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初中生创造性倾向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14-02-08 03:06张惠敏刘彩谊代玉美贾学芳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养育教养创造性

张惠敏,刘彩谊,李 焕,代玉美,贾学芳,陶 然

“创造性人格”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 Guilford)首次提出。其中挑战性、灵活性、自信心、冒险性、独立性是创造性人格的主要特征[1]。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既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2-3]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4]。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损害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并影响其人格的发展[5-7]。现已发现网络成瘾(网瘾)高中生的创造力倾向低于在校生[8]。但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创造力发展趋势不同[9],网瘾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非网瘾青少年不同[10],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瘾初中生创造性倾向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以网瘾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创造性倾向的特点,并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为网瘾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4—10月选自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中心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年龄12~16岁,均为初中生,共71名,其中男65名,女6名。入组标准:(1)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能够阅读和理解问卷,配合调查;(2)无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3)无神经症、情绪(情感)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4)符合网瘾临床诊断标准[11];(5)家长及青少年均知情同意。对照组:按年龄、年级、性别匹配的原则选取大兴区某校初中学生78人作为本次调查的被试,有效问卷74份,男生68名,女生6名。入组标准除不符合网瘾临床诊断标准外,其余标准与研究组相同。

1.2 研究工具 (1)网瘾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陶然等[11]制定的网瘾临床诊断标准。(2)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采用由岳冬梅修订的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12]。此量表包含11个因子,由于本调查中住院青少年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故分析时删除“父、母偏爱被试”因子题目,剩余题目中父亲养育方式5个因子分别是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4个因子。分别是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答案分别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个选项。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在某一个因子上的行为表现越多。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46~0.88,重测信度为0.58~0.82。(3)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13],采用美国心理学家F.E.Williams编制,林幸台、王木荣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CAP),包括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4个分量表。冒险性指勇于面对失败或批评、敢于猜测、在杂乱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和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好奇心是指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主意多、乐于接触扑朔迷离的情境、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和能把握特殊的现象;想象力指视觉化和建立心像、幻想尚未发生过的事情、直觉地推测和能够超越感官及现实的界限;挑战性指寻找各种可能性、了解事情的可能及与现实间的差距、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和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趋于冒险、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勇于挑战未知的人就是创造性倾向强的人。该量表50道题,每道题为3点记分,很适合记3分,部分适合记2分,很不适合记1分。信度介于0.49~0.81,同时效度以《修订宾州创造性倾向量表》为校标,其二者相关介于0.59~0.81。

1.3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结合临床访谈法。统一发放《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集体施测,给予标准指导语。回答不受时间限制,但要求尽可能快地完成。回答完毕后即回收问卷。所有问卷测评结果由Psykey心理测评软件完成。而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采用访谈法,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一致,由2名从事网瘾工作3年以上的精神科主治医师完成,评定前进行统一的学习培训,在研究对象入组标准的诊断上评定者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81。

2 结果

2.1 创造性倾向比较 网瘾初中生与非网瘾在校初中生创造性倾向各项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网瘾初中生与非网瘾在校初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比较,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四项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父母养育方式与创造性倾向的相关分析 对照组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分别与创造性倾向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得分与冒险性得分呈正相关;其余因子与创造性倾向无相关性。研究组除母亲情感温暖与创造性倾向的想象力因子相关外,其余因子之间均无相关性。见表3。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创造性倾向的比较分)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分)

表3 青少年创造性倾向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分析(r值)

注:*P<0.05,△P<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初中生的创造性倾向无显著差异,一种可能性是网络成瘾不影响初中生的创造性倾向。但以往研究表明网瘾高中生的创造性倾向低于在校生[8],二者之间的不一致可能与年龄段有关,蔡笑岳等[9]的研究发现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从小学到初中呈一种上升趋势,进入高中阶段没有明显向上发展的趋势。该结果提示初中生与高中生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特点不同,其受网瘾的影响亦可能不同。第二种可能是网瘾初中生在成瘾之前创造性倾向高于非成瘾初中生从而抵消了网瘾对创造性发展的抑制作用。支持该假设的证据是以往研究提示网络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程度更高[14],Mc Crae[15]发现发散性思维(联想流畅、表达流畅、构思流畅、语句流畅、推理细致)是感觉寻求的一个普遍特征。Olson等[16]的研究发现对秘密的好奇心与感觉寻求量表总分的相关达到0.45,总之高的感觉寻求水平与高发散性思维、高经验开放度、高好奇心都有很重要的联系[17]。这些研究提示网瘾初中生成瘾之前可能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倾向。

