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活血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

2014-02-07 08:2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温阳尿量腹水

李 妍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肝病科,泰安271000)

温阳活血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

李 妍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肝病科,泰安271000)

目的 观察温阳活血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温阳活血中药敷脐,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积分、肝功能、体重、24小时尿量、B超下腹水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体征积分、改善肝功能、减轻体重,增加24小时尿量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活血中药可以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肝功能,增加尿量并促进腹水的消退。

温阳活血;敷脐;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现代医学对肝硬化腹水尚无特效疗法,而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等以延缓病程进展。中医药则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可发挥多途径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泰安市中医医院的门诊及住院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修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制定[1];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③排除标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细胞癌等肝硬化严重并发症者;各器官、系统严重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4人,女16人;年龄29~64岁,平均(43.65±9.93)岁,发现肝硬化病程2个月至14年,平均(5.48±4.72)年。对照组男26人,女14人;年龄24~65岁,平均(46.17±9.61)岁,发现肝硬化病程3个月至16年,平均(4.71±4.3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限钠饮食,保肝、利尿,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若腹水量过大,有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等)时配合抽吸腹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温阳活血中药(丁香30g,肉桂30g,乳香30g,没药30g,王不留行30g,益母草30g,水红花子30g,红花30g)取带须葱白5根,捣烂如泥与上述中药颗粒制剂混合一起,用食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神阙穴,纱布固定。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及腹壁青筋暴露按病情程度分级分为无、轻、中、重,每级对应计0分、2分、4分和6分),肝功能指标,体重、24小时尿量变化及腹部B超下检测腹水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3]评定疗效。治愈:腹水(经B超检查证实,以下同)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腹水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实验室检查有明显改善;有效:腹水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数据结果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为治疗组(18.17±3.75),对照组(17.90±4.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积分分别为治疗组(8.70±3.14),对照组为(10.94±3.72),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x±s,n=40)

2.3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24小时尿量变化比较 治疗组平均体重减轻(5.25±2.85)kg,对照组平均体重减轻(3.86±3.27)kg,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尿量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体重、24小时尿量变化 (x±s,n=40)

2.4 两组治疗前后B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80%,对照组57.5%,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62.5%,对照组50.0%;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是肝脏纤维化。在肝纤维化时,肝窦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发生;同时相关细胞因子合成量异常改变,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与降解失衡,而这又加速了肝窦毛细血管化,致使肝细胞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这种缺血、缺氧状态与现代研究中血瘀证的病理改变非常相似,因此,我们认为,“血瘀”是肝硬化腹水的重要病理因素并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之中。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范畴。中医学认为,气属阳,津属阴,气行则津布,气滞则津停,聚而成痰饮水湿。又腹水形成过程漫长,日久耗气伤阳,阳虚则气化无力,津停为水;水为阴邪,再伤阳气,如此循环,阳虚失化,水饮内停。“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性药物使阳气振奋、腠理开通、水道通利,则饮去湿化,水邪随之而去。又血与水关系密切: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不仅在生理上同生互化,病理上亦互为因果,“血结亦病水,水结亦病血”,血与水共同影响着疾病的发展。瘀血阻络,致气滞或气虚,气滞不行,或气虚运化无力,均可致津液运化失常,变生水邪;同时又水邪阻滞气机,气滞水停,必然出现血瘀的加重。正如吴圣农所指出的本病主要病机在于:“肝脾癓积内结,血瘀络痹,水源不能下注膀胱,而致腹大脐凸,属血不利而为水”。因此,温阳活血是治水的关键。

外治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外治专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精辟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敷脐的药物可通过经络传导、药物的吸收代谢及神经调节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达到治疗效果。同时,药物敷脐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本课题以“血不利则为水”为理论指导,结合“水为阴邪,非阳不化”的特性,确立温阳活血治法,即“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将温阳活血中药配伍组方,选取具有理气消肿、温化寒凝、通窍止痛之功效的丁香、肉桂,使“气血闻香则行”,同时配伍活血化瘀中药(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益母草,水红花子,红花)以利水,全方共奏辛香行散、活血利水之功。即“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临床观察表明,温阳活血中药敷脐可以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增加尿量并促进腹水的消退。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1.

[3]肝硬化腹水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试行)草案[C].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大连会议,1993.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5.033

1672-2779(2014)-05-0058-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赵学印

2013-12-24)

※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赵学印)工作室项目;国家级重点专病专科(肝病科)项目

猜你喜欢
温阳尿量腹水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肾病综合征采用温阳健脾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肝硬化腹水研究及临床治疗
运脾逐水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65例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