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是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P10《找质数》的教学体会

2014-07-10 09:33黄清柱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质数奇偶性因数

●黄清柱

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内化与成形,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在数学活动之中才能感悟到的。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及基本活动经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它们就像一棵树,数学活动经验就像树根, 在土壤中吸取成长所需的养分;数学思想就像树干,主要是支撑树冠,给树叶输送水分和养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就像树冠,主要是完成光合作用,为树木提供养分的机构,促进树木成长。 “根深”的数学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以《找质数》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猜想活动,诱发探究欲望

如何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依据, 不断引导学生开拓知识领域,使学生发现各种知识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猜想,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找质数》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伊始,可以这样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在昨天学习“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学习的。 下面我们把全班分成 8 个小组,各组分别选取 3、7、9、10、11、12、18、24 八个数中的一个数作为长方形的面积,并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摆一摆: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设计?

各组展示反馈:

生1:我们组选取3 来拼摆长方形,只有1 种设计拼法。

生2:我们组选取7 来拼摆长方形,也只有1 种设计拼法。

生3:我们组选取9 来拼摆长方形,有2 种设计拼法。

……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数作为长方形的面积,并用小方块设计几种不同的摆法,这样唤醒了学生“找因数”的已有经验,为探索“找质数”作了思路的铺垫,也为猜想提供依据。

师:根据刚才的拼摆,猜一猜:影响拼法设计的因素是什么?

生1:我猜测可能与数的奇偶性有关。

师:你是怎样猜想的?

生 1:10、12、18、24 这四个偶数都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设计。 因此,我猜测可能与数的奇偶性有关。

生 2:3、7 这两个数只有 1 种拼法,18、24 这两个数都有多种不同的拼法设计。因此,我猜测可能与数的大小有关。

生3: 这几个数中有的因数的个数多, 有的较少,我猜可能与数的因数个数有关。

通过猜测活动,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学生认为影响拼法设计的因素是跟数的大小有关; 有的认为与数的奇偶性有关; 有的认为可能既跟数的因数个数有关,又跟数的奇偶性有关……。 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困惑的思考之中, 很快地进入积极探索学习状态。

二、进行验证活动,探寻数学本质

设计触及到数学本质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是重要一环。怎样让学生感悟“影响拼法设计的因素到底跟什么有关”,也就是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它跟什么有关”,在上述猜想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发现“真理”。

师:各小组再次从 6、37、45、62 四个数中进行选数拼摆, 同时思考: 影响设计拼法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学生摆拼后反馈:

生1:6 和62 的拼法设计有两种,我想所是偶数都有2 种或2 种以上的拼法, 可能与数的奇偶性有关。

生 2:我们选 6 和 37,这两个数来拼,6 的拼法有两种,37 的拼法只有1 种, 说明拼法的种数与数的大小无关,也就是数越大拼法不一定越多种。

师:从刚才同学的拼法中,我们可以知道3、7、11 和 37 各数只有 1 种拼法,9、10、12、18、24、6、45和62 各有2 种或2 种以上的拼法,所以与数的大小无关。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 3:3、7、11 和 37 每个数只有 2 个因数,而 9、10、12、18、24、6、45 和 62 有 3 个或 3 个以上的因数,所以,我认为影响设计拼法的因素,可能与数的因数个数有关。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能不能自己举一个例子来推翻他人或自己的猜想, 说明他人或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思考良久后)

生4:刚才某某同学(生3)说的可能与数的奇偶性有关,如果是偶数2 也只有1 种拼法,奇数3、5、7只有 1 种拼法, 而奇数 9、15、25 有 2 种或 2 种以上的拼法,所以与数的奇偶性也无关。

生 5:4=1×4=2×2,9=1×9=3×3,4 和 9 都有 3 个因数, 两种拼法;19=1×19,3=1×3,19、3 各只有 2 因数,只一种拼法,我认为与因数个数有关。

师:刚才同学们的争辩,很认真,也很有道理。确实由一个数设计长方形拼法, 拼法设计的多少与因数个数有关系,与数的奇偶性及大小没有关系。

上述的教学,学生经历了两次拼摆,教师根据生成资源及时引导学生争辩, 在争辩中学会用举反例的方式来推翻对方或自己的猜想, 能运用已学的知识方法来论证, 这样把学生带入火热的活动探究氛围之中, 学生的思维已由发散到集中, 最后达成一致,得出结论,是因数的个数影响了拼法的设计,也就是让学生初步感悟到 “用一个自然数 (0 和1 除外)作为长方形的面积,影响拼法的因素,只跟它的因数个数有关”,这为概括“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积累了雄厚的活动经验。

三、提升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概念

上述的“找质数”教学的片段对于学生认识来说,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还是肤浅的,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没有真正内化,因此,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抽象的学习方式——“想乘法算式”, 进行再次探究活动,逐步归纳概括出新的数学概念。

1.运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完成下表,表中的数分别可以拼几种长方形?

?

师:观察上表中各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只有1 种设计拼法的,它因数只有两个;有2 种设计拼法的,它的因数3 个或4 个;有3 种设计拼法的,它因数有6 个。

生2:有3 种设计拼法的,它因数有 6 个,也可能是 5 个,如:16=1×16=2×8=4×4,16 的因数有 1、2、4、8、16 五个,它有 3 种拼法。

生3:从因数的个数来看,有 2 个的,也有2 个以上的。

生4:从因数的特点来看,有的是1 和它自己;有的除了1 和它自己,还有别的因数。

2.讨论:根据刚才的发现,将2—14 各数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 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 1: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如 2、3、5;另一类是两个以上因数的,如 4、6、9、12。

师:这两类数各有什么特点?

生2:一类是一个数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另一类是一个数除了1 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

3.引导概括。 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

4.指出“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并把零除外的自然数进行分类,则: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想乘法算式”,并列表重新梳理,找出几个连续自然数各自的因数,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出这两类数的因数的特点,水到渠成地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又渗透了归纳概括、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

猜你喜欢
质数奇偶性因数
函数的图象、单调性和奇偶性
怎么教让质数学习更有趣
因数是11的巧算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形式及应用
例析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质数“嫌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