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周恩来的党际和谐思想评析

2014-08-15 00:44李珊珊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政党兄弟

李珊珊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湖北 武汉 430022)

一、建国后周恩来党际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除旧立新的历史重任。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国内外政党之间的关系,在国内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在国际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新中国的建设至关重要。面对二战后的冷战局势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周恩来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运用到处理政党关系的实践中,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形成其独有的党际和谐思想。

1. 在遵守宪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一个民主党派。周恩来认为,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出发点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中共和民主党派应当在遵守宪法,共同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前提下相互监督、和谐共处,中共也应当在这一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一个民主党派。第一,中共要尊重每个民主党派的历史,既要承认其他党派与共产党之间的不同,又要坚持“原则”。①他强调:“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宪法赋予的权利义务范围内,有充分的政治自由和组织独立性。”这种“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在社会主义的范围内,按社会发展的规律办事,天地很大,可以做的事很多,个人活动范围也很大。”②在政权中,中国共产党“要使党外负责人加强责任感,在其职权范围内敢于做主;要善于区别党外人士的不同情况,加以不同的使用;要加强与政协全国委员会各小组的工作,增强政府同政协全委会中各方面党外人士的联系。”③第二,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是平等的。各民主党派要“承认工人阶级为领导”,④也就是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是,“共产党的领导是指党的集体领导”,不是哪一个人来领导,“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个人”,⑤因而,各民主党派成员和共产党成员是平等的,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彼此之间只存在交换意见的关系,共产党员不能以领导者自居。第三,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在政治待遇、物质生活方面对民主党派一视同仁,⑥“凡是要在广大群众中做的事情,就应该真诚坦白地向党外人士谈清楚。对党外人士要和蔼真诚,不要虚伪。”⑦从而构建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关系,有意见就说,说错了不要紧,只要方向对,意见总是有出入的。⑧要让党外人士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营造和谐的党际关系氛围。

2. 在坚持马列主义的原则下充分尊重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内部的兄弟党。第一,平等对待各兄弟党。周恩来强调党不论大小,都是平等的,“绝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思想”,“不要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⑩更不能把自己的利益等同于各兄弟党的利益。周恩来强调:“对外国人,要看他是否懂得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我们不能代替,更不能强加于人。有时需要我们提出意见,也只能看对方认识如何。对兄弟党如此,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不能要求人家什么都要听我们的,要让人家自己摸索怎么走,自己认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11]第二,尊重各兄弟党的独立性,不干涉兄弟党的内部事务。在处理兄弟党之间的关系时,周恩来提出要把“党内是非和党外敌我问题分开”,“党内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兄弟党自己。”[12]其他兄弟党“只能建议、推动”,“急躁是不行的,干涉更是不行的。”[13]1961年2月15日,他在接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汪戴尔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各有各的困难,各有各的长处,但有一条是我们共同的真理,这就是首先要依靠自己克服困难,然后是兄弟国家的帮助。”[14]第三,在马列主义原则的基础上维护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内部各兄弟党之间的团结。[15]周恩来认为,兄弟党之间的团结,对兄弟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极为重要的。1964年4月30日,周恩来在接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任驻华大使柯尔特时说:我们觉得,尽管兄弟之间在许多马列主义的原则问题上有严重的争论,但在总的方面,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还是应该相互支持。从大处、远处看,我们需要团结起来,从对敌斗争看,我们更要团结起来。[16]周恩来认为,正确对待兄弟党内的分歧是团结的基础,对待兄弟党之间的分歧,应本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耐心地加以解决,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适当的批评或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团结”。[17]第四,不搞革命输出。村田省藏访问中国时提出:“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虽有不干涉内政问题,但日本国内有人怀疑日共受莫斯科和中国共产党的指挥”,周恩来在答复村田省藏时说:“我了解中国共产党,但不了解日本共产党。各国的共产党是由本国人民创造的,各自独立地存在,同各国的社会党和自由党分别信奉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各自独立存在一样。我们从来没有想让日共隶属于中共,由中共来指挥日共。我代表中国正式宣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完全适用于中国同日本的关系。”[18]在对待国际上处于在野状态的共产党,周恩来一直提倡要尊重其国家人民的选择,不干涉其他国家的事务,不对其他国家共产党随意发号施令,不搞革命输出。

