下后邪气内陷,而出现的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证。其机制属于水热互结于胃脘,气机被阻中焦,方中用了大量生姜,是为胃中有水气而设。在此方与半夏,甘草两泻心汤的比较中,尽管后二方证也有水气内停或有呕吐,但生姜泻心汤证呕吐又较为明显,说明水气内停之证较重,因此方中重用了生姜,以加强发散之力。《医宗金鉴》一书中曾说:“名生姜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以散胁下,之水气。”如真武汤,以主治阳气虚而水气内泛之证,证见有:心下悸,头眩,小便不利,四肢烦痛等证。方中的生姜在于配合岺术而宣散水邪。除此之外:《伤寒论》中还有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小柴胡汤等方中的生姜,均与他药相合用而有开胃气,散水气的作用。在今天看来,这些也都是:生姜在治疗水邪中的所起的主要作用之所在。

5 宣通阳气

因伤寒发汗或下后,损及阳气,阳气不得宣通,出现了水停或腹部胀满诸证,如在于阳气者,治疗方剂应多配以生姜宣通阳气,如茯苓甘草汤,而见的心下悸,口不渴,或呕或利,或小便不利四肢厥冷等。病机上多为胃阳不足,水饮内停于胃脘,故方中以生姜合桂枝以温通胃阳,由于方中有生姜,即有助于桂枝温通阳气以气化,又可以配合茯苓温中健脾以利水消肿,加强运化之力。在比如: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在这个方剂中,生姜最大剂量用到半斤之多,也是《伤寒论》中生姜用至较大的典型之一,在主治伤寒汗后脾虚腹胀满证,或因汗多伤阳气窒不行所致。钱潢云“此虽阳气已伤,因未经误下,故虚中有实,以胃气未平,故以之应以厚朴为君,生姜宣通阳 气,半夏蠲饮利膈,故以之为臣……《伤寒溯源集》说明了生姜在本方中的作用是:宣通阳气,厚朴得生姜的帮助,则即能健脾,又能消胀除满,阳气得到通行,则胀满自动消除。综上所知:生姜在《伤寒论》中的作用实为非同小可,是值得今日医者需要进一步学习探讨的。目前从临床上应用生姜情况来看,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注意:①现在医院中药房多不配用生姜,即使调配时,药师也只告诉患者,或家属自己去准备。因而出现由于患者或家属在用法上不准确,使疗效上受到了影响。②某些医师在临床上只将生姜作为引药,认为可有可无,实在失去了生姜的实际功效和意义。③还有些医师以干姜来代替生姜使用,属于不正确的用药方法。违背了用药法则,同时也违背了仲景遗意。

总之,仲景开创了临床应用生姜的先河,为后人所推崇,仲景妙用生姜其意义深奥,故应深入了解生姜在方剂配伍运用与意义来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组方配伍技巧,仲景对药物的选择应用出神入化,实为后学之典范,值得我们反复学习研究与应用。

猜你喜欢
仲景水气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