通过两组父母的养育方式比较有两点发现,第一点研究组父母更多采用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父亲较少采用温情理解式的养育方式而更多表现为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更多地采用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的养育方式。这与以往多数网络成瘾的一般性研究结果一致[10,18],说明父母养育方式的确与网络成瘾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联系。该结果再次提示网瘾干预者,在网瘾治疗过程中需要亲子共同改变,共同成长。第二点比较新的发现是父亲不良教养方式的差异项多于母亲,该现象已引起其他研究者的关注,罗辉萍等[19]的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往往在父爱缺失上更严重。造成父爱缺失的原因与以下两种情况有关,一是父亲离家工作或父母离异造成父亲不在家,二是父亲虽然在家但父亲教养方式简单粗暴消极,以上两种情况青少年均无法感受到父亲的接纳理解和爱。李文道等[20]的研究认为父亲对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父教缺失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性别化发展进程,父教缺失的孩子甚至更容易违法犯罪。

本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校初中生父、母温暖理解有利于其创造性的发展。此结果与汪玲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初中生父母的情感温暖有利于其创造个性的良好发展,而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消极方式则不利于初中生创造个性的发展。父母的温暖、理解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挑战性和想象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教养方式使子女不惧怕失败,敢于尝试和探索,自信心强,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22]。在本研究中网瘾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虽不恰当,但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瘾初中生的创造性人格除想象力外均无影响。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受个体因素和社会人际环境多种因素影响,网瘾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影响因素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网瘾初中生创造性倾向与非网瘾初中生相比无差异,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不大。那么网瘾初中生创造性倾向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尚需要多因素、大样本、追踪式研究。

1 许燕.人格—绚丽人生的画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8.

2 Christine Fiorella Russo.A comparative study of creativity and cognitiv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of high-IQ and average students[J].The Gifted Child Quarterly,2004,48(3):179-189.

3 Prabhu V.Sutton C.Sause W,et al.Creativity and Certain Personality Traits:Understandi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rinsic Motivation[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08,20(1):14.

4 刘文,李明.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新进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3):64-67.

5 王滨,于海滨,杨爽.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2):841-844.

6 魏谨,佐斌,温芳芳,等.暴力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攻击内隐联结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6):715-717.

7 曾庆东,李志春.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07,5(3):227-228.

8 刘彩谊,张惠敏,李焕,等.网络游戏成瘾高中生创造力倾向及其人格、家庭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6):552-554.

9 蔡笑岳,朱雨洁.中小学生创造力倾向、智力及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2):36-41.

10 彭阳,周世杰.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18-439.

11 陶然,王吉因,刘彩谊,等.网络成瘾的命名、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J].武警医学,2008,19(9):773-776.

1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增刊):161-167.

13 北京心灵方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Psykey心理应用系统[CP].北京:北京心灵方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5.

14 赵闪,秦培涛.感觉寻求-考察网络成瘾成因的新视角[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69-471.

15 Mc Crae RR.Creativity,divergent thinking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igy,1987,52(6):1258-1265.

16 Olson KR,Camp CJ.Factor analysis of curiosity measures in adults[J].Psychological Reports,1984,54(2):491-497.

17 徐佳,高劲松,徐中敏.美术与感觉寻求的关系[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8(5):91-94.

18 刘玉媛.长沙市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22-423.

19 罗辉萍,彭阳.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319-336.

20 李文道,孙云晓,赵霞.父教缺失的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73-77.

21 汪玲,席蓉蓉.初中生创造个性、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60):102-108.

22 刘小俊.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3(18):194.

猜你喜欢
养育教养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学堂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教养方程式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