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研究*

2014-02-11 23:49张阿樱
图书馆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嵌入式馆员学科

张阿樱 王 梁

(哈尔滨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研究*

张阿樱 王 梁

(哈尔滨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必要性,总结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模式及特点,并针对嵌入式学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嵌入式服务

1 引言

学科馆员是指具有较深专业背景知识及图书情报知识,接受过专业文献信息培训,能够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科用户对象提供深层次学科信息服务的高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1]。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可以有效地将图书馆与学校院系及学科专业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设置专人固定联系某院系或某学科提供具有专业性、高层次的学科文献信息服务[2]。美国内不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图书馆分馆于1950年最先推出学科馆员制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也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将学科馆员制度引入我国,此后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2000年)、北京大学图书馆(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2003年)相继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度[3]。2006年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立了面向科研一线的具有中科院特色的学科服务模式;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将学科馆员制度调整为学科馆员、咨询馆员、馆员的梯队式服务模式[4]。目前,我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图书馆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主要形式[3,5]。

21世纪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科服务正是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以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平台,以专业的学科馆员为服务团队,主动参与到用户的教学及科研等活动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学科服务模式[6]。嵌入式学科馆员是学科馆员的发展新方向,“嵌入式”(embedded)概念于1993年首先由美国人Michel Bauwens提出,即通过“嵌入”的方式对学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7]。2004年,Kearley和Phillips最先提出了“嵌入式馆员”(embedded librarian)的概念,用于定义美国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在线教学课程中提供教学支持的馆员[8]。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的馆员将嵌入式馆员定义为:作为助教并联合指导者或者设计者支持在线课程的馆员[9]。David Shumaker认为嵌入式馆员作为融入到用户群体中的一员,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与用户进行合作[10]。现在,图书馆界普遍使用“嵌入式馆员”这一专业名称定义对用户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融合性服务新模式的学科馆员[11]。“嵌入式馆员”作为学科专家深入高校对口院系,融入到教学、科研活动中,通过双方良好的合作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12]。

目前,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即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将嵌入式工作模式与学科馆员制度相结合的创新型学科服务模式[13]。有学者提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定义是以用户为中心,突破物理空间及虚拟空间的概念,与用户有机融合,以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服务保障目标,通过搜集、加工、整合等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深入参与到用户的科研中的新型服务方式[11,14]。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通过与用户的合作与互动,发挥了图书馆服务科研的主动性及指导性,体现了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和真正价值。

2 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必要性

2.1 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于2006年发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中要求国家重点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教学、科研条件居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支撑相关学科的能力,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足见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及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对于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2.2 数字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现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普及,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随时获取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泛在的学习方式及生活方式。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正在成为主流信息资源,用户获取的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且获取方式更加便捷,对图书馆则日益疏远。图书馆被边缘化趋势突显,图书馆面临用户群减少的危机,并且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也日渐被削弱。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主动与用户沟通并寻求合作,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留住原有用户群并开拓新的用户群[6,15,16]。

2.3 转变服务理念的需要

嵌入式学科服务既是图书馆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发展,也是根据“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出的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深化学科馆员服务,建立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机制,是高校图书馆努力的方向。目前,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存在服务理念陈旧、场馆面积较小、设备设施老化、专业人才缺乏及学校划拨资金不足等现象,已无法满足读者专业化、集成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将馆员嵌入到用户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6,15,16]。

2.4 创新服务方式的需要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Google、Baidu等网络搜索引擎和检索工具的发展日益成熟,搜索引擎已经作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首选,读者逐渐改变了到图书馆学习和查找资料的习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采取嵌入式学科服务这一创新服务方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15]。

3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3.1 嵌入式科研服务

嵌入式学科馆员主动深入对口服务的用户群,通过与研究人员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跟踪关注并掌握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动向、热点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15]。学科馆员可依据用户的层次及需求,从不同类型的网站及数据库中对信息进行搜索、整合、开发及利用,通过网络实时通讯工具或者在线方式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此外,嵌入式科研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学科信息检索代理服务,还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并对课题起到导向作用。嵌入式学科馆员通过对课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用户真实的、潜在的信息需求,找到嵌入科研服务的切入点,利用馆员自身专业知识为用户搜索、分析及组织信息[17]。

3.2 嵌入式教学服务

嵌入式教学服务是指学科馆员通过与教师合作,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嵌入式学科馆员从课程制定教学计划起始即参与其中,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将文献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为授课教师提供最佳备课内容及参考资料,使最新前沿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中,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教学的创新性[15,17]。

Edwards等将嵌入教学服务的方式分为宏观层面的嵌入式馆员(Embedded Librarians at the Macro Scale)、课程中的嵌入式馆员(Embedded Librarians in Courses)、网络课程中的嵌入式馆员(Embedded Librarians in Online Courses)。宏观层面的嵌入式馆员主要从事融入课程的教学及研究合作等工作。课程中的嵌入式馆员是以不同角色融入到具体课程的教学之中。网络课程中的嵌入式馆员在远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取嵌入式馆员的相关指导,促进了教学中师生的互动[12]。

4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特点

高校图书馆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秉承着主动、灵活的嵌入方式,利用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合作的方式参与院系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主动提供高效、多样化、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13]。

4.1 主动式服务

嵌入式学科馆员主动深入院系,在双方同意合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积极参与到教学和科研中,与服务群体共同完成教学及科研任务。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主动性还体现在工作内容的主动性,根据用户在教学及科研活动的进展情况,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其自身尚未意识到的潜在信息需求[13,18]。