3. 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下尊重共产主义阵营外的其他政党。第一,国际各党派之间的合作应当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求同存异。1954年8月24日,周恩来在会见以爱德礼为首的英国工党代表团时说:“任何一个党或个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个党或个人。但是,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不应该妨碍一国与另一个国、一个国的一个政党与另一个国的一个政党在政治上的合作。”[19]周恩来认为,求同存异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其他类型政党建立和谐关系的有效措施。1954年8月12日,周恩来出席了为接待英国工党访华代表团举行的一次干部会议,周恩来指出:“我们和英国是有同有不同的,我们的态度是求同而不是求异。”[20]“凡是属于立场、思想、生活方式不同的问题,不必争论,要相互尊重。属于挑拨性的话,要挡回去。”[21]“属于国家机密的问题,不要去谈。不成熟的问题,也不要去谈”。[22]1972年4月12日,周恩来和郭沫若会见以日本民社党中央执行委员长春日一幸为团长的日本民社党访华团时指出,中日“两国的政治团体讨论问题,不可能在任何问题上都达成一致,但是应该求大同、存小异,为共同的目标奋斗。”[23]第二,尊重其他政党的独立性,不干涉内部事务。周恩来指出:“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不决定于叫什么名字,而是决定于它执行什么阶级政策。政策要在实践中加以证明和经受考验。”[24]选择哪一个党组织政府,要人民自己选择,别的国家不能够也不应该干涉。1955年1月,周恩来在接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首任会长村田省藏和日中贸易促进会常务理事铃木一雄一行时说:“中国人民绝不干涉日本人民的内政,日本人民选择哪一个党组织的政府,我们都承认,尽管中国人民赞成社会主义,也(是“也”还是“但”)不能把这个制度输出给日本。革命不能输出,政治制度要人民自己选择,国外任何干涉都只能失败。”[25]1964年3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加拿大众议院议员汉密尔顿时说:“北美两国人民需要友好,但这不等于说允许一个国家去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也不允许一个国家用大国沙文主义去对待另一个国家。这个问题,不管哪个党,自由党或进步保守党,如果一个政府不去维护自己的主权和人民的利益,是不会受到人民信任的。这是关键问题。”[26]

二、周恩来党际和谐思想的特点

1.务实性。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为了调动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周恩来提出了要尊重其他民主党派的历史,平等地对待民主党派,对民主党派成员要一视同仁的主张,在民主党中产生了极大的感召力,调动了民主党派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在国际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但是,长期以来,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内部形成的领导地位,使得苏共经常干涉兄弟党的内政,对此,周恩来提出要在坚持马列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平等地对待各兄弟党,不能充当老子党,不能搞革命输出。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周恩来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同世界上不同类型的政党进行友好往来的主张,有利于世界上的其他政党对中共消除成见,为日后中共与这些政党的交好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科学性。周恩来的党际和谐思想是在遵循政党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周恩来指出,凡是政党都具有“排他性”,中国共产党在与其他党派的联合中,要尊重每个党派的历史。[27]在处理对外政党的关系中,周恩来遵循这一原则,坚持政党内部事务由各个党派自己处理,坚决不干涉其他政党的内政,尊重其他政党的独立性。在其他的政党遇到麻烦需要中国共产党帮忙时,周恩来总是创造条件,让其他政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干预其他政党的内部事务。1956年,波匈事件爆发后,周恩来多次强调要相信波兰党和中央,问题由波兰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至于兄弟党,只能建议、推动,急躁是不行的,干涉更是不行的。”[28]对苏共干涉波兰党内事务,周恩来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出批评。1957年,周恩来在访问波兰时说:“我们兄弟党之间的关系应该用合乎马列主义的原则来解决。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只能在平等的原则上来解决。”[29]不仅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党如此,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党、社会党,周恩来同样强调尊重其独立性,只对其进行建议而不是直接发号施令,赢得了这些政党的尊重与信任。

3.原则性。周恩来指出,维持党际和谐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代价,而是应该通过政党之间的交往推动国家之间的交往,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这是党际和谐的基本出发点。建国后,身为外交部长的周恩来面临着如何处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相交织而带来的一系列的复杂情况,但是,不管情况如何复杂,周恩来始终遵循不能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原则。在国内,寻求与各民主党派合作,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寻求与其他政党的合作,更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周恩来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谈,但是,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是不容有任何回旋余地的。在此前提下,周恩来通过与不同国家政党的交往来推进国家间的交往,最终使中国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4.创新性。周恩来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运用到党际关系中,具有创新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讲“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周恩来指出,维持党际和谐应暂时搁置政党之间的分歧与差异,寻求政党之间的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1954年,周恩来在出席英国驻华代办杜威廉为艾德礼等访华举行的宴会中讲,思想意识的分歧不应该妨碍一个国的政党与另一国的政党在政治上的合作,“只要我们找到共同点,我们就有政治合作的基础。”[30]周恩来求同存异的思想,促使中国共产党与不同社会形态中的政党建立了联系,并以此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1972年4月12日,周恩来和郭沫若会见以日本民社党中央执行委员长春日一幸为团长的民社党访华团时就提出,两国的政治团体讨论问题,不可能在任何问题上都达成一致,但是应该“求大同、存小异”,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的思想。[31]

