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音乐养生观探析

2014-03-21 05:29巧,张伟,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琴弹琴欧阳修

尹 巧,张 伟,杨 蕻

(1.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四川成都 610043)

欧阳修音乐养生观探析

尹 巧1,张 伟1,杨 蕻2

(1.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四川成都 610043)

音乐具有宣导情志和疏通气血的功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将音乐应用于疗疾与养生中。欧阳修认为音乐不仅能使人心灵远离世俗,得到沉静,从而排除心中忧郁,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健体强身。在音乐养生的实践方面,其强调要抛弃外在事物的影响,用心体会音乐之乐,使乐意与心意相通,才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欧阳修;音乐养生;养生观

早在远古时代,音乐就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后,《黄帝内经》运用五行学说把音乐引入医学领域,在《灵枢·五音五味》中详细记载了运用宫、商、角、徵、羽5种不同的音阶调治疾病,将音乐作为一种祛病延年的方法应用于治病与日常保健中。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不仅文学贡献卓著,且对音乐情有独钟,其不仅对乐理有一定的理解,更注重音乐的养生功效,并身体力行。在此对欧阳修的音乐养生观进行探讨,以期为音乐养生的现代发展提供参考。

1 欧阳修音乐养生渊源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他自小家境贫寒,从此勤奋读书,后步入官场[1]。由于当时北宋阶级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一些有识之士,实行政治改革,欧阳修也牵连到这场政治斗争中。仕途受挫让欧阳修感到非常苦闷,于是便向友人孙道滋学琴来排忧消愁,从此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其“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在平生患难时,独“流水”一曲为其排忧解郁。这点在《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2]也有所体现:“不作流水声,行将二十年。吾生少贱足忧患,忆昔有罪初南迁,飞帆洞庭入白浪,堕泪三峡听流泉,援琴写得入此曲,聊以自慰穷山间。中间永阳(滁州)亦如此,醉卧幽谷听潺湲……”

2 欧阳修对音乐养生作用的认识

嘉佑元年,欧阳修已到“知天命”的年龄,朝廷上政务烦心,政治上又连连受挫,身体也日渐衰老。此时,其更加向往自然休闲、远离世俗烦恼的生活。这在其《书〈琴阮记〉后》中得以体现:“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因此,晚年的欧阳修更加注重对音乐养生功效的研究。

2.1 音乐的调心作用

2.1.1 “和乐”以“平心养疾”:《书梅圣俞稿后》曰:“凡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故其疾徐奋动可以感于心,欢欣恻怆可以察于声。”[3]欧阳修认为,音乐具有表达情感与感动人心的巨大感染力,能表达人的欢愉与悲伤。所以其特别推崇通过和谐、适宜的音乐平心疗疾,达到心理上的平和。正如其在《国学试策三道》所云:“盖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

欧阳修的朋友杨置,体弱多病,又因为仕途不顺,所以“心有不平”。欧阳修《送杨置序》[4]说:“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希望杨氏通过学琴来平静心情,疗养疾病。文中还记录了欧阳修通过“宫声数引”治疗“幽忧之疾”的亲生经历。“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此处的“幽忧之疾”指的是过度忧劳之疾,欧阳修通过与友人孙道滋学琴,弹了数首宫调曲子,竟不知忧疾在身。宫声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中的第一个音,《内经》中曾记载:“宫为脾之音,大而和也,叹者也。”过思伤脾,可用宫音之亢奋使之愤怒,从而解忧思之郁结。欧阳修因为政事不顺,忧劳过度,肝气横逆犯脾土,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利用宫音之温舒和谐,自然能抒发幽忧之情。

2.1.2 “自娱”以养性怡情:欧阳修一生命运坎坷,却能在听琴、弹琴、与友论琴中自娱自乐,养性怡情。《三琴记》曰:“琴曲不必多学,要于自适。”明确提出了琴曲能让人自娱、自适[5]。其尤其喜爱《小流水曲》,并对该曲印象深刻,“今老矣,犹时时能作之。其他不过数小调弄,足以自娱”。晚年的欧阳修希望能辞官归隐,每日弹琴饮酒,追求内心闲适与宁静。《六一居士传》云:“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6]《江上弹琴》:“江水深无声,江云夜不明。抱琴舟上弹,栖鸟林中惊。游鱼为跳跃,山风助清冷。境寂听愈真,弦舒心已平。”[7]

欧阳修在音乐文论中多次提出:音乐之乐“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强调弹琴作乐贵在“意乐”、贵在“自释”。可见听琴不在于音律与乐声,而重在“意”与“心”,这也是听琴的最高境界。陶渊明也曾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欧阳修认为“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表明音乐与人的社会地位、自然环境有关,强调音乐只有超脱物欲,才能达到“自娱”“自适”。若每天“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即使琴佳,人的心境也是纷乱的。

2.2 音乐的调身作用 欧阳修在《琴枕说》中直接举例说明古琴可以治疗身体疾病。“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唯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6]由此可见,音乐不但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对身体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对音乐可治疗身体疾病的原因进行解释,即“八音、五声、六代之曲……然至乎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说明音乐能够使人体气血流通。中国古代音乐理论认为,音乐具有宣导气机、疏通气血的作用。《吕氏春秋》云:“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阙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又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在远古时期,土地多阴气,人们易感受湿邪,气血不通,筋骨不舒,所以通过音乐与舞蹈,使四肢关节活动,疏通气血。《史记·乐书》云:“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明确指出音乐具有通达血脉、振奋精神、防治身心疾病的作用。

3 欧阳修对音乐养生实践的体会

欧阳修提倡在音乐养生实践中要用心去领会音乐之意,达到乐意与心意相通,才能修心养性、健体养身。《赠无为军李道士》:“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白日愁云阴。”[8]欧阳修认为:“惟当养其根,自然烨其华”“理身如理琴,正声不可干以邪”。此处的“根”指的是弹琴、学琴之心意的“诚与正”,同时对待琴的态度又如同调理身体一样,在音乐养生中,要坚持“正心”,不可被外物俗事所打扰,才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初寒》曰:“篱菊催佳节,山泉响夜琴,自能知此乐,何必恋腰金。”如果能够体会琴声之乐,就不会贪恋金钱名利。在欣赏、弹奏音乐时,心静平和,人琴交融,便可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4 结语

综上所述,欧阳修对于音乐养生观不仅有独到见解,而且还力求在实践中调心健体。其音乐养生观对音乐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对音乐养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贾忠.欧阳修与音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8):12.

[2]欧阳修.欧阳修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48.

[3]吴小林.唐宋八大家文品读辞典: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649.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600-604.

[5]欧阳修.欧阳修集编年笺注:4[M].成都:巴蜀书社,2007:189-190.

[6]任超平.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7]欧阳修.欧阳修集编年笺注:3[M].成都:巴蜀书社,2007:372-373.

[8]欧阳修.欧阳修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25-27.

R212

A

10.3969/j.issn.2095-7246.2014.01.002

2013-09-30)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FZ0202)

尹巧(1988-),女,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学琴弹琴欧阳修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喜欢弹琴的春风女孩儿
画眉鸟
孔子学琴
欧阳修快马追字
会弹琴的沙丘
勤奋的欧阳修
用腿弹琴的孩子
(连载二十七)第四章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了解与沟通篇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