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项目开发”教学

2014-11-02 08:14崔建平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3期
关键词:项目开发教职员办学

崔建平

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强调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也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进行项目化设计开发,而真正能解决社会企业等实际问题的“项目开发”,将其应用于教学时不仅能解决高职人才培养的途径、方法以及办学资源等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创业创新等能力。可以说,“项目开发”教学是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理想实现形式。

一、“项目开发”教学的内涵

本文所讲的“项目开发”即是指为社会企业等开发新产品以及解决其实际问题等的技术性工作。“项目开发”教学是一种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它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实践教学、仿真教学。“项目开发”教学贯穿于整个办学的始终,即把项目开发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首先按照厂商要求进行模拟,然后进行仿真,最后为社会企业研发产品,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它既强调企业化管理,又强调学校的育人特质;既强调实践、实训中的“项目开发”,重视企业实践,又强调应以学校为本位,说明“项目开发”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等)的基础上设立的;既强调学生素质的培养,又强调教学人员素质的提高;既重视校内环境对人的培养,又重视真实的企业环境对人的培养;既重视对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下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培养学生能在多种工作环境下应用知识、施展才干的本领。“项目开发”教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办学思想与治学方法应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开发”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必须要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职业教育侧重于“职业人、岗位人”的培养,强调获得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一般指完成某种职业工作任务的能力,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因此,必须帮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才能实现高职办学目标。“项目开发”教学正是在教师带领下完成项目开发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与本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实现由“灌输式”向“知行合一”的转变,“项目开发”教学是最真实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活动,并且是体现最新科技的教学活动。因此,实施“项目开发”教学,有利于对接企业用人需求,针对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项目开发”教学,让学生通过“项目开发”过程具体感受、体验或践行课堂所学,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目标。

2.增强高职教育办学的针对性。高职生源的本土性、多元化以及就业的区域性等特点,进行“项目开发”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效力地方发展的深厚情感。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一般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这就需要他们对地方经济技术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项目开发”大多是依赖地方、行业、企业等支持,又能反映地域经济技术发展状况。人们一般都渴望地域经济有新发展,自己有施展才华的新空间,因此将“项目开发”嵌入教学中,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职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注重情感体验和实践内化,在学习中以感性认识、行动把握为主;而且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弱,对理论缺乏系统学习愿望,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和情感上的“共鸣点”。“项目开发”教学是理实一体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先开展模拟、然后仿真、再研发,在这些环节中总会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因而能真正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

3.实施“项目开发”有利于提高项目化教学的实效性。项目化教学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路径设计教学思路,旨在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程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将社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但要提高项目化教学效果,必须要认真解决好项目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开发既包括纯教育教学类型的教学设计,如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更包括为解决社会领域的生产、经营、服务等实际问题的“项目开发”,如企业创新项目开发。这种“项目开发”教学更富有真实性、亲近性、时效性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学习熏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且能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项目化教学应注重“项目开发”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项目化教学的实效性。

4.实施“项目开发”教学有利于提高师生职业素质与能力。“项目开发”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科研、生产能力,而且能提高教职员的教学、科研与工作能力;既能紧跟社会变化,反映现代科技成果,又能为办学积累经费,增强办学实力;既能使社会、企业与学校良性互动,又能为毕业生与企业之间架起就业的桥梁。“项目开发”是考评教职员的标准之一,是双师型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务。“项目开发”教学能带动课程改革、资源整合、学生素质提高与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与互动。

三、高职院校“项目开发”教学实施的困境

1.高职教师“项目开发”能力较弱。“项目开发”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项目开发技术能力和项目开发获取能力。项目开发技术能力与教师所处的岗位、知识、能力与阅历等有关,高职教师与本科院校教师相比,总体上知识、能力等仍显较弱,再加上老教师多是从以前中专院校直接转过来的,科研、创新能力不强,而年轻教师又缺乏实践经验;项目开发获取能力也相对较弱,高职办学层次、师生比均较低,教学任务重,科研、创新氛围不浓,要获得纵向、横向项目(课题)不易。因此,必须提高教师“项目开发”的能力。

2.“项目开发”教学条件要求高。从物力方面来说,“项目开发”需要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机器以及名目繁多的创新实验室、项目开发室、科技中心、信息坊等。从财力方面来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购买新设备、引进项目开发人才等,而改变以往实验室仪器都是社会企业淘汰的设备,甚至设备、仪器全靠捐赠等的办学条件和环境。教学管理、考评等方面,必须面对各不相同的“项目开发”教学形式,完善制度,建立机制等。

