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66 例

2014-07-24 01:42王月新武迎军
中国药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干姜泻心汤三联

王月新,武迎军

(1. 河北省张家口市老鸦庄镇卫生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慢性胃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患者多表现为上腹疼痛、腹胀、反酸、恶心、纳差等,严重者可发生胃溃疡,甚至出现癌前病变。慢性胃炎病情易反复、迁延不愈,西医主要采用制酸、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药物治疗,但长期疗效往往不佳。研究表明,中药疗法能改善胃黏膜微循环,防止胃腺体萎缩与癌前病变[1]。笔者观察了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三联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2 年5 月至2013 年11 月收治的127 例慢性胃炎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68 例,女59 例;年龄33 ~58 岁,平均(42.5 ±5.6)岁;就诊主诉多伴有腹痛、腹胀、纳差、反酸、烧心等症状,部分伴黑便;排除萎缩性胃炎、恶性消化道肿瘤、胃溃疡、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慢性胃炎诊断标准参照第7 版《内科学》[2],胃炎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所有患者据入院次序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6 例)与对照组(61 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基础临床特征未见明显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比较

1.2 方法

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即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 /次、2 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 次/日,克拉霉素缓释胶囊0.5 g/次、2 次/日,4 周为1 个疗程,连服8 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基本方为半夏15 g,黄芩、党参、炙甘草各12 g,黄连、干姜各6 g,大枣15 g,每天1 剂,早晚2 次餐前煎服,每次200 mL;并据辨证分型适量加减,脾虚湿蕴型基本方去甘草,加黄芪20 g,白术、苡仁各12 g;痰热互结型去党参、干姜,加蒲公英15 g,连翘、枳壳各12 g;肝胃气滞型去党参、干姜,加柴胡15 g,木香、炒枳实各12 g;胃阴不足型加山药15 g;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饮食,疗程同对照组。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服药2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定指标[4]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舌脉恢复正常,胃镜复查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消失,炎症0 级;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胃镜复查胃黏膜炎症减轻3 级以上,伴黏膜充血、水肿;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胃黏膜炎症减轻1 ~2 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复查结果无明显改善。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HP 阴转率=治疗后14C-UBT 结果阴性例数/治疗前14C-UBT 结果阳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服药2 个疗程后,患者腹痛、纳差、反酸等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2 疗程后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HP 阴转率

服药2 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40 例和29 例HP感染者出现阴转,两组阴转率(95.24%比80.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检验,P=0.047)。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变化;观察组除部分患者服药后主诉恶心、腹胀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服药疗程。

3 讨论

慢性胃炎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HP 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西医多提倡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由此衍生出二联、三联用药方案。在基础用药方案选择方面,本研究中选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PPI)代表药物,最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对胃黏膜的侵蚀;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是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药物,主要目的在于根除HP 感染。但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单纯西药治疗并不能完全根治慢性胃炎,且长时间服用三联疗法易形成耐药性,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远期疗效不理想,患者病情易反复[5]。

中医认为,脾胃属中焦,胃为阳土、主受纳,脾为阴土、主升降,脾胃失和,气机失常,变生诸证[6]。慢性胃炎属“胃脘痛”“痞症”范畴,多由脾胃气滞、饮食不节、外感寒邪、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等因素诱发,病机在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7],治则当以健脾和胃、行气活血、通络止痛[8]。半夏泻心汤为祖国传统名方,基本方由半夏、黄芩、党参、炙甘草、黄连、干姜、大枣等7 味组成。方中半夏化痰消痞、和胃降逆,用作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泻热、清热燥湿,干姜温中除痞,共为臣药;炙甘草、党参、大枣健脾益气、补脾和中、平衡阴阳。诸药配伍,共凑辛开苦降、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之功效,进而恢复中焦升降、消除痞满。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能明显抑制胃酸分泌,水煎醇沉液对胃酸过多引发的胃溃疡有显著疗效[9];甘草、干姜、党参提取物对试验动物胃肠道有选择性兴奋作用;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有杀HP、助消化作用。笔者针对患者不同证候进行加减治疗,脾虚湿蕴者舌胖苔薄白、脉濡缓,基本方去甘草加黄芪、白术、苡仁,黄芪益气固表、托疮生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痰热互结者舌苔红黄腻、脉弦滑,基本方中去党参、干姜,加蒲公英、连翘清热化痰,加枳壳理气宽中;肝胃气滞者舌苔薄白、脉弦,基本方中去党参、干姜,加柴胡、木香疏肝和胃、健脾降逆,加炒枳实消食强胃、祛痞消胀;胃阴不足者舌红苔少、脉细数,基本方加山药健脾养胃、补肺益肾。

罗桂香等[10]通过大鼠试验研究半夏泻心汤及其组分黄芩对HP 相关性胃炎的疗效,结果表明,全方组、黄芩组HP 阴转率(88.0%和77.8%)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1.11 ±0.40)μg/L 和(1.14 ±0.41) μg/L]均低于模型对照组(2.12 ±0.47)μg/L。本研究主要从症状、体征、胃镜下炎症程度等方面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服药2 个疗程后,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提高了10%以上;同时,观察组HP 阴转率较对照组高。说明在西医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半夏泻心汤有增强临床疗效、辅助根除HP 的趋势。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三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较单纯西药疗法更能有效保护胃黏膜、清除HP 感染。但由于本研究仅为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患者例数有限,至于半夏泻心汤在佐治慢性胃炎方面的确切功效,仍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验证。

[1] 陈有明.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预防癌变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1,39(5):109 -111.

[2]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3-38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74.

[5] 刘晓雯,杨牧祥,于文涛,等. 中药复方治疗实验性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8,14(5):738 -741.

[6] 刘 剑. 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HP 阳性胃炎96 例[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5):458.

[7] 韩丽华,张庆荣.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 吉林中医药,2008,28(2):100 -101.

[8] 刘仁慧,李慧安,杨 铮,等. 李世增教授慢性胃炎的证治体会[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5):473 -474.

[9] 宋小莉. 半夏泻心汤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85 -286.

[10] 罗桂香,尹抗抗,谭达全. 半夏泻心汤及其有效组分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黏膜保护作用和对TNF-α 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2009,7(1):19 -20.

猜你喜欢
干姜泻心汤三联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热性作用的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