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小儿灌肠150例

2014-05-03 06:15章云霞
中国药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药液灌肠插管

章云霞,陈 皓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灌肠是儿科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基础技术之一,尤其是对腹泻患儿的治疗最为常用,由于婴幼儿存在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及耐受力差等特点,增加了灌肠风险。为了减少小儿灌肠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分析了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并制订相应干预策略及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300例进行灌肠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中,男72例,女78 例;平均年龄(4.89±2.49)岁。观察组中,男 76 例,女 74 例;平均年龄(5.12±2.37)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相应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灌肠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合全科力量总结小儿灌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原因:反复插管或插管受阻,可能原因为护士插管技术不佳,家长或婴幼儿不配合,灌肠前肠道准备不充分;交叉感染,可能原因为隔离措施不严格,病房环境差,护理人员无菌意识及无菌操作不严格;腹痛,可能原因为灌肠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操作力度掌握不佳;药液溢出,可能原因为药液灌注速度过快,灌肠后未向患儿或家长嘱咐防止药液溢出方法或家长不配合。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定期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护理风险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儿科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1];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灌肠操作规范,提高灌肠水平,加强无菌意识,严格无菌操作;病房注意通风,定时进行紫外消毒,护理人员灌肠前后要认真洗手,灌肠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并告知其玩具、衣物、用品应定期消毒;灌肠前与患儿多接触,缓解其紧张心理,并与家长多沟通,告知灌肠的必要性及优点,解除家长疑虑,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灌肠前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使患儿排尽大小便,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并擦干,有红臀者可涂抹油脂类软膏;若出现糜烂、渗液,局部皮肤可用氧气吹或暴露臀部,使皮肤干燥后涂达克林散或派瑞松软膏[2];灌肠液温度应控制在38~41℃,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告知家长协助患儿摆好体位以免刺激或损伤直肠黏膜;推注药液速度应缓慢,便于药液保留,灌肠完毕后指导家长捏紧插管,灌肠前先按摩肛门,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并用石蜡油润滑灌肠管,利于插管;插管时动作轻柔、缓慢,避免肛门处皮肤或尿布堵住肛门,协助患儿抬高臀部,使灌肠液尽量保留30 min;仔细询问灌肠后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护士长带领护理小组每天对灌肠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间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灌肠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例(%),n=150]

3 讨论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3]。它既可对患者造成伤害,也可使医院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可使医院丢失市场[4]。笔者通过对小儿灌肠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减少了灌肠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于护理工作,通过不断认识与总结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能有效避免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邓开琴.儿科护理中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94.

[2]李玉肖,周玉凤,徐贤翠,等.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12-13.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4]黄江宜.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53-154.

猜你喜欢
药液灌肠插管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新型清洁灌肠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