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考试改革探讨

2014-12-04 06:58周黎明王春艳杨云霞文锦琼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病案药理学教学质量

朱 玲,周黎明,王春艳,杨云霞,文锦琼,包 旭,左 川

(1.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2.四川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3.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教育目标随之发生转变,即以传授知识和技术为主转变为以培养从事医生这一特殊职业所要求的特别素质为主。基于医学生的特点,以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为标杆[1],制定药理学教学改革模块的课程教学目标,紧扣GMER提出的7个领域60种能力,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合格临床医学人才。药理学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既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又要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应本着一切从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达此目标,我们推行课堂教学全过程创新,重点实施启发、探究式讨论和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更灵活和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一、研究对象

2011-2013年药理学1层次教学包括临床医学院学生(采用教改方法)和基础医学专业学生(采用传统方法教学)。

二、研究方法

前期研究[2-3]的基础上,拟采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4]、TBL(Team Based Learning)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讨论,病案讨论与系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药理学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患者的疾病问题和用药问题的病案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共同识别复杂的、实际的真实性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查找信息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药理学知识,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对药理学的认识初步形成“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授课前制订PBL、TBL教学的具体方案,学习UCLA等学校的PBL教学模式,专门收集和整理临床病例。认真准备教学资料,在中英文不同的病案及文献中筛选有代表性的用药相关病例,最终修改后确定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内脏药物、抗生素四大板块中6-10个病案,从每一个病案中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比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每个病例都有若干个学习重点,涵盖相应章节的药理学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提出相应的用药方案,并且能够分析原因。此外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综述、社会调查报告、TBL分组讨论及采用课堂投票仪进行课堂小测试(改革组有多次测试,传统教学组1次测试)、学生自主课堂设计及教学的新体验等,对学生进行评估(见表1)。

表1 药理学与PBL与考试改革主要研究内容

三、考试改革

学生在平时需要投入更多的兴趣和时间在学习上,因此考核密切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以能力为导向,能覆盖基础药理学知识领域,在考试设计上,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大致各占50%,充分体现出以能力为基础的考核。考核评估标准:学生每门课程的成绩可以按照期末考试及平时考核成绩所占的不同比例综合评定而成。课程成绩由平时表现(应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纪律和态度,如守时、参与讨论积极性等,占总成绩的10%)、提高学生研讨与探究能力的综合文献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5-10%)、考查实践结合能力的社会调查和论文(占总成绩的5-10%)、PBL病案讨论(采用团队合作方式,共占总成绩的20-30%)和期末考试成绩(如笔试(多选题、简答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占总成绩的40-60%)综合评定而成。课程结束调查问卷了解对教改的看法,对采用不同方法的两个班级笔试试卷相同,进行对比分析。

四、研究结果

教学改革不是弱化或取消课程考试,而是将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考试改革前均采用传统教学,这两个1层次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大体相同,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考试改革方案实施后,我们进行了课堂投票仪TBL测试结果、笔试考试成绩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教学内容一致,教材一致,教师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教改方法的班级,总体客观成绩要比采用经典方法的传统班级要好,客观考试结果如下(见表2)。2012-2013年度,对于两个组期末考试成绩分布的客观分析。教改成绩较好的主要表现在70到90分段,教改班级有约75%以上的学生在此分段,而采用经典教育的班级此分段大约占30-60%,主要分段在60-80分。

表2 不同教学组别客观考试成绩比较

主观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学生们反馈意见对于教改普遍满意。63.5%的学生认为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54.1%的学生认可较之传统的考试方法此法学习效果更好,56.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84.9%的学生愿意积极地投入小组讨论等。对于病例材料的选择,学生有约80%的认为合理,覆盖了相应的知识点;对于团队合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综合分析及科研能力的培养,50-60%的学生对于教改有了肯定的评价;对于教师的引导能力也有较高支持率(70%);但是对于是否对学生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起到促进作用,是否能灵活运用临床基本技能的基础知识,只有42%-48%的学生,给与了肯定的评价。也有少量学生(5%)表示负荷较重,平时作业工作量大。

该教改课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完善药理学PBL方法与系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以及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考核方式也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对本专业、本系教师PBL案例教学能力有良好推动作用,建立了较好的药理学病案讨论案例库,能提高药理学专业的教学效果,形成药理学专业特色。

针对问题,案例中将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内容。我们面对的是刚步入临床的医学生,临床医学实践机会不多,尚未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其建立的假设往往不够全面,有时可能杂乱无章,虽然已开始接受整合课程PBL等教学方式,但中国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对老师依赖性很大,有些学生讨论时很少发言,缺乏主动参与,而有些学生滔滔不绝,甚至一时离题千里。我们在师资培训中通过预设的问题,循序渐进,且将点名提问与自由发言相结合,引导讨论的开展。在讨论过程中,尊重不同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判断他人的意见,允许“百家争鸣”,鼓励畅所欲言,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提出个人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引导讨论的进行,及时发现讨论过程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适时纠正学生表述不当或不够科学规范的语言或观念。教师点评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客观地指出缺点,给予正面的有权威性的结论。因此我们将更多地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合理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改革后虽然平时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学生大多持欢迎态度,教师对学生了解度熟悉度提高,可更完善的评估。

当然进一步细化药理学课程考试改革,选择科学合理的、丰富多样的考试方式,定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病案讨论所占比例,尤其是制定小组PBL、TBL学习中的考核细则,能更好加强医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胡锦梁,杜 江,张晓兰,等.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对GMER态度的比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4-7.

[2]朱 玲,周黎明,包定元,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72-73.

[3]朱 玲,包 旭,杨云霞,等.PBL与系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9):809-10.

[4]Barrows H 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A brief overview[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6,68:3-12.

猜你喜欢
病案药理学教学质量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艺术药理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