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儿童阅览区建设管见

2014-02-11 23:49王秀丽
图书馆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书籍图书读书

王秀丽

(东港市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300)

图书馆儿童阅览区建设管见

王秀丽

(东港市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300)

当前图书馆儿童阅览区存在着资源不充足、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急需各界的关注,在儿童阅览区的建设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与趣味性统一的原则,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着手,为孩子打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儿童阅览区 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

我们经常在书店看到孩子们有的站着,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坐在台阶上阅读图书,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总是不以为然。可是细想一下,孩子们不是应该选择去图书馆读书吗?书店毕竟是以卖书为目的,它的布置安排并非从是否有利于儿童阅读为出发点的。因此,图书馆应肩负起为儿童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的职责,儿童阅览区的建设至关重要。

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区是为儿童读物开辟出的专门领域,在改革开放刚起步时期,国家相关部门就号召建设少年儿童图书馆。1981年的国务院办公厅62号文件就提到:“少儿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广大少年儿童为对象的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少年儿童图书馆组织和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是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1]但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建成的独立的、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只有91家。更常见的是在综合图书馆中开辟出一层楼作为儿童阅览区。例如北京图书馆的一楼就是儿童阅览室。于是,儿童阅览区就承担了为儿童提供读书场所的职责。然而,它的发展现状却令人堪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儿童成人成才的助推器。所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阅览区的建设,建成深受儿童欢迎、帮助儿童成长的特色阅览区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1 儿童阅览区的现状分析

走进儿童阅览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冷清的环境、寥寥无几的读者、高立的书架……如果没有特别留意,我们可能都无法意识到走进的是儿童阅览室,因为很难看到具有儿童特色的任何布置。儿童阅览区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例如社会教育风气的影响,应试教育的桎梏把孩子们与图书馆越拉越远。但不能否认的是,图书馆也有自身的原因,笔者正是着眼于图书馆本身来分析当前的现状。

首先,儿童阅览区的资源不充足,书籍更新速度较慢。从心理学上来说,儿童的好奇心是强于成人的。他们对任何领域的事物都充满好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阅读书籍是满足孩子们各种好奇心的最好的途径。然而,阅览区的图书资源不仅数量上较少,涉及的类别也有限,而且从质量上来说更新也较慢,这就导致了儿童在阅览区找不到最想看的最新的书籍,于是只能去书店。我国儿童阅览区的图书在类别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人文科学类的图书明显多于自然科学类的,在人文类中又集中于故事、小说等,地理常识、地方习俗等类的图书比较少,这与现代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不符的,因此图书采购人员需要从新的教育理念、儿童的需要出发选择图书。

其次,儿童阅览区的管理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图书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管理上。图书管理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更新速度较慢,还有就是图书的归类摆放有待优化。我们不能仅仅从成人的理性思维来思考如何归类这些读物,更重要的是从儿童的思维特点出发,按照他们的习惯来归类。在工作人员的管理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应该是责任意识不强,缺乏与儿童读者的沟通。在工作人员的眼中,似乎他们只关注书籍。殊不知,儿童读者更需要他们的帮助与沟通,耐心地为儿童寻找书籍、向儿童推荐书籍、简短地与儿童沟通读书心得……这些都应是他们的工作内容。

最后,在儿童阅览区的布置方面,儿童特色不明显。儿童的心智发展还很不健全,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不长,如果让他们在严肃拘谨的环境中读书,那么阅读的时间与效率都不会理想。但是如若给予他们充满童趣的、自由自在的、五彩缤纷的阅读环境,效果是不是会有所改观呢?现在儿童阅览区的风格与其他阅览区基本一致,依旧可见高立的书架、秩序井然的桌椅,然而这样的氛围环境是不利于儿童阅读的,所以,我们应当巧妙地设计儿童阅览区的布置,让整个区域呈现得严肃活泼、生动有趣,彰显儿童特色。

2 儿童阅览区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2.1 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需求出发

说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首先要强调的是变“藏”为“用”,图书馆的书籍不是用来收藏的,而是要带给读者智慧的,只有广泛地将这些书籍“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儿童阅览区的书籍要贴近儿童读者,这就要求儿童阅览区的各项工作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实际需求出发的原则。这条基本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是在书籍的采编工作上,要求及时有效,相关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敏锐性,将最新的书籍信息牢牢把握,及时采购,并且从儿童的思维特征出发进行分类。其次是在阅览区的装饰布置上,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不要将儿童局限在狭窄的桌椅之间。桌椅的高度、色彩、形状都应符合儿童的天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书架的高度要适中,不要让孩子和书籍“遥遥相望”。最后是阅览区的图书流通工作包括了阅读指导和参考咨询,儿童对书籍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儿童阅览区的阅读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工作人员必须耐心地解答儿童的疑惑,帮助他们解决阅读、找书、选书等方面的问题。总之,应本着为儿童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需要始终将儿童放在心中,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

