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引领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

2014-02-11 23:49王筱雯王天泥徐向东
图书馆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辽宁省市民图书馆

王筱雯 王天泥 徐向东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公共图书馆引领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

王筱雯 王天泥 徐向东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随着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品位日渐提升,城市文化的地位愈发凸显,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中心,是引领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总结了近年来辽宁省图书馆引领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进而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特色文化资源、创建城市文化空间、构建个性服务平台等方面的作为。

公共图书馆 城市文化 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图书馆引领城市文化建设的研究也在逐渐升温。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石,其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等基本职能,与城市文化历史保存、城市文化氛围营造等息息相关,引领城市文化建设既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笔者通过总结辽宁省图书馆近年来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情况,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引领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1 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

1.1 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强调的是标志性或内在价值,即有时体现在建筑物的造型上,有时体现在传统的文化上,有时体现在各种设施和所形成的久远文化的综合积淀上。文化不仅是城市的魅力,还是城市长盛不衰的“软实力”。总的来说,城市文化包括以下3个要素[1]:①文化形象。城市文化形象不是特指城市的文化教育设施、人的知识水平等狭义文化形象,而是包括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的整体形象。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能使城市充满朝气,产生更普遍的美誉度、更强烈的吸附力。②文化资源。城市文化资源是城市历史传承、经济发展水平、现代文明礼仪等最直接的体现。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了解一座城市真正文化价值所在的起点。③文化氛围。城市文化氛围涉及市民素质、社会风气、民俗风情、新闻传播等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文化设施。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能使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意象和亲和力,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1.2 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担负着传承历史文化、传播知识信息、打造书香城市、提高市民素质的重任,是市民接受终身教育、享受文明成果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①保存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个性。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保存、整理、开发、利用的中心,拥有特色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管理等产生重要影响。②提升市民素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其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公共图书馆教育不受时空限制,具有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广泛性,每个市民都享有平等使用馆藏文献资源的权利。通过图书馆的文化教育,能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③促进文化交流。现代公共图书馆不仅是文献借阅中心,更是城市的第三文化空间,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文化展览、文化沙龙、真人借阅等活动,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市民提供一个重要的互动交流场所,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文化交流需求。④引领城市发展。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其建筑造型与绿化环境、功能布局与视觉审美的和谐统一很好地展示了一座城市特定的文化形象,其丰富的文献资源、温馨的阅读环境、先进的技术手段、专业的导读人员等能吸引广大市民利用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从而培养全民阅读习惯,共建书香城市。

2 辽宁省图书馆引领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为加快构建学习型城市,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辽宁省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功能,开展了一系列受众广泛、影响深远的服务活动,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1 推广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素质

2.1.1 开展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氛围

为在全省范围内有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辽宁省图书馆于2011年4月23日举办了“辽宁省图书馆首届读书节”系列活动,并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阅读爱好者的积极响应。此后,每年都在吸取前届读书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举办独具特色、格调高雅的读书节活动,以最大程度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打造书香城市。在2013年服务宣传周期间,辽宁省图书馆承办了“书香辽宁·阅读引领未来——图书馆嘉年华”系列活动。活动现场,各地、各级、各类图书馆、书商和数据商齐聚一堂,以内容丰富的业务宣传和形式多元的文化活动为市民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在十二运期间,为助力全运盛会胜利召开,满足全运文化需求,辽宁省图书馆举办了“礼迎全运·魅力阅读——图书馆之夜”系列文化活动,向市民宣传阅读魅力,倡导体育文化,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2.1.2 打造移动图书馆,享受移动阅读

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2012年辽宁省图书馆开通了“移动图书馆”业务,凡是本馆读者均可使用各种终端设备(如手机、手持阅读器、其他便携设备等),通过无线网络实现馆藏信息查阅、网上预约续借等服务,以及各种电子书刊和数据库的检索、下载和在线阅览服务。为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移动阅读需求,2013年“图书馆之夜”活动期间,辽宁省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机正式亮相[2],市民无需借阅证、无需交纳押金即可通过多点触控的方式阅读种类繁多的电子图书,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扫描每一本图书下方的二维码下载图书,随扫随读,使资源尽在掌握。未来希望借阅机可以进驻社区、车站、部队、商场等,实现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城市阅读。

2.1.3 推出流动图书车,扩大服务范围

为营造全运浓厚的文化氛围,辽宁省图书馆创办的流动图书馆近距离进驻全运村,全程服务全运会,为与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和温馨舒适的休闲空间,受到一致好评。流动图书馆服务全运尚属首例,得到国家及地方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纷纷对流动图书馆服务进行了图文报道,其中部分记者已成为本馆的持证读者。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和基层群众,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水平,辽宁省图书馆的3辆流动图书车于2014年1月全面启动运行,并采取“分时定点巡回式”的服务方式,合理安排服务站点,不断扩大辐射范围,以满足各阶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将文化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2.2 重视科普工作,拓展教育职能