三、周恩来党际和谐思想的理论贡献

1. 周恩来党际和谐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际关系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诞生之时就告诫所有共产党人:“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32]“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33]也就是说,共产党人要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就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进步政党。在如何联合其他政党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坚持政党之间的平等,尊重各个政党的独立性。第一国际成立时,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同章程》中规定:“加入国际工人协会的工人团体,在彼此结为亲密合作的永久联盟的同时,完全保存自己的原有的组织。”[34]“国际联合只能存在于国家之间,因而这些国家的存在,他们在内部事务上的自主和独立就包括在国际主义主义这一概念本身之中。”[35]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指导下,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前半期各国工人党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比较正常的。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多次告诫苏联共产党必须估计到其他国家发展的一切阶段,绝不要从莫斯科发号施令。列宁认为,每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对本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负有直接的责任,各国革命只有各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的理论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胜利。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保证共产国际内部各国共产党之间正确的关系有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列宁逝世后,苏共在共产国际中的领导地位不断被扩大,苏共成为凌驾于各国党之上的“领导党”,“老子党”,以至于把苏联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使共产国际内部的党际关系极不正常,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不同政党可以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的基础进行合作的思想,为不同类型政党进行合作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周恩来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在国际合作中保持政党的独立性发展为完全平等、独立自主、互相尊重、不干涉党内事务,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为世界上政党之间的和平相处提供了理论借鉴。

2. 周恩来党际和谐思想为新中国的政党外交提供了指导思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关系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直接关系到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的国家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周恩来的党际和谐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提供了指导思想。第一,周恩来的党际和谐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理论的思想渊源。目前,我国政党外交的指导原则是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周恩来曾在多种外交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提到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党的十二大完整地提出。周恩来同时提出了处理兄弟党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三原则:对敌斗争的一致,互相支持;兄弟党内部的事务,不能干涉;保证内部团结,兄弟党间的内部事务在内部解决,不能向敌人暴露。”[36]第二,周恩来处理政党关系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提供了新思路。周恩来在与其他国家政党,不论是共产主义阵营内部的兄弟党,还是共产主义阵营之外的其他类型政党的交往中,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超越政党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努力寻找合作的基础。这就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同一切进步的政党进行合作的主张具体化,使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这一思想使中国共产党能够不计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一切愿与中国共产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建立和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寻求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第三,周恩来的党际和谐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政党外交的目的是为国家寻求和平的建设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其主要方式是通过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为建立、巩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尽管周恩来一直强调政党间的和平共处,也一直致力于与不同国家的不同政党建立联系,但是,维持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不能以出卖国家的利益为前提。因而,一旦遇到有关中国利益的事,周恩来都是慎之又慎,据理力争,绝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

3. 周恩来党际和谐思想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同一切进步的政党建立广泛的联盟。周恩来的党际和谐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周恩来提出中国共产党可以和不同国家的不同政党在共同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这种共同的基础可以是思想意识形态的共同点,也可以是超越思想意识形态差异的其他共同点。这就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打破局限,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兄弟党建立联系的同时,也可以和世界上的社会党和民族民主党派建立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国共产党与英国、日本的工党和社会党以及亚非拉一些民族主义国家的民族民主党派进行多次的交往,打破了国家交往的局限性,用政党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共产党能够联合世界上一些可以联合的政党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环境。第二,周恩来在尊重其他政党的独立性的基础上与其进行合作的思想,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地处理政党的排他性和联合性的关系,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容地处理与不同政党间的关系,这就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与坚持国际关系正确原则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争取世界的和平和安全,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范围内的威信。

注释:

①④⑤⑥⑦⑨[27]《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163、247、436、188、189、189、163 页。

②③⑧⑩[12][13][14][15][16][17][26][28][36]周恩来年谱》(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年版,第192、28、366、7、6、80、391、441、640—641、332、631、80、440—441 页。

[11][23][24][31]《周恩来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年版,第422、520—521、380、520 页。

[18]《周恩来与日本的朋友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年版,第19—20 页。

[19][25][30]《周恩来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第410、443、410 页。

[20][21][22]《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第81、82、83 页。

[29]金冲及著:《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第1280 页。

[32][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85、307 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612 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 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第84 页。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政党兄弟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
再议民主党派的界别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