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社会矛盾与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以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视角

2014-08-15 00:44马洁琼葛金川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正确处理矛盾

马洁琼 葛金川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新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要求。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形成科学有效社会治理体制的理论准则,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则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一、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内涵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毛泽东坚持用矛盾的观点考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①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对立统一的”,充满着矛盾。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所以,应该正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应该认识到“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基本矛盾运动给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据此,毛泽东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了深入的阐述。

1.根据矛盾具有特殊性的观点,毛泽东提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冲突和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前提。毛泽东指出:“在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这就为正确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规定了明确的界限。

2.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毛泽东对症下药,提出了解决两类矛盾的基本方法。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我们历来主张,在人民民主下面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②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要善于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同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方针政策,“在经济方面采取统筹兼顾和适当安排的方针,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在科学文化方面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民族关系方面,强调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

3.根据矛盾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的观点,毛泽东提出这两类矛盾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转化的。毛泽东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不同的局部利益和暂时利益,敌我矛盾在根本利益上是不相容的。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和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是相对的。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防止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同时促进敌我矛盾向人民内部矛盾的转化。

4. 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个总题目。”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已基本结束,敌我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各类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整合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新审视以及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特点

1.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深刻变化,市场要素参与生产与分配,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矛盾主体的阶级属性逐渐淡化,社会属性逐渐增强。原有的思维范式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显得很不适应,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和深入的。因此,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新审视和新认识也不应停滞不前:第一,人民内部矛盾这个概念应根据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人民内部矛盾是个政治性的概念,社会矛盾则是涵盖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学术性概念。有些矛盾用人民内部矛盾来概括有些牵强,比如,社会发展对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造成对自然生态价值的忽视和偏离,导致人与自然的对抗性矛盾,用社会矛盾来解释和分析比较准确。第二,人民内部矛盾的利益主体发生了新变化。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利益关系的重组,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出现众多利益主体,原有的一些阶层逐渐分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大量涌现,“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阶层的分化形成了既得利益团体和强势团体,同时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④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更为突出,社会治理的任务更加艰巨。第三,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就是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着眼的。这是面对新挑战,解决当代中国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新思考、新视角、新理念、新目标。

2.我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第一,矛盾诱发因子的多样化与责任主体相对单一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具有全方位性和错综复杂性。全方位深层次的社会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呈现多元化趋势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导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矛盾交错,民族宗教矛盾与地区差距矛盾交织,干群矛盾与收入分化矛盾纠结等。“对过去一年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参与人员中城市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分别达到了51.1%,46.7%,外籍人士达到2.2%,少数民族达到4.4%,学生达到11.1%,外来人口达到17.8%。”⑤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社会矛盾凸显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复杂特性。任何一种矛盾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原有体制内政府基本处在一个处理和化解所有矛盾的位置上。这不但可能把导致任何矛盾激化的责任矛头指向政府,而且,由于传统政府化解矛盾方法的有限性以及手段过于简单等问题,又会诱发出一些新的矛盾冲突。如此一来,政府不仅承担了多重责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费力不讨好的角色。第二,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与政府组织的有限容量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政府角色的转变、人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社会矛盾的凸显和公共事务的增多,单一的政府治理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传统社会公共事务相对简单单一,而现代社会要维持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社会福利、保护生态环境、引导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等多项事务。如果只是单纯的靠增加新的政府部门、增加政府管理层级和出台各种法律法规来应对如此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削弱政府的效能。因为在垂直型体制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政府难以有针对性的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浪费。为了应对此种矛盾,政府与各种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基层组织的协同合作成为现代化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特点。现代化国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不但减轻了政府自身的治理责任,也使政府无法面面俱到的微观治理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三,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改革不断深化之间的矛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生产要素的高速流动创造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改革一切不利于生产要素流动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机制。但是,由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都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和贯彻,全局和局部、长远和眼前、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会扩大,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承受改革的心理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震荡和调整。有时会在人民内部表现出激烈的利益冲突,处理难度日增。

三、化解社会矛盾,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的策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要求,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和发展契机。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⑥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关键是构建新型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第一,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目的,切实保障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二,要彻底摒除见物不见人,只考虑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各个方面全方位发展的观念。第三,要注重发展基础教育,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保护自然资本,从而防止物质资本收益下降。第四,为促进技术创新和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就要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性转变,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与时俱进,构建适合国情的社会治理模式,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治理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治理模式是有差别的。治理理念发端于西方,有其合理的借鉴之处。但要充分的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治理在我国与在西方是不同的。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于西方,决定了我国的社会治理模式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而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治理模式。毛泽东指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双向沟通、多元互助、民主合作的新的国家权力运行方式。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就是要整个社会全民参与、上下互动、协同推进,形成一种和谐有序、自律自治的制度化治理机制。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毛泽东指出:“要学会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既需要民主,也需要集中;既需要自由,也需要纪律。”实践证明,社会治理的顺利实施要以法治为前提。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手段。毛泽东主张以充分发扬民主的思想指导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了保障民主,就要健全法制。社会治理涉及多元公共利益,离开稳定健全的法律系统,就谈不上治理的有效性;社会治理如果缺少了法制的保障,就会使治理变成一盘散沙。因此,只有通过法律保障,才能使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得到解决,最终使社会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有序的环境中推进社会和谐。

注释:

①②《毛泽东文集》,第7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372、371 页。

③孙正:《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与政治调控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 年第5 期。

④蒋旭东、冯静:《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研究情况综述》,《2006 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选编》,学习出版社,2007 年版,第278 页。

⑤陈锐、付萌:《2012 年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

⑥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4 年第1 期。

猜你喜欢
正确处理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正确处理余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正确处理余数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