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2014-10-21 20:08祁芬
校园英语·下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研究高职

祁芬

【摘要】高职校本课程开发一直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存在过多地依赖于专家学者,校本课程过于“理想化”的现象,既没有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也未能發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本文旨在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特点及内涵三个方面的理论分析,指出当代新形式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需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与企业紧密联系,形成在就业能力导向下的联合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和完善,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关键词】高职 校本课程开发 理论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基于上世纪 90 年代教育界对课程改革的需求。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校本课程开始很快受到全国教育界的关注。刚开始时,校本课程更多的是出现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讨论上,但是在2000 年教育部高教司下发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之后,全国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和加强了在课程和教材上的改革。目前我国在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是华东师大的一批研究学者为主。崔允都从课程决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历程,提出“走向课程决策分享”是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王斌华(2000)认为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包括以下环节: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而校本课程的实施包括原型评价,课程试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个别化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几个方面。我国学者王崔允漷(2000)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开放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吴永军(2004)认为,尽管人们校本课程开发有不同理解,但都强调以学校为基地(为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学校成员开发相应的课程,供学生学习之用。简而言之,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的规划、编制、实施和评价的一整套活动。

二、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内在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的 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以就业率、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由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的基础上,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我们可以总结出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涵:

1.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高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很广,涉及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创编等多种活动。

3.企业参与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企业的参与可以保证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适切,使得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三、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其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课程内容的组织方面,理论知识要做到够用适度,理论和实践要紧密结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必须做到以实践中心,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它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和普通高等教育截然不同。它在目标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内容。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先明确其指导思想,受到正确理念的支配。” 由此,我们归纳出,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特性 。

1.职业定向性决定了高职校本课程的目标。职业定向性是高职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所在。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大多根据学科的内在知识结构展开,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所学专业知识面较广,相关知识不是针对具体的岗位,而是放宽于某个职业领域。而高等职业教育往往和具体的某个岗位密切联系,并充分强调职业能力的训练,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扎实深厚的职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这种培养目标对课程的选择和设置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不是来自学科或书本,而是来自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能够满足当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规格的特殊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使课程目标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2.技术的应用性决定了校本课程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其产生与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不再单纯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这样就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它传授的是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层次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3.以实践为中心决定了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兴办了一批校办产业,努力寻求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自己的岗位工作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组织方式,必须做到以实践为中心,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统一、综合发展。这种综合发展强调紧紧围绕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操作活动,综合安排多种课程成分,具体到校本课程开发上来,就是要重视实践操作活动,综合考虑情境的设置、学生活动的安排、技术信息的呈现等三方面的因素,强调课程单元要具备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结构完善的学习内容,以及与目标一致的评价方案等。

4.就业的导向型决定了校本课程实施必须是高水平的产教研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高职校本课程的实施也应加强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技工作的紧密结合,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此外在实施方面,应制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

同时也应意识到,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它在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实践,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但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国内专家学者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实践却很少,没能突显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即没有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其次,校本课程开发依赖于专家学者,没有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导致校本课程过于“理想化”。更重要的是,校本课程开发应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因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联合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和完善,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克孝,郭扬.优化职教课程的目标与原则[J].职教论坛,1998.

[2]李文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3]史根东.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03(12).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徐国庆.工作本位学习初探[J].教育科学,2005,21(4):53-56.

[6]张立俊.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36-38.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研究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