2.2.1 组织“辽海讲坛”,打造讲座品牌

多年来,辽宁省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馆藏资源、专业人才、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等优势,与省社科联合作共同举办“辽海讲坛”公益讲座,将图书馆知识宣传与辽宁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家庭文化完美融合,内容涉及文史、财经、保健、心理、法律、艺术等众多题材,深受听众喜爱。“辽海讲坛”自2005年创办至今,共举办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听众10余万人次,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多次获得省社科联褒奖。为了更进一步树立形象,凝聚人气,扩大“辽海讲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辽宁省图书馆于2010年推出了“名人讲座”,邀请易中天来馆,一场题为《三国那段历史》的讲座吸引了700余名听众的参与,同时火爆的场面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沈城地区引起轰动。如今“辽海讲坛”的各项工作程序已日臻成熟和规范,成为覆盖全省的大型公益性、知识性、社会性教育平台,夯实了城市文化底蕴,提升了城市人文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2.2.2 举办专题展览,普及科学知识

一直以来,展览作为一种最直观、最简单的科普宣传方式,因其制作精湛、图片精美、内容丰富、推出及时,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喜爱。辽宁省图书馆本着结合社会热点、紧跟时代步伐的宗旨,每年都举办展览10余个,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密切关注和热情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1年,辽宁省图书馆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在自行办展的基础上,尝试与社会其他文化机构合作办展,集各方优势于一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九一八事变80周年”图片展,不仅在社区和军营展出,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巡展,做到“一方资源,八方共享,一次投入,多次利用”。目前,辽宁省图书馆展览工作正逐步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发展,以满足读者不同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2.3 关注弱势群体,保障文化权益

辽宁省图书馆开展的弱势群体服务始终坚持“对老年读者要耐心、对少儿读者要细心、对残障读者要爱心、对特殊群体要热心”的服务原则,以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和创新求实的服务态度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了城市公共文化的中心、公众互动交流的场所和市民终身学习的课堂。①老年读者服务。常年开展老年人学电脑、学英语等活动,使老年读者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②少儿读者服务。定期组织兼备灵活性与针对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少儿快乐系列活动,包括“快乐阅读”“快乐棋牌”“快乐涂鸦”“快乐英语”等,受到少儿读者和家长的喜爱与欢迎,现已成为特色品牌。③残障读者服务。针对残障读者不便到馆的特殊状况,辽宁省图书馆将阵地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定期开展“对面朗读”“手语世界”等助残服务,为残障读者送去贴心的关爱。④特殊群体服务。2011年,辽宁省图书馆与辽宁电台共同举办了“同龄同乡同梦想,共学共享共月圆”服务十二运建设工地农民工大型现场直播活动,为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帮助农民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另外,辽宁省图书馆还常年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看守所等赠送书刊资料,使他们增长知识,提升素质,共享城市发展的文化成果。

3 公共图书馆引领城市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途径

3.1 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

目前,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功能,形成了众多服务品牌,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但是在构建全覆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以“嘉兴模式”“苏州模式”“深圳模式”“东莞模式”为标志,东部发达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4]。然而全国各地由于民族、经济、文化以及投入经费、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等不同,不能完全照搬东部图书馆成熟的总分馆模式,要立足本馆实际寻求解决思路,最终实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图书馆应将服务网络推向基层,通过建立协调机制、提供学术支持、开展教育培训等,构建总分馆制,以消除城乡信息鸿沟,真正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同时在促进城市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5]。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完善就是要让市民切身体会文化建设的成果,发挥图书馆在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方便市民获取信息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进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2 建设特色文化资源

每座城市都有专属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记载了地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内容,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公共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地方文献的重要载体,要注重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利用,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馆藏资源,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充实的资源保障。首先,收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一方面,图书馆要广泛搜集国内外极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以及记录当地发展历程、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内容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有效的组织、整合,努力发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另一方面,图书馆要深入挖掘有关本地城市文化建设、发展动态等的文献资源,构建具有鲜明城市文化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确立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构建行业特色文化数据库。图书馆要通过主动调查走访,收藏地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资料,构建全面、系统体现城市各行各业文化的数据库,如旅游、餐饮、教育、商业等文化数据库,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同时为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图书馆可为其产品研发、创新设计、技术攻关等提供专题书籍和研究报告,满足行业需要[6]。最后,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等,是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图书馆要主动担负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优势,挖掘、收集、保护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建立地方非遗视听资料库、非遗展示厅等,并主动向读者推介,以展示城市魅力,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3.3 创建城市文化空间

