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4-12-04 06:58尤婷婷邹丽宜左长清吕小华鲁澄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药理学学时药学

尤婷婷,陈 博,邹丽宜,左长清,吕小华,鲁澄宇,崔 燎,吴 铁

(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药学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能将所学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社会生产及社会建设的优秀专业人才,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发展规划[1],我国将由医药生产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新药研制将由仿制为主向创制为主转移,需要大批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研发的应用型人才,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市场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药理学是医药专业重要支柱课程,其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树立独立思考的科研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因此加强药理学实验教学既是提高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院对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一、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以往培养医学生的药理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一直处于次要的辅助地位,例如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学时少且不单独考核,只评定其实验报告成绩并作为药理学理论的平时成绩计算。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科研兴趣和主动意识,造成很多学生觉得动不动手都一样,甚至不愿意动手做实验,导致高分低能,影响实际工作能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了保证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我院将技能训练放到与理论教学等同位置,大力提倡实验教学,通过课程设置,教材改革等方面,对药理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从2009年起,为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开设药理学实验课程。药理学实验是作为一门独立的主干课程体系开设,并且学时增加达75学时,位目前国内同类课程学时数之首。为保证教学质量还组织专家编写配套教材《药理学实验教程》,该教材以培养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精选优化了部分药理学实验,开设了多个由学生独立设计的综合性实验,该教程已于2011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

二、改革优化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优化药理学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从基础到综合,再到与科研结合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案例讨论和处方分析→设计性实验四个层次阶段,每个层次阶段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均不相同,使得实验内容体系更加丰富、完善。

结合培养目标,参考近年来多所院校对实验课改革的主流趋势[3],在实验项目安排上,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另外还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处方分析、临床案例讨论。

(一)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验证性实验。

前三次实验讲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实验训练,即“三基”训练,为后面的实验打基础,接着的验证性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结果验证已知结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同时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4]。验证性实验设置学时减少至总学时的14%,原因是其内容缺乏未知性及难度不高,实验所用涉及的基本是本学科内的知识,学时过多会造成学科间的分离和学生创新能力弱化,降低学生积极性。

(二)综合性实验、案例讨论和处方分析。

目前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当前药学学科发展的显著特征,迫切需要药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改革。药理学的综合性实验,能将相互具有内在联系的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等不同学科整合,打破过去课程设置上过于独立,缺乏联系的局面,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所学的医、药知识,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而且能在验证型实验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我院将综合性实验比例提高至总学时的53%左右,精心挑选、设计各项综合性实验,并增加了临床用药病例讨论,旨在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的联系及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家兔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其解救实验中,让学生角色扮演成急诊科医护人员,分析讨论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症状和用药,然后再建立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家兔模型和实施解救。

(三)设计性实验。

课程内容的最后一阶段为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框架和现有的物质条件基础上的,所以将设计性实验分为两种模式来开展:

1.第一种模式是半自由式设计性实验,即在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中,不改变原有的实验方法情况下增加一个新给药组,所给试验药物由学生自己选。这种模式具备基础教学条件,充分利用了资源、节约了人力物力和学时,为渐进式的探索模式,有利于学生从验证性、综合性实验过渡到自由式设计性实验;

2.第二种模式是自由式设计性实验,是近于完全由学生自由进行的实验,要求学生自行提出研究题目与进行实验,学生从头到尾参加实验的选题、查阅文献、设计、答辩、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写报告分析讨论,相当于微型的课题研究。自由式设计性实验能加强教学和科研的联系,拓宽视野,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奠定基础,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历届学生都踊跃提交设计方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活跃的科研思路。

三、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积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针对药理学实验专业特点,摸索出与之相适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盲法、小组法、案例法等,例如盲法的运用,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实验中,先不告诉学生给予的是那种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分析判断、反推出药物名称,最后指导教师再公布药物名称,小结讨论学生的推断与所公布药物名称的符合情况,这样比直接在实验之前就清楚所用的药物的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向教育现代化迈进,还引进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引进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具有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信息量丰富的特点;用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进行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指导教师板书讲解,实验台上演示的教学模式,使实验示范直观化、规范化;改变过去文字教材概括性和抽象性方面的不足,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实验学习,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以看为主的学习方式,丰富了学习渠道,使实验内容的讲解从单一走向多种形式的综合。我院还在继续探索其他新型实验教学手段,例如录制新的教学录像和建设实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四、改革实验考核评价机制

实验考核方法是学生实验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传统药理学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作为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只需按照实验讲义要求完成实验,按时上交报告,便可获得很好的成绩,并未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作全面评价。传统考核方法体现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互相抄袭实验报告、不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现象。还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行为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检测实验教学质量和反映学生实际能力,经过实践,确立了动态、综合考核评价的方法,把平时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和设计性实验等量化后纳入考核。

在评定模块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考勤、实验用品、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和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情况来评定;实验报告成绩占30%:包括实验结果记录描述、讨论分析和报告书写的情况;设计性实验成绩占20%:涉及设计及答辩、实施全过程;期末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占20%:采取抽签形式,随机考核基本操作。改革后的实验考核是从多方位对学生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评定趋于客观、综合,新评定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实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操作技能和科学严谨的作风。

五、考核成绩分析、学生满意度调查和社会评价

(一)近年考核成绩分析。

采用广东医学院校务管理系统中的成绩管理模块对近年药理学实验考核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下附表。从附表可见,2011年至2012年药理学实验考核的及格率均达100%,且分数段主要分布在70-90分之间;与2011年相比,2012年考核成绩的最高分、高分分数段(80分以上)和平均成绩均有所提高,显示药理学实验考核成绩有逐年升高趋势。

(二)学生满意度调查和社会评价。

1.学生满意度调查:在药理学实验满意度的学生座谈调查会上,学生发言踊跃,大多数认为参与实验的意识增强,学习兴趣增加,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巩固,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增强,视野和创新思维空间拓展,动手、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在实验的四个阶段均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希望今后能开展多一些类似方式的实验课。

2.社会评价:曾经在国外从事心血管药理新药研究十多年的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凯法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文教授来校参观时,现场考察我们药理学实验,他看到学生们正在用家兔做心血管实验时,非常感慨对我们的院长吴铁教授说,“真没有想到国内还有这么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高校!”此外,当年参加编写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理学》的25所高校的编委们来我校参加编写工作会议时,也充分肯定我校对药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视,专家们对《药理学》教材主编,我校药学院院长吴铁教授说:“你们的药学专业开设的药理学实验总共有75学时,毫无疑问一定是全中国药理学实验课时最多的学校啊”。

附表 2011年至2012年药理学实验考核基本情况分析

六、小 结

药理学实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院教学改革实践中脱离了简单的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的地位,成为独立开设的课程。近年来通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活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和完善实验考核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实践探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1]刘 飞,赵雪梅,王桂玲,等.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药学教育满足社会需要[J].中国医药科学,2012(07):139-140.

[2]崔 燎.药理学实验教程[M],科学出版社,2011.

[3]冯 敏,丁 虹,廖晓燕.药理学实验改革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42-43.

[4]薛 原,肖向红,田丽红.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13):233-234.

猜你喜欢
药理学学时药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艺术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