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第一产程潜伏期不同时机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2014-11-15 10:53陈淑慧蒋焕伟申智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麻醉学硬膜外产程

陈淑慧 蒋焕伟 申智霞

临床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是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同时, 最大程度的降低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硬膜外镇痛是现如今较为理想的一项分娩镇痛方式, 其开展一般是在第一产程的活跃阶段, 也就是在宫口打开到3 cm的时候开展, 但是初产妇的潜伏期一般较长, 通常在8 h上下, 产妇在镇痛之前通常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忍受疼痛带来的痛苦[1]。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入院的150例足月妊娠产妇, 分析在不同时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开展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入院生产的足月妊娠初产妇150例, 年龄最大的为35岁, 年龄最小的为20岁, 全部是单胎头位, 孕期在37~ 42周的足月产妇, 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没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状、没有出现头盆失衡情况、没有发生任何的产道不正常, 同时没有妊娠合并症。15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要求行分娩镇痛, 随机将其分成A组和B组, A组50例患者, 其宫口开大至1 cm时对其做硬膜外分娩镇痛, B组50例患者, 待其宫口开大至2 cm时对其做硬膜外分娩镇痛, 另外50例患者不同意做硬膜外分娩镇痛, 将其设为C组。

1.2 方法 A组和B组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参加分娩镇痛知识培训;C组实行常规护理方式。

护理干预:孕妇入院后, 由1名麻醉师及1名助产士为孕妇做孕期保健和镇痛分娩知识培训, 总时间持续约2 h, 提高孕妇对镇痛分娩的认知。孕期从第28~32周, 孕妇在课堂上要有专门的人员教孕妇学习拉玛泽减痛分娩法, 可由产妇的丈夫陪同学习, 每天练习2~5次, 并且鼓励各个产妇之间做心得的沟通交流。临产后, 使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陪伴孕产妇, 有经验的助产士教产妇做拉玛泽呼吸法, 当产妇的宫口张开至3 cm之前, 使用缓慢呼吸法, 当产妇的宫口开大4~8 cm后, 使用浅快呼吸法, 当产妇的宫口开大8~10 cm时,使用喘吹呼吸法, 当产妇的宫口开大至10 cm时指导产妇做闭气用力, 在不能够用力但是产妇却不受控制的想用力的时候, 可以指导产妇做哈气运动。依照产妇自身的喜好, 播放一些胎教音乐, 缓解产妇紧张的情绪。指导产妇想象自己的宫颈变得十分柔软, 弹性十足, 将产妇的注意力做转移, 并且允许产妇丈夫陪伴产妇在生产之后的2 h, 并且产妇丈夫能够适当的为产妇做按摩, 和产妇做亲切的交谈, 夫妻双方共同见证宝宝的出生, 增加彼此的幸福感, 进而减少产妇内心焦虑的情绪, 强化其自然分娩的信心。

镇痛方法A组产妇在宫口开至1 cm时做分娩镇痛, B组产妇在宫口开至2 cm时做分娩镇痛, 之后选择硬膜外穿刺包在L2~3开展硬脊膜外腔穿刺, 证实穿刺针进入到硬脊膜外腔, 往里端加入硬膜外导管3 cm, 并且退出硬外针, 将3M薄膜贴在固定导管上。叮嘱患者取平卧位姿势, 注射入0.085%罗哌卡因和0.5 μg/ml舒芬太尼共100 ml, 背景输注:10 ml/h,单次PCA量5 ml, 锁定时间15 min, 宫口开全后停用镇痛泵。C组产妇不进行镇痛药物注射。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结局 A、B两组的阴道顺产率相比C组会明显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剖宫产几率较高主要是因为产妇不能够忍受分娩疼痛, 在分娩疼痛产程中改变了分娩方式。三组之间的产钳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关系 A组和B组新生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组相比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2。

2.3 三组镇痛效果比较 A组有明显镇痛效果, 潜伏期A组的VAS显著低于B组, 活跃期A组、B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三组分娩结局情况对比[n (%)]

表2 三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关系

表3 三组镇痛效果比较(s)

表3 三组镇痛效果比较(s)

注:与B、C两组比较aP<0.05;与C组比较bP<0.05

组别 镇痛前 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一产程(活跃期)A 组 9.5±0.4 0.5±0.1a 0.4±0.1a B 组 9.6±0.6 9.4±0.1 0.3±0.1b C 组 9.6±0.7 9.4±0.3 9.4±0.6

3 讨论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 怎样更好的减少因为分娩造成的痛苦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2]。现如今分娩镇痛的方式主要是椎管内镇痛效果最理想, 等到产妇产程进入至活跃期之后做镇痛操作。第一产程的潜伏时间较长,产妇有强烈的宫缩情况, 剧烈的疼痛会造成严重的通气以及增加产妇的耗氧量, 进而造成胎儿窘迫的情况出现, 对产妇和胎儿而言, 情况都是十分严峻的[3]。

在本次研究中, A组镇痛早于B组, 但是总产程时间A组小于B组, A组的第一产程持续时间最短, 其表示的是产程的长短和镇痛开始执行的时期有密切关系。所以进行护理干预的产妇早期就能领会镇痛的方法、技术、优点, 不会对分娩有太多的恐惧心理, 在真正的临产之后就可以做分娩镇痛操作, 不但能够实现无痛分娩的目的, 而且能够让产妇感受到整个产程的舒适性, 有效提高镇痛分娩效果的同时, 降低产妇因为紧张以及疼痛造成分娩过程的不良影响, 同时接受产前护理培训干预的产妇, 因为了解到生产的自然过程,会更加积极的配合产程, 能够有助于缩短全产程的时间, 加大顺产的概率, 提升母婴安全性[4]。

[1]罗宝蓉, 李树人, 王雷, 等.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28(07):619-622.

[2]刘玉秋, 陈怀龙, 李井柱, 等.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临床麻醉学, 2009, 11(12):986.

[3]刘兴会, 吴连方.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与管理.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6(13):362.

[4]胡丹, 陈富强, 艾登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探讨.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0(3):188-189.

猜你喜欢
麻醉学硬膜外产程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