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护理体会

2014-04-08 13:30李亚群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期
关键词:感染率开放性冲洗

李亚群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

开放性骨折是生活中常见损伤,由于损伤导致的骨折端伤口与外界相通,极易导致伤口的外源性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治疗十分棘手。而预防要比治疗容易得多。且开放性骨折病人感染率较高,增加了住院时间和病人的痛苦。为此,笔者从护理的角度,探讨有效的方法,减少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感染发生率。

一般资料

对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 的15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对入科的每一位骨折病人,视伤情评估,及时清创与手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伤口有感染的病人,及时采集病灶部位的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与药敏试验。在进行护理工作中,实施手卫生规范、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加强病人营养及心理支持。

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全身情况与伤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在2~6h内进行手术治疗,实施彻底的清创和骨折内固定术,术前与术后均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

本组病例中男103例,女49例;年龄9~67岁,平均38岁;骨折部位包括胫腓骨、手部、足部、尺桡骨、股骨、踝部。住院时间12~32d,平均22d。

创面感染情况:本组15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伤口感染者共17例,感染率为11.2%。不同骨折创面感染发生率不同,以足部骨折和胫腓骨骨折较高,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的感染率(%)

处理方法

正确及时地对创面进行清洁与冲洗。清洁与冲洗的程序依次为:0.9%的生理盐水→0.5%的聚维酮碘→3%的过氧化氢溶液→0.9%的生理盐水。必要时配制肥皂液进行冲洗,肥皂液冲洗有利于去除有机物。按照这个程序反复冲洗伤口,直到达到清洁的要求为止。

严格操作常规。各种侵入性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动作不要剧烈,减轻或避免对组织黏膜的损伤,避免重复操作,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前后应严格按照要求洗手,避免医源性感染。

做好患者亲属工作。对患者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嘱其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消毒,教会其正确的洗手方法。同时严格限制亲属的探视,规定每次探视时间不超过30min,人数不超过2人。

重视诊疗环境管理。清洁冲洗伤口、手术的环境均与伤口愈合有关。在病房内也要保持环境清洁,适时进行通风,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污染。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必要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患者营养。由于骨折引起病人活动受限,加强营养,增强患者免疫力,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

配合中药治疗和心理支持。充分发挥中医医院治疗护理的优势,在进行热疗与中药涂药等配合措施的同时,及时与患者沟通,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样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治疗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体检测。对感染病例的感染部位采集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17例病人检测出革兰阴性杆菌11例,占64.7%;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35.2%。检出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软组织损伤程度与感染的关系。软组织损伤程度依据损伤的深度和面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各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软组织不同损伤程度与感染的关系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先清创伤口,并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感染与否,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和种类不同,感染组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为13~28d,未感染组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为5~9d。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2种的患者中,感染组为9例,占52.9%;未感染组为63例,占46.7%。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分布

讨论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开放性骨折感染进行诊断。由于开放的伤口很容易导致细菌污染和异物存在,开放性骨折伤口的感染率是闭合性骨折的四倍[1]。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病人皮肤、肌肉、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坏,病原微生物侵入,使患者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因此,伤口感染是开放性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从护理工作的角度出发,重视伤口的清洁与冲洗,严格无菌操作、手卫生、环境管理,加强营养,配合中医中药等综合护理措施,严格病房空气和物品的消毒,严格控制病房内人员的流动,通过整体护理措施,利于伤口恢复[2],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口感染率。

伤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骨折部位、组织损伤面积、伤口污染程度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等。本次调查结果发现,伤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为次[3]。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近年来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而且耐药性很强,应尽早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并及时采集伤口标本,作微生物学培养与药敏试验,以指导调整用药,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1]王枢群.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368.

[2]吴淑华,胡艳丽,李健慧.26例犬咬伤开放伤口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65-1066.

[3]唐朝晖,白祥军,郑国寿,等.严重创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38-340.

猜你喜欢
感染率开放性冲洗
核电站核岛管路冲洗方式分析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在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感染率的系统分析和Meta分析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