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均属和解法※

2014-02-05 15:34刘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桂枝汤邪气营卫

刘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700)

论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均属和解法※

刘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700)

桂枝汤;小柴胡汤;和解法;调和营卫

1 和解法的概念

笔者导师刘景源教授从事外感病研究多年,他认为,和解法的“和”字,是指调和气机,“解”字,是指解除滞障。因此,和解法就是指调和气机,解除滞障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气机失调的病变相当多见,故和解法的应用范围亦相当广泛。笔者认为,伤寒病初起,邪气或侵袭足太阳膀胱经而发为表证,或侵袭足少阳胆经而发为半表半里证,均可导致气机阻滞,其治疗均需调和气机,解除滞障。所以,治疗太阳病的桂枝汤虽然列入解表法中,但它和治疗少阳病的小柴胡汤一样均可以归属于和解法的范畴。

2 小柴胡汤方证解析

小柴胡汤方见于《伤寒论》第96条,原文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第263条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分析其病机,病人感受风寒之邪五、六日之后,邪入少阳,导致枢机不利,出入失常,邪气阻滞,卫阳之气不能宣发于表,则恶寒。邪气外袭,正气奋起驱邪,正邪相争则发热。对少阳病的往来寒热,导师以“邪进则寒,正争则热”八个字来概括,确实是言简意赅。足少阳胆经之循行部位过两胁,少阳经气不利,则病人胸胁为胀满所苦。胆在五行属木,脾胃属土,木郁不达,则中土受其所乘,故情志不舒,默默少言而不欲饮食,且以呕出为快。木郁化火,母病及子,心神被扰,故心烦。胆热逼迫胆汁上逆则口苦,胆火灼津则咽干口渴,胆火上扰清窍则头晕目眩。其余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等或有症,也就是兼症,也都是因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或郁而化热、化火所致。关于伤寒少阳病的机理,导师还提出“手足两少阳”之论。导师认为“少阳为枢”,是指手、足两少阳共同主司气机的升降出入。足少阳胆经属半表半里,为气机表里出入之枢;手少阳三焦经纵行上下,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因此,少阳病实际上是手、足少阳同病。不过就《伤寒论》而言,其辨证是以足六经统手六经,所以具体到少阳病,是以足少阳病变为主而祸及手少阳。也就是说,由足少阳表里出入之枢发生滞障而导致手少阳上下升降失常,其默默不欲饮食,喜呕,胸中烦,小便不利,咳等症状的出现均与手少阳三焦升降失常有关。

伤寒的少阳病是因邪气郁阻于半表半里,导致少阳枢机滞障不利,其治疗必当解除其滞障,疏利其枢机,才能使表解里和,从而达到气机调和的目的,所以治疗要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发散透泄少阳半表风寒之邪并疏利少阳气机;黄芩苦寒,清泄苦降少阳半里之郁热。柴胡与黄芩二味,发表与清里相偕,共奏和解表里之功,是为方中君药。木郁乘土,胃失和降而呕,用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是为臣药。少阳为稚阳,其气本弱,因外感邪气而正气又伤,故用人参、炙甘草、大枣为佐、使药以补气扶正,使正气来复则抗邪有力,同时又可拒邪深入,防其内传。方中七味药表里同解,正邪兼顾,组方严谨,以轻灵而见长。笔直继承导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流感、泌尿系感染、胃炎、郁证等病证,每能取得良好疗效。

3 桂枝汤方证解析

桂枝汤方为《伤寒论》中第一方,被后世誉为“群方之冠”,可见其组方之严谨,临床疗效之卓著。

《伤寒论》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分析其病机,本证是外感风寒之邪,邪气袭表的证候,称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是指脉象。即浮取(为阳)脉呈浮象,沉取(为阴)脉缓软无力。这种脉象,称为浮缓脉,它揭示了太阳中风的病机。“阳浮者,热自发”,是指风寒之邪袭表,正气趋表以抗邪,故脉象浮于表。因正气趋表与邪气抗争,功能亢奋,故见“热自发”。因其邪气袭表,导致体表气机不利,卫阳之气滞障而宣发受阻,卫外失司,故在发热的同时又见微恶风寒。其文中所说“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都是形容恶风寒并不严重,故称其为微恶风寒。“翕翕发热”,是形容其热势如鸟之闭合羽毛保存体温之象,可见热势亦不重,一般在38℃左右。这种情况一般描述为:发热,微恶风寒。因为风邪开泄腠理,鼓动津液,所以津液外泄而见汗出。鼻鸣干呕,是因邪气外袭,表气失宣,肺胃之气上逆所致。“阴弱者,汗自出”,是解释表虚的机理。阴弱者,指脉沉取缓弱无力。为什么表证会见“阴弱”之脉呢?是因为“汗自出”。汗为心之液,风邪开泄,导致汗出,汗出则营阴受损,因而脉沉取无力,呈“阴弱”之象。以上诸症之出现,可以概括为:卫分之邪气强,开泄腠理,导致营阴外泄,而致营弱,简称为卫强营弱。因为卫分之邪气强,体表气机滞障不利,所以见发热,微恶风寒。因为风邪开泄腠理,鼓动津液而致营阴外泄,从而导致卫强营弱,营卫不和。因此,治疗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方中桂枝辛甘温,解肌祛风,为方中君药。芍药(白芍)酸寒,益营阴而敛津液,为方中臣药。本方之精妙全在于其配伍之精当。桂枝配炙甘草,辛甘发散为阳,助卫阳以祛风邪;白芍配炙甘草,酸甘合化为阴,滋营阴而敛津液。桂枝配白芍,一散一收,祛风邪而敛营阴,祛邪而不伤正。生姜助桂枝以解表,大枣益气以生津,二者合用,鼓舞胃气以充后天之本。可见,桂枝汤是祛邪而不伤正,扶正有助祛邪,发汗以止汗之方剂。

4 桂枝汤归属于和解法之理由及加减运用

桂枝汤有祛风解肌,调和营卫之功,从祛风解肌的角度来看,它的作用是祛除风邪以解除体表之滞障;从调和营卫的角度来看,它的作用是祛除体表之邪,充养血中津液,从而达到表里和谐,重新恢复动态平衡之目的。因为它有解除滞障,疏理气机,调和营卫之功,所以说它完全符合和解法的基本原理,因而亦可将其归属于和解法的范畴。

桂枝汤的加减方有20余首,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笔者继承导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在临床中常用桂枝系列方治疗感冒、感冒后遗证、失眠多梦、自汗、遗精滑泄、胃病、郁证、无名热、心悸、水肿等多种病证,每获良效。

10.3969/j.issn.1672-2779.2014.24.004

1672-2779(2014)-24-0008-02

苏玲 本文校对:刘景源

2014-09-2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No:国中医药人教发〔2013〕47号]

猜你喜欢
桂枝汤邪气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幸福来自感动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别轻易拔罐刮痧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营卫关系、营卫病理中若干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