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快速流程下结肠癌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4-11-15 10:49张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结肠癌协作医护人员

张波

结肠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诱因也比较多, 且患者患病时临床症状比较少,患者一旦确诊均已经是中晚期, 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目前, 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并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 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也比较多,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1]。近年来,多学科协作快速流程下进行治疗在临床上使用较多。为了探讨在多学科协作快速流程下, 结肠癌肿瘤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本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2月接收治疗的80例结肠癌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对2013年12月~2014年2月接收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男性25例, 女性15例, 患者年龄在39~84岁, 平均年龄为(48.4±1.5)岁。患者中, 直肠癌54例, 乙状结肠癌14例, 降结肠癌(包括结肠脾曲癌)4例,横结肠癌3例, 升结肠癌(包括结肠肝曲癌)12例, 回盲部癌2例。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 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 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治疗, 实验组多学科协作快速流程下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前,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前纤维肠镜检查以及病理活检初步诊断以确定结直肠癌性质。最对于确诊的患者以术后切除标本或术中活检为准。实验组患者刚刚入院就进行MDT的诊治模式。综合治疗涵盖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3种[2]。

1.3 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医护人员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中, 实验组有35例治疗效果较好, 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95.0%, 高于对照组82.5%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本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0%高于对照组65.0%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

3 讨论

结肠癌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诱因也比较多, 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目前, 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效果不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而在多学科协作快速流程下(MDT模式)对结肠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这种模式是临床上刚刚兴起的一种治疗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作用于手术的前、中、后3个时期,患者在手术前, 医护人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 让患者能够对手术治疗效果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手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根据相关操作步骤进行手术, 手术中要做好对患者的麻醉、消毒等。手术后, 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术后清理, 必要时对患者进行抗生素使用。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使得诊断效率大大的提高了[3]。实验中, 实验组有35例治疗效果较好, 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95%, 高于对照组82.5%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本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0%高于对照组65.0%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临床上, 对结肠癌肿瘤内科患者在多学科协作快速流程下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推广使用。

[1]方超, 向茜, 唐林, 等.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评分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阴.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 33(l):61-66.

[2]吕东昊, 汪晓东, 阳月华, 等.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的数据库初期建设现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14(6):713-715.

[3]刘展, 汪晓东, 李立.在结直肠癌领域引人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的现状阴.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4(1):114-116.

猜你喜欢
结肠癌协作医护人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团结协作成功易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