3.“项目开发”教学的全面推广不易。“项目开发”教学是以项目开发为前提,项目开发对高职院来说相对困难。目前高职院校由于生存问题一般都开设“热门”常规专业,如会计、机电一体化、数控、计算机等。这几类专业人才较多,大家都在寻找相似项目,项目开发困难,即使获取某种项目并用于教学,但在学校内部各专业推广很难。

要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岗位人”“职业人”,“项目开发”教学可以说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目前高职状况,研究高职“项目开发”教学带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超前性、指向性。由于获取项目的不确定性、项目开发的创新性以及项目开发条件的保障性等原因,都将使“项目开发”教学实施困难重重。

四、高职院校“项目开发”教学的实施路径

1.统筹安排,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展开。“项目开发”教学是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虽然全面推广困难不少,但作为一种办学方向,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开展研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认为“现在一般5年技术要更新一次,课程每年都要变”。为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院长直接领导,审批课程改革,并成立咨询委员会,由企业知名人士担任,检讨课程实践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林院长强调“创新应到社会上创新,要认真创新,要适时创新,可采取搞项目开发的途径来实施创新”。创新不仅是理论创新,更要在实践中落实,解决如何创新问题至关重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就是以“项目开发”为抓手,在开发中贯彻创新,以创新实现“项目开发”,并应用于教学。高职院校“项目开发”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做好顶层设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以点到面,重点突破“项目开发”这道难关,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教学内容、管理、方法、考评、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项目开发”教学的实施路径。

2.协调好“项目开发”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目前高职院校全面推广“项目开发”教学的难度大,因此,不是所有专业、课程都要硬性规定实行“项目开发”教学,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以及项目开发环境、条件等,有选择地进行“项目开发”教学,这就必须要处理好“项目开发”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二者相得益彰。一方面,依托常规教学,特别是理论教学,为“项目开发”教学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借助“项目开发”教学,进一步拓宽、延伸理论教学,也进一步理解、巩固理论教学。一是在项目开发前,加强理论研究,提出指导意见;二是在“项目开发”教学过程中,坚持理实一体、双轨驱动,师生互动,让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同步提高。三是在“项目开发”教学结束后要进行科学总结,推动理论与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为后续“项目开发”教学打好基础。

3.“经验积累与分享”,有利于实现“项目开发”教学。社会或企业的“项目开发”,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要进行长期的经验积累及资源的集聚,在此基础上,开展资源共享。可采取“经验积累与分享”的办学措施,使广大教职员及学生能充分利用已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与经验为我所用,来完成高难度的产品研发与生产任务,而不是相互保密、相互排斥。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营造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与条件,如下图所示。“经验积累与分享”能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提高师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项目开发”教学目标。我们应当在教学资源的使用、课件开发、教科研成果推广、社会服务项目等方面实行“经验积累与分享”。

师生之间经验积累与分享图

4.提倡校园“无界化”,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促进“项目开发”教学。“无界化”校园概念,就是允许不同系(院部)间的学生与教职员通过联合工作项目及教学活动进行交流;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获得充分利用;促进学院教职员间的团队精神和跨系级工程项目的开发;通过“无界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与能力,有利于强化师生的专业能力;通过“无界化”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按照“无界化”要求,学院有较强的调配资源的灵活度和应急协调反应能力。我们应当在校内资源配置、人员调派、工作配合等方面强调“无界化”校园概念,促进“项目开发”教学全面展开。

5.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项目开发”教学的重要保证。双师型教师应当是各个领域兼具教学、育人与实践能力的教师。高职教育既不同于中职、技工教育,也应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有其独特的标准与要求。办好高职教育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职员队伍,应坚持以人为本。伏特公司老板伏特讲“你可以烧掉我的厂房、设备,但只要有人,就可以在明天再造一个伏特公司”。双师型教职员应具备多个层次人才特质,既是白领,又应是蓝领,并能学用结合;双师型教职员应能进行“项目开发”,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项目开发”水平高低直接反映教职工的科研能力,要到企业、社会各方面找项目,通过项目开发,能不断更新师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践技能,培养时代需要的人。双师型教职员还应不断学习进取,社会变化快,新知识多,专业、产业更新频繁,因此要重视教职工专业转向,以适应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

6.毕业设计可进行“项目开发”教学,提高师生实践工作能力。目前高职毕业设计基本上是老师出题,学生被动应答,有的学生就简单从网上下载或相互抄袭,可以说有很多毕业生没有通过毕业设计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如果采用“项目开发”,师生共同合作,专业教职工到社会、企业寻找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不仅能提高师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还能使学生学有所用,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项目开发教职员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陶行知·师生
群众中的肃反与肃反中的群众——1955年顺义县小学教职员肃反运动的典型考察
房地产企业开发中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策略分析
关于低风速风电项目开发风险与对策的探讨
浅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项目开发及经营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