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途径探讨

2014-03-11 20:44李庆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有效教学自主学习

李庆波

摘要: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实施有效教学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有效教学;探究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88-02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新课程有效实施。

一、适当调整细节,设计高质量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法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法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在笔者讲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的讲课顺序的话,先讲第1章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但在讲课的过程中将会导致很多同学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两个概念难以理解.因为这些知识是第2章第一节《减学分裂》中的内容。而《减学分裂》这一节却被编者放到了第2章才讲到,这样知识的衔接就颠倒了。因此,我先讲授第2章的《减学分裂》这一课时,接着再上第1章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样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同时,在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先进行了“铺路”,复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又通过挂图,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再给同学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扎实。

二、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住,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七世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儿带去了血友病。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病。趣闻讲完了,笔者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完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探究性学习,将倡导探究性学习列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灵魂。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发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探究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为着力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开放态度和创新精神。其中教师起到的是指导者、组织者的导师作用,学生是在开放的活动中自主、探究性地获得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主的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构成了有效教学的有效行为。在讲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时,笔者针对教材特点,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作为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为此笔者在教学的某些细节上进行了如下处理:(1)将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第四组实验——“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中的“加热杀死”用下画线标记,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生疑;(2)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只讲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而不讲标记的方法。结果,意料中的效果出现了:在讲解的过程中,有两个学生分别提出了“S型细菌既然被加热杀死了,为什么还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死了,为什么它的DNA还起作用?”“元素这么小,怎样去标记蛋白质或者DNA呢?”这两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反应强烈,老师当即对这两位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和他们一起对问题进行了探讨。

四、合理选择教辅工具,提高课堂效率

机辅已经成为主要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程序教学机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成功地介入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师将不得不考虑这一特点。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曾将几个班分为: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三类教学进行调查和抽测,发现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所教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

五、巧妙使用口诀,促进学生记忆

在教学中,对要了解记忆比较多的内容,我们要找出知识间的共性与个性,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妙用生物记忆口诀记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记得快。他们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这样记忆快、印象深。案例: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一些口诀的整理如下:

======光合作用歌诀=========

光合作用两反应,光暗交替同进行,

光暗各分两步走,光为暗还供氢能,

色素吸光两用途,解水释氧暗供氢,

ADP变ATP,光变不稳化学能;

光完成行暗反应,后还原来先固定,

二氧化碳气孔入,C5结合C3生,

C3多步被还原,需酶需能还需氢,

还原产物有机物,能量贮存在中,

C5离出再反应,循环往复永不停。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生物课堂教学不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而是一种交流、互动的过程。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和能动的反映。主体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和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有效教学自主学习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