2.2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阅读本身就是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儿童的阅读更需要强调二者的和谐。科学性是指阅览区要营造安静、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领会到阅读的神圣性。趣味性是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使阅览区打破沉闷、单一的读书环境,增添一些有助于儿童知识增长的活动。日本名古屋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的所有图书都是开架的,而且阅览室的一角设有游戏区,准备了积木和毛绒玩具,让孩子们读书累时去消遣休息。只有这样的阅读环境,才能深受少年儿童读者的欢迎,才能吸引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其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的欲望。

3 儿童阅览区建设的对策分析

“课堂上得到一杯水,图书馆得到一桶水”,足以见图书馆对于儿童的意义。在书的海洋徜徉,孩子们尽情地吸收知识,用人类的智慧结晶武装自己,从而为自己铺设灿烂的人生路,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1 硬件建设

图书馆的硬件建设主要包含图书、阅览区环境、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图书的建设。儿童阅览区的图书在涵盖面上要广,在质量上要又好又新,在特色上要独具匠心,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书籍的更新必须及时。此外,书籍的分类工作也要体现儿童的特色,多多听取儿童的建议,认真思考孩子们听似天马行空的观点,力争让孩子自己管理阅览区的书籍。

其次是阅览区环境的建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有助于构建特色图书馆。在阅览区装饰上,需要分区域来进行,可以分为幼儿区、儿童区、青年区,不同区域的装饰要体现不同的风格,例如在幼儿区,墙壁、桌椅上可以粘贴一些书中卡通人物,可以布置得多姿多彩;而在青年区,则可以悬挂一些名人名言,激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最后是互联网的应用建设。在今天的社会,儿童对于互联网已经不陌生,在阅览区中引进互联网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多样地、更全面地接受知识,而且可以让他们正确认识互联网,发觉它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用互联网来游戏。首先,在阅览区可以设置电子阅览室,分为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在公共区域,工作人员选择一些科普片、经典影视作品等播放,邀请小读者观看,并讨论观看心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教会孩子与他人合作;在私人区域,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使用互联网、查询资料等等。其次,利用互联网实现各个学科的交融互通。专业人员可以建立一些数据库,让小读者可以比较简单地去收集不同领域的资料。比如,关于宇宙是怎么来的,不同领域会有不同的解释视角。让小读者在浩瀚的图书中收集资料无疑比较困难,而电子图书、数据库则成为了更好的选择。最后,利用互联网实现与其他图书馆儿童阅览区的联系。一个阅览区的资源是有限的,小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图书馆取得联系,实现馆际资源的共享。

3.2 软件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览区的软件建设意义重大,成功的软件资源是阅览区职能发挥的有力保证。儿童阅览区的软件建设主要应包括3个方面内容:

第一,阅览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儿童阅览区的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自我教育至关重要。在专业素养方面,儿童阅览区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与其他工作人员同样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把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在个人素质方面,儿童阅览区的工作人员必须严于律己,为儿童做好道德的榜样。这些都需要图书馆和个人两方面共同努力。图书馆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相关培训,个人则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是馆员的权利和责任……责任要求图书馆员学习具有主动性及自觉性,是一种自主的参与过程”。

第二,“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是要吸引读者走进阅览区,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服务;“走出去”既包括通过室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阅览区,又包括开展各式各类的读者互动活动,让读者们将阅读所得展现出来。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阅览区的氛围才会形成,才会有效吸引更多的儿童读者参与阅读,亲近阅读,从而全方位锻炼和提高儿童的素质。

第三,加强特色建设。创新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动力,儿童阅览区的创新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馆员和儿童读者要集思广益,将属于自己的阅览室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永葆活力的知识交流空间。例如,可以建立亲子阅读角,鼓励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当然,儿童阅览区的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关注与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开辟更多、更好的阅读天堂!

[1]熊钟琪.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中国图书馆学会.新世纪的图书馆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3]葛晓燕.点亮儿童心中的阅读之灯——公共图书馆如何培养儿童阅读兴趣[J].图书情报工作,2006(S1).

[4]屠渭泉.少儿馆文化氛围的创造[J].图书馆杂志,1993(2).

[5]于树漫.充分发挥儿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

[6]甘淑仪.浅谈公共图书馆儿童读者服务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

[7]熊萍.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做好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

王秀丽女,1965年生,馆员。

G251

2014-02-26;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书籍图书读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图书推荐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