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现状①

2014-03-02 05:52王鼎廖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传播者武术受众

王鼎 廖萍,2

(1.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2.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18)

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原先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传播边界日渐消弭,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得不面对国际传播的挑战,当今西方体育在世界体育格局中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代表东方文化体系的民族传统体育却缺乏应有的国际影响力。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不力有关。

本文从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众、讯息、传播渠道及出传播效果来解析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现状,可以更好地理清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问题,进而为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服务。

1 传播者——民间热情度高、官方传播力度不够

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传播者决定着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数量、流量与流向,对整个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华侨华人是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以教练员为职业,对弘扬中华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但既具有系统全面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环境,又精通外语的人才极少。加之思想保守、重技术轻理论的传播方式以及语言障碍等原因影响了对外教学和传播,很难向世界系统全面地介绍民族传统体育。

民间组织是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又一主要传播主体,它们或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及赛事活动;或走出国门,在海外设立会馆,直接向海外传授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起到了积极积极作用。

作为官方传播者的政府通过举办教练员运动员培训班,举行国际邀请赛和表演赛、派出援外专家等多种手段推广民族传统体育,但传播力度还远远不足。(如表1)

对外派遣的武术代表访问团是中国政府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形式,但其交流的深度还不足以向海外受众充分地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受众在观看表演过后与演员进行互动的机会很少,缺乏亲身参与练习的机会,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效果十分有限。

2 受众——有浓厚的兴趣,但缺乏正确的引导

受众指的是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作用的对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籍友人对于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主动接触和学习的欲望。

但由于国际传播的受众均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拥有各自的体育价值观,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很难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造成严重的文化折扣。因此,中国传统民族体育的国际传播应充分认识并尊重到中西体育价值观差异,并自觉地借用西方文化的躯壳,才能满足各种层面的受众需求。

3 传播内容——形式及内容过于单一

传播行为的内容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问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内容,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民族传统体育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去其糟粕,保留其精华,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就其历史发展及其运动的主体功能而言,可划分为三大类:即“技击壮力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武术、举重、摔跤、田径、射术项目等;“休闲娱乐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球戏、舞戏、冰雪戏、棋戏等;“养生健身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导引、太极、健舞等。

目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主要内容有太极拳、气功、少林功夫、八卦掌、舞狮、龙舟、舞蹈和其它形式的武术等,传播内容的选择上过于单一,“功夫”、“武术”成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代名词。而且在武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其技击性。忽略了其多元价值一体性(健身养生、修身养性、防身自卫、审美性)的优势,没有使其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作用。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中,还应该加强武术文化的内在精神的宣扬,使世界人们对武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白它的精神实质及教育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的博大精深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多样性,只有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进一步丰富传播内容,才能真实地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

4 传播渠道——开发利用有限

传播渠道是信息传递或接受及受众信息反馈过程中的载体和中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主要渠道有三种: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奥运会正式项目、海外民族传统文化的推广、包含民族传统体育元素的影视剧和纪录片。

民族传统体育一直在改变竞技武术套路内容和完善竞赛规则,试图通过进入奥运会实现国际传播。而奥运会毕竟是以西方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体育文化展示平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没有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风挤进奥运会,而且其文化内蕴在被改造中不断地丧失。

孔子学院成为各国民众学习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场所,尤其是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还把中国武术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开设了太极拳、少年拳以及中医养生等课程。但教授式的群体的方式传播面窄、影响力度小,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表1 2004~2013年我国武术代表团外出访问情况一览表

电影《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等影视媒体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进行深入人心的广泛传播,对建构民族传统文化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最有效的传播渠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新媒体的特性认知还不够深刻,目前尚未充分利用新媒体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信息的传播。

5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信息经过传播后在受众的认知、行为、情感上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的效果可理解为受众在接受了媒介传递的信息后,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立场态度、思想感情等方面发生变化。

老一辈武术家为宣扬中华武术文化殚精竭虑,他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带动了大批外国受众参与到习武热潮中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但就传播效果而言,海外受众对除武术之外的民族传统体育知之甚少,这是导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缺乏足够影响力深层次原因之一。

6 结语

中国已进入“国家形象”的觉醒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应加大与各国政府的合作力度,争取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助力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外的开展。在传播内容的方面,进一步整理和挖掘易于开展、趣味性强、文化底蕴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博览会”、“草根选拔赛”等大型赛会的方式,让外国受众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传播渠道方面,除进一步强化大众媒体的作用之外,还需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8-59.

[2]娄虎.墨尔本地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推广途径的质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5).

[3]郭玉成,李守培.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3(5).

[4]史友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创新[J].体育科学,2013(5).

猜你喜欢
传播者武术受众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中华武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