4.2 高效性服务

由于嵌入式学科馆员通常具有某一学科领域深厚的专业背景,因此熟悉该学科的发展状况、前沿热点和学术动态,且深入了解各个数据库并能熟练掌握检索技巧。嵌入式学科馆员兼具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优势,因此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性、有针对性及高效性的咨询服务[17]。

4.3 形式多样化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一种方式为物理嵌入(physical embedding),即嵌入式学科馆员进驻用户的办公地点,与用户共同工作,为用户提供实地服务;或者虽然办公地点在图书馆,但是参与服务学科的学术活动及例会,跟踪课题进展、掌握课题动向。另一种方式为虚拟嵌入(vitual embedding),即在虚拟空间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如在网络远程教育中充当课程指导,或在学校图书馆论坛发表通知、在线和用户交流等服务形式[10,11,18]。

4.4 多层次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咨询馆员及学科馆员提供的服务,是传统服务模式的深化与延伸。针对师生不同用户群,细心了解用户潜在的、深层次的需求,提供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手段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最有帮助的适时服务[11,17]。

4.5 馆员身份一致性

嵌入式学科馆员将自己和用户有机结合,通过嵌入的方式成为用户群体中的一员,既是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用户的合作者。学科馆员嵌入到教学活动中,即为教师授课的助理;学科馆员嵌入到科研活动中,即为课题组成员[11,18]。

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中进行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必然选择,同时嵌入式学科服务在我国高校的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学科馆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层次较低、学科服务模式单一、学科馆员管理模式陈旧等现象,导致学科服务不能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5.1 学科馆员综合素质及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学科馆员不仅需要熟悉图书馆馆藏资源与分布情况、熟练掌握信息检索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及较强的敬业精神,而且还应具备某一学科深厚的专业背景。此外,学科馆员还需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以便与用户保持顺畅沟通。可见,对于学科馆员在知识结构、知识层次甚至情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科馆员同时符合上述要求[19]。

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学科馆员通常不具备专业的学科背景,因此很难深入课题研究,无法完成学科信息导航等深层次学科服务,满足不了学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而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且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通常对图书馆业务不熟悉,并且成为学科馆员的意愿也较低。因此,高校图书馆亟须建立学科馆员的准入机制、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及考核机制,提供学科馆员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重视高素质学科馆员团队的建设,始终保持学科馆员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才能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高水平、有针对性、专业化的学科服务。

5.2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由于学科服务进入我国高校图书馆仅10余年的时间,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例如,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协作模式,即学科馆员直接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总馆-分馆+学科馆员”模式,总馆负责总体规划及建设,分馆有针对性地向特定学科提供服务,学科馆员为指定的学科及院系提供学科服务,即分馆馆员与学科馆员相结合的学科服务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学科服务组”模式,即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此模式有利于学科馆员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弥补彼此的不足、发挥个人的特长[19]。由于各高校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等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而且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员素质及用户群体需求差别也很大,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具体模式也不同。此外,随着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学术环境的变化以及用户需求的改变,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必然也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除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了专职的学科馆员外,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多为分散在图书馆各部门的兼职学科馆员,在完成本岗位的日常工作之外进行学科服务。这种分散式管理模式势必造成人员分散、学科服务协调性较差及缺少统一规划的局面,无法形成沟通顺畅、协作式、成果共享式的学科服务团队。此外,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的缺失也抑制了学科馆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实施集中式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业务统筹安排、协调管理及团队间的协同互助,因此逐渐由分散式及挂靠式管理模式过渡为集中式管理模式是学科馆员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馆员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科馆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学科馆员队伍,促进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良性循环。

[1]李考生.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2):20-22.

[2]王雅琴.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探析[J].图书馆,2007(6):83-84.

[3]杨红英.我国学科馆员研究工作的嬗变与发展——基于1987~2011年相关论文的引文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11):8-17.

[4]吴震,杨雪晶.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环境变迁与发展脉络[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85-89.

[5]张英敏.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前瞻[J].情报科学,2008(5):792-793.

[6]王芳.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1):44-47.

[7]王芩,马铭锦.嵌入式馆员学科化服务——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1):64-66.

[8]Kearley J,Phillips L.Embedding library reference services in online courses[J].Internet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2004(9):65-76.

[9]E Stewart Saunders.The LibQUAL+Phenomenon:Who Judges Quality?[J].Reference&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07(1):21-24.

[10]David Shumaker,Guest Columnist.Who let the librarians out?[J].Embedded librarianship and the library manager,Reference&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09(3):239-242.

[11]林燕.嵌入式馆员:图书馆用户服务新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1):71-74.

[12]司莉,邢文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策略选择[J].图书情报知识,2011(9):46-52.

[13]严玲.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78-81.

[14]陈廉芳,许春漫.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信息伦理问题探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61-63.

[15]何建芳.关于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嵌入式馆员”服务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1):4-6.

[16]付婉秋.谈高校图书馆嵌入式馆员服务[J].学理论,2012(13):198-199.

[17]胡银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馆员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2(2):120-122.

[18]王晓文,祝少辉.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新理念——嵌入式馆员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9):197-199.

[19]张琳.北京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现状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82-86.

张阿樱女,博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咨询。

G251.6

2014-04-25;责编:姚雪梅。)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第三届科研课题“市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3-B-066)成果。

猜你喜欢
嵌入式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