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因素浅析及对策

2014-08-26 10:41杨斌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化辅导员高校

杨斌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在高等学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队伍,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各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十分重视

,本文就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做了简要分析,从学校制度体制、多方面压力制约和辅导员自身状况三个方面指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亟需解决的

问题。也对现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旨在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C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一、影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原因。

1、辅导员制度建设不健全。

第一,辅导员的选拔。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主要精力都用于扩大招生、加强师资建设和设备更新上,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并不重视,对专业,学历没有具体要求,甚至聘用社会闲散人员担任辅导员工作

,忽略了辅导员个人素质存在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第二,辅导员的培训。由于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导致了各高校忽视了对辅导员的培训。培训方式仅限于辅导员例会交流经验,不但培训形式单一,且培训时间少。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学历专

业的差异,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理解程度也不一致,无法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发展方向等方面给予正确指导。另外,国家没有指定的辅导员培训机制,辅导员岗位前景不明确,拓展空间很小等原因也制

约着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

第三,辅导员的考核。我国在对辅导员的考核方面没有出台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或相关政策,所以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都很随意,对辅导员的要求标准较高,而奖励机制却不能及时健全,对辅导员

工作的考核不能做到具体量化,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这种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第四,辅导员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辅导员的职业前景规划并不明朗,发展空间比较狭小,没有相对应的职称晋升方案,导致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前景彷徨茫然,担心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大部分人把

辅导员工作当作职业生涯的过渡或是跳板,辅导员工作干不长的现象比较普遍,最终影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

2、多重压力制约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里,辅导员属于多重管理,各部门的领导都可以给辅导员指派工作,只要是和学生有关的工作,都要求辅导员组织和参与,使辅导员承担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过多,整天陷于事务

性工作当中,甚至很多原本不属于辅导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也要求辅导员参加,这无疑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不容小觑的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势必导致辅导员管理的学生范围扩大,也导致辅导员工作渗透力不强。辅导员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管理并监督

学生自主学习、择业就业等方面,这无疑使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成长起来的90后学生,辅导员继续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去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式和背景下学生的需要。

3、辅导员自身的问题。

第一,辅导员的思想认识方面。目前,许多人选择辅导员这份工作属于“无奈”之举,更多的人想把辅导员这个工作做为今后发展的“跳板”。对辅导员岗位职责认识不深,对辅导员的发展前景没有足

够的信心,不知道今后发展的方向。且在学校教职员工心目中认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人能做,含金量低,对辅导员这个岗位也不够重视。

第二,辅导员的业务水平方面。许多辅导员走向岗位后并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许多高校辅导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研究生,由学生过度到思想政治的教育者,角色转换往往不够及时,又没有进行

相关的专业培训,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了解,缺少处理学生问题的手段和技巧,仅凭借着对辅导员工作的一腔热情开展工作,缺乏自身综合素质作为内部支撑。

第三,辅导员的专业差异方面。许多高校在聘任辅导员时对辅导员的专业没有要求,这就导致了大多数辅导员缺少教育或思政专业的背景,先天性地缺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知识结构的不合

理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对策

1、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

一是要建立制度完善的辅导员体制机制。由学生处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培养工作,各学院系部、人事处、团委、保卫处等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充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

,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在学校生存大计之首位。规划辅导员职业前景,不使辅导员工作越干越灰心。二是为辅导员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各高校应充分重视对辅导员的培养,积极联系有关单位对辅导员定

期进行培训,多组织辅导员到先进单位观摩学习和到校内外进修、深造,以进一步开拓视野。为辅导员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辅导员自

身对职业的期望程度。在校内也要定期组织召开辅导员经验交流会,以便各位辅导员之间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借鉴可行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等。三是健全辅导员考核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辅导员

考核方案,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本可依。充分利用考核的奖惩制度激励辅导员更负责任地完成本职工作。

2、辅导员自我提升。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也是学生各项事务的管理者,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作为辅导员,既然选择在这个岗位上,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学生工作无小事,

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具备管理学生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良好沟通的能力、决断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学习的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工作。

另外还要积极对待职业倦怠。辅导员工作几年之后容易对本职工作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此时,辅导员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采用切实有效的办法改善职业倦怠所带来的职业瓶颈。

3、外部环境的改善。

学校还应加强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才能保证校园和谐稳定的发展。与社会组织积极联系,为辅导员和学生多提供开展活动的平台

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辅导员与学生在与社会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获取新见识,新知识,新能力。学校本身也要加强校园内部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总结。

当前形势下,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重视辅导员的工作,重视辅导员职业发展,各高校要以职业化的要求建设辅导员队伍。完善辅导员队伍体制机制,完善考核体系,为辅导