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和文化品位,为了使其文化展示、文化交流、文化共享、文化休闲功能在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图书馆应进一步凸显其空间功能作用,使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文化的滋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①传承展示空间。市民在这里可以观赏城市文化传承的展览、展示,了解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变迁等,同时了解先进的文化理念。②互动交流空间。现代图书馆应该为市民提供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如组织学术研讨、举办各类讲座、开展演讲活动等,同时借鉴星巴克理念,营造温馨享受、轻松惬意的交流环境,吸引市民在图书馆进行文化互动交流。③知识共享空间。图书馆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应独辟空间建立学习社区、讨论教室等,在其中通过组织交流座谈、举办文化沙龙等激荡思想、启迪智慧,满足市民互动学习需要[7]。另外还要创设数字服务环境,通过提供创意工具,实现知识创新。④休闲娱乐空间。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要密切关注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积极引导城市休闲文化健康发展。第一,通过增设咖啡厅、音乐厅、视听室、休息室等打造城市高品位的休闲娱乐场所,使图书馆成为市民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静心养身的好去处。第二,通过对读者阅读意识、阅读行为进行阅读引导,以及对读者阅读习惯、阅读内容进行阅读指导,倡导休闲阅读[8]。

3.4 构建个性服务平台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正进入到一个以密集型数据的相关挖掘、分析、处理来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并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信息价值[9]。2013年12月,武汉图书馆首次使用“大数据”分析全年图书借阅排行榜,发现经典名著首次入榜,社科人文类畅销书比例提高,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类图书比重下滑。这说明读者阅读偏好从消遣、猎奇、快餐式的浅阅读向高品质的充电式、启发式阅读和名著赏析变化,同时反映出武汉图书馆各类荐书活动对市民借阅偏好的影响效果明显[10]。可见,大数据时代,基于大数据分析等数据处理业务日渐盛行与成熟,将为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更为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新的解决问题思维方式、广阔的合作视野等[9]。因此,图书馆应更加注重读者彰显个性和自主选择的借阅倾向,打造个性服务平台,开展更具创意、更加智慧的细节服务。首先必须从读者需求出发,增加读者粘度,这就要求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读者构成、借阅行为、阅读习惯、浏览历史等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中隐含的价值信息,进而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如:①图书推荐。一位读者近期经常借阅财经类图书,当他再次登录数字化借阅平台时,系统就会自动推荐相关的财经类图书供其参考,而且每位读者的推荐书目都是独一无二的。②活动预告。一位少儿读者近期经常参与图书馆组织的快乐棋牌活动,系统就会主动推送图书馆举办棋牌争霸赛的具体时间、地点等通知,确定其是否参赛。如若参赛,系统会在比赛前日,再次发送短信提醒。③展览讲座。一位老年读者近期经常关注健康营养知识,系统就会主动发送年内所有健康养生方面的讲座、展览等活动信息,回复信息即可参加。④电影放映。一位农民工读者近期经常观看傍晚电影,系统就会自动推送图书馆即将在傍晚时段放映电影的有关信息,方便其安排好时间前来观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大量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培养市民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教育职能、推进书香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图书馆需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速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4 结语

城市文化建设需要公共图书馆的积极参与,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需要城市文化作为基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以资源为保障,以服务为根本,以宣传为手段,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并在引领城市文化建设中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1]宋乐平.城市文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与参与模式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6):40-42.

[2]移动图书馆亮相“图书馆之夜”[EB/OL].[2013-09-08]. 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13-09-08/0912215171. shtml.

[3]辽宁省图书馆“图书流动车”正式启航[EB/OL].[2014-01-16].http://www.ln.gov.cn/zfxx/tjdt/201401/t20140116_12570 01.html.

[4]王景发.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下省级图书馆的作为[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32-36.

[5]张彦静,曲晓玮.公共图书馆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2(4):67-71.

[6]朱丽珍.图书馆如何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6):38-40.

[7]刘芳.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实践与反思[J].图书与情报,2013(1):81-84.

[8]鲍甬婵.图书馆:城市的“第三空间”[J].图书馆论坛,2011(5):16-18,26.

[9]王天泥.知识咨询: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增长点[J].图书与情报,2013(2):74-77.

[10]武汉图书馆抢滩“大数据”打造个性荐书服务[EB/OL]. [2014-03-19].http://news.cjn.cn/24hour/wh24/201403/t24 44857.htm.

王筱雯女,1970年生。硕士,研究馆员,辽宁省图书馆馆长。

王天泥女,1982年生。硕士,馆员。

徐向东男,1967年生。本科学历,研究馆员。

G250

2014-03-09;责编:张欣。)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度委托立项课题“基于全运会背景的城市文化建设及图书馆参与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lslwtkt01)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辽宁省市民图书馆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图书馆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意义”的问题所在
去图书馆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