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对肝脏肿瘤的临床意义*

2014-07-24 01:41李世龙周秀艳韩素桂黄彩云张宝琴
中国药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纤溶二聚体原发性

李世龙,张 宝,周秀艳,韩素桂,黄彩云,张宝琴

(1.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唐山 063000; 2. 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河北 唐山 063000)

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发生纤溶酶水解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肝癌患者的血浆D-D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这与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有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血液循环中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可反映纤溶系统激活,原发性纤溶亢进时FDP 含量明显增高。进展期肝病患者机体处于纤溶系统激活状态,可能是引起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通过检测肝脏良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患者血清中的D-D 和FDP 含量,探讨其对肝脏不同肿瘤的鉴别作用及其对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出血倾向的影响,对于指导肝脏各种肿瘤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92 例,分为3 组。A 组肝脏良性肿瘤16 例,其中男6 例,女10 例;年龄41 ~9 岁,平均(51.7±9.1)岁。B 组原发性肝癌52 例,其中男48 例,女4 例;年龄29 ~76 岁,平均(54.7±9.9)岁。C 组肝转移癌24 例,其中男14 例,女10 例;年龄42 ~74 岁,平均(58.8±9.7)岁。所有患者病程中均未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及促凝药物。3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标本采集与测定

晨起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置于硅石粉促凝的试管中,以2 000 r/min 离心10 min,收集上层血清,-20 ℃保存待测。采用森美西克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D-D 和FDP 试剂盒和贝克曼AU-4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两者的含量。测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D-D >1.35 mg/L,FDP >5.0 mg/L 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1。D-D 和FDP 含量在肝脏良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患者血清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且A 组<B组<C 组(P <0.05);D-D 和FDP 在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B 组<C 组。

3 讨论

目前,肝病患者出现出血倾向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除了肝功能损害、凝血因子产生减少(这与钟辉秀等[1]的报道一致),更重要的是与纤溶亢进也有一定关系。陈艳等[2]发现,肝癌患者血浆中D-D 含量和抗凝血酶活性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也证实了这一点。定期监测D-D 及抗凝血酶活性在肝癌患者癌栓形成的评估中有参考价值。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3]。定期检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倾向。

表1 3 组患者血清D-D 和FDP 的含量和阳性率比较

FDP 是反映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作用下生成的X,Y,D,E 碎片含量,反映纤溶系统激活和FDP 生成[4]。D-D 与FDP 是凝血及纤溶系统的2 个常用及敏感的指标。其机制可能是在肝病的进展期,肝细胞发生不断的坏死和再生,体内存在的病毒和/或抗体复合物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纤溶系统抑制活性降低及对纤溶酶类激活物的清除障碍,从而使降解产物DD 的浓度增高[5]。

本研究结果显示,D-D 和FDP 水平在肝脏良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患者血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同时,2 个指标在肝脏不同肿瘤组的阳性率也与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能是由于肝脏肿瘤的良恶性对纤溶系统产生的影响不同,肝脏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纤溶亢进,较易出现出血倾向;除此之外,由于肿瘤组织对周围组织的侵袭、转移的形成以及恶性肿瘤细胞和血管本身的变化,导致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使机体处于纤溶亢进状态,有利于肿瘤进一步播散转移。李晓斐[6]的研究证实,D-D 和FDP 含量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依次递增。可见,D-D 和FDP 的含量在肝脏疾病进展中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于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另外,动态监测D-D 和FDP 的活性对肝脏病变的良、恶性及肝癌是否发生转移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由于受样本数量限制,其结论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但它初步验证了肝脏良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与纤溶系统活性的关系,为肝癌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7]。

[1] 钟辉秀,殷明刚,刘伟平,等. 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中的价值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76 -77,79.

[2] 陈 艳,陈 燕,陈德东,等. 肝癌患者测定D 二聚体定量及抗凝血酶活性的临床应用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2013,19(1):27 -29,31.

[3] 郭素玲,许德英. 肝脏疾病患者凝血系列指标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70 -72.

[4] Spadaro A,Tortorella V,Morace C,et al.High circulating D-dimers are associated with ascite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liver cirrho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10):1 549 -1 552.

[5] 柏鉴东,韩国新. 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9):78 -79.

[6] 李晓斐. 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浆纤维蛋白产物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8):853 -854.

[7] 张思维,郑荣寿,李 霓,等. 中国肝癌发病的趋势分析和预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587 -592.

猜你喜欢
纤溶二聚体原发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