员提供进修和学习机会,为辅导员规划职业前景,鼓励激励辅导员加强自身学习,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做出贡献。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的策略研究辛彬(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中图

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我国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中发现,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功不可没。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

性,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我今天提到的微课程教学也是在运用多媒体的技术上完善语文教学,但这不单单是把多媒体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在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一个知识点或知识单元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是课

程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把课程教学设计分割成单元,知识点,课型,教学环节等各个击破。

“微课程”由文字、解说、画面三部分组成,一集“微课程”长度在10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教师不出现在视频中,只通过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设计单独的微教学

目标以达到微教学目的。微课程教学类型可以分为PPT教学、电脑手写板教学、手机录制视频教学、录音教学等。“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

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

一、设计微课程独立的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

微课程的设计是在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对应每集微课程应该有独立的微学习目标。微课程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

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口技》的课堂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识记课文重点字词,理解文本内容。2、能力目标:文言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写作方法。3、情感目标: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我选择对这篇课文中的一个知识点做一集微课程,微课程名称是“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教

学内容是对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做一个总结与区分,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识记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意思。2、能力目标: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在其他文言句式中能够准确理解表示时间的

文言词语。3、情感目标: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

表示时间的文言词语是本课学习的一个知识点,课文中出现的“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这些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初中语文学习的知识链条会发现,在人教版七年级上

册第二十课《山市》中也有表示时间的文言词语出现,如“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注意和前面的知识相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对适合微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进行精细加工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分为三类,即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适合自主学习的的教学内容,适合微课程学习的教学内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揣摩,并不是一概而论,对于每篇课文

中的知识点都做微课程设计。

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如果语文课过多的加入多媒体效果,不仅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对学生的思维发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选择上必须做到对适合做微课程设计

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加工,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行为,微课程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语文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微课程是对课前预习,课堂教

学中的重点难点的扩展深化,课后的自主学习的辅助教学手段。

适合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不宜过分微小,语文学习是积累的过程,如果教学内容过分微小,会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深入研究,失去语文的教学魅

力,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把握应以每次学习都能够完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基本问题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为准,教学内容过分微小无法实现教学互动,也会影响其他学习支持微课程服务。另一方面,碎片化学

习不能影响学习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是一个整体,尤其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五大教学领域互相渗透补充,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整体。单

独拿出一部分进行微课程设计,不能破坏其完整性。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背影》中,描述了在家庭遭受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想念之情。学生理解

文中浓浓的亲情是在通过教师指导赏析课文语言和细节描写中深入体验获得。所以对文章感情线索进行微课程设计不能很好的对学生形成指导,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应在课堂中互动完

成。

三、微课程设计不应采取模板套用方式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区分于普通的PPT演示教学,不是单纯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而是对于教学内容本身的指导和训练。解决一个小问题,讲解一个知识点。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放到一个模板中都可以操作使

用,现在的微课程教学设计大多以视频方式呈现,你看不到制作精良的画面,也看不到眉飞色舞、口若悬河的主讲人。视频中根本没有老师,只有一块写字板,上面有文字、教学资源链接、重点难点等

板书。

微课程的教学内容集中具体,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精细加工。每个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既是零散学习内容,又是语文知识链条中的组成部分,是一篇课文中的一个知识点,又是理解全篇课文内容的切入点

。微课程不是课本中随意的一个知识点的普通讲讲,学生已经在课堂上掌握的过于浅显的知识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微课程设计,对资源形成浪费;微课程更不是把课堂45分钟的教学分离出10分钟来进行讲

解。它应有独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和知识侧重点也和课堂教学模式不相同。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第九课《故乡》的教学内容是单元重点,学生对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吃人礼教不了解,致使对于文章的主旨和感情表达理解不到位。制作一集微课程,教学内容是封

建社会的知识链接,对于学生掌握文本内容,提炼思想感情会有所帮助,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列有关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问题,并配以相关网站,文章链接,让学生

自己去找出答案,了解封建社会背景,不仅加深了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对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得以了解。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融入微课程理念不是让微课程代替语文课堂,而是通过微课程的设计教学更好的节约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和课前、课后时间做到预习和课后扩展,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微课程不是单纯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摆设和辅助系统,而是一种教学设计,切实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内容细致到每个单元的主题,每篇课文的背景,某个文学常识的由

来等等,做一个短小,精讲的课程设计。所以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固然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林晨,谢兰荣.语文新课程与教学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4

[2]关中客.微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1

[3]陈晓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7.新课程学习,2011. 6.

[4]崔艳.谈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J7.河北教育(综介版),2011.

猜你喜欢
职业化辅导员高校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加速职业化
“有为”也应“有位”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