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运用

2014-07-19 07:03罗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

罗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新课标明确提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创设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合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这样容易实现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抽象,以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衔接和转化,真正帮助学生自主地探究、建构知识,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境教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设问多样;语言诗意;关注生活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听课,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误区,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与课文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或者设置问题的情境是没有思考价值的,或是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境,等等。这种过于追求情境教学,追求教学浅层次的热闹,使得教学内容的分量变得越来越轻,课堂逐渐变成了充斥着浅薄闹剧的泥沼,这不仅偏离了教学目标,也背离了教学主题。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能真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的意识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让情境教学法,成为我们教学的润滑剂。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呢?

一、设计问题的形式要多样,活跃思维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活跃他们的思维。课堂是充满生命和活力的场所,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口语际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提问来调节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的形式可以包括:联想式提问,这种提问形式常常用于课文的导入或学习文本的伊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导入语可这样组织:“你认为春天是什么样子呢?以前我们又学过哪些关于写春的诗文?”等可以发挥学生对春天的无限想象,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层递式提问,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涉及到文本的重难点的时,可以一环扣一环,一层递一层,层层分析,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如我教《陋室铭》时,先让学生谈谈对陋室的总体印象,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到陋室不陋,然后我再提问陋室为何不陋,学生也很快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接着我再顺势利导,让学找到关键字眼是“德馨”并设问文中的“德馨”又体现在哪里?就是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一步步地把学生带进课文,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层地解读文本;矛盾冲突式提问,在关于文本人物形象等可采用这种提问形式,如在《卖炭翁》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衣正单”,而另一方面又“愿天寒”,这该如何理解呢?学生抓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后,明白了原来是作者因其“衣正单”而“可怜”老翁,老翁因担心炭贱而“愿天寒”,深刻地理解了卖炭翁的悲惨境地和生活艰辛,学生们通过这样的矛盾冲突式的提问,把这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心理活动描写,了解得更加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老翁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揭露;拓展式提问,在涉及到一系列反映精神世界的文章时,学生可能就会对社会现状问题在文章主人公精神世界里所反映的反常心理现象感到困惑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扩展延伸。如在进行鲁迅《风筝》的拓展活动中,可以这样问: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那么在你的身边有出现过像文中作者那样,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的“精神虐杀”的行为现象吗?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拓展学生的思路;设计悬念,这种提问形式可以出现在文本解读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质疑,从而让学生跳出文本走向实际,如进行《犟龟》的童话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悬念:发挥你的想象,小乌龟在参加完婚礼后,回来时又碰上那些劝阻它的小动物,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这样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励他们主动去解析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教学语言要有诗意,提高审美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浅层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教师准确生动、流畅优美的语言,就像一块磁铁,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感人心者,莫乎先情,用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不但使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感受知识,而且更作用于他们的心灵。语文教师要广泛吸收、掌握丰富的语言词汇,把课文中所创造的形象和情境,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学生如沐春风的艺术享受。《答谢中书书》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山水小品文,如何营造优美意境,使之与学生产生共鸣继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除了多媒体辅助外,而教师在课堂上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取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初步帮助学生对作品产生美的意境,首先借助多媒体把精选过的优美风景视频与图片,并配上古筝《高山流水》,在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和听着舒缓的乐曲时,我相机讲述:“这里有山水相映成趣的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明丽给山增加了无限的活力,山的峻峭又给水铺上了灵动的色彩;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真是“祖国山河多锦绣,风光处处引人游”。这样将美的体验感受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不断地提高其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关注生活,感受生命的气息。

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要求教师选择活灵活现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囿于死板教条;深入浅出地创造性地再现讲授内容,而不是照搬或拘泥于讲授内容;旁征博引地举出各种实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要求尽量联系教师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要求设法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产生某种奇妙的沟通而不是脱离学生高谈阔论。一旦教师讲将社会和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融通起来,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教育作为一种召唤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如在进行朱自清《春》的春风送暖图的教学时,文中有写泥土气息、花儿香味、鸟儿歌唱、牧童笛声等画面来侧面烘托春风的温暖、柔和、适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品味对春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对春天的无限向往之情,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气息。老师可以这样问:描写春风,作者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鸟唱、笛声,这与春风的描写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因为这是春风中的音乐,表明作者喜欢春风,喜欢春风中的别有一番情趣的乐曲。教师可以顺势利导,联系生活实际:“是啊,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缺少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的心。美的事物,是需要用心品味,细心聆听。而心情浮躁,心猿意马,是不行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点呢?”学生说不是,只有生活情趣的人,善于聆听的人才会听到这些万赖之音。老师说;“是的,我们要有一种生活情趣,去享受春风,享受春天,享受大自然。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风都可以用这种心态去享受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的思维再次被点燃“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那么地温暖、柔和,当然可以听到这些万赖之音,如果刮的是台风,就不能听到这些动人的乐曲了”。古人云:“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教材中所写的生活,教师要学会联系到学生的生活中来,这样才有利于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让语文课堂增添几许生命力。

当然,情境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引学生走近文本。如描写景物的,可适当地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通过直观的、动态的画面,声影同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叙事的,或是写人的,可撷取一两个片段或场景,借助时代背景或是历史典故组织导入语。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把情境教学理解为新课改的“潮流”,只是一味追求形式,相反,应该重视其正确的理论指导,重视实践的反思,重视学生的体验,善于挖掘生成的可利用的动态资源,引领学生理解和体验,探究和发现,独立和自主,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激情,从而提升生命境界。

参考文献:

1. 王文生.论情境.[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

2.王春华.提升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8,(11).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化教学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