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干预对青少年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5-01-05 05:57陈玩辉杨远平林友彪孙丹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太极拳实验组维度

陈玩辉,杨远平,林友彪,孙丹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1 选题依据

青少年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正处在从青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特殊时期,影响青少年生活质量多方面的因素。校园内特殊的竞争环境、学习压力、未来就业压力以及面临脱离父母、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新环境的适应等众多问题,均可使青少年的生活质量的下降[01]。而运动干预这一既简单又经济的手段,对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带来良好的改善,也减缓生活质量多方面的因素负担和压力。

对于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是必要的和迫在眉睫的,对青少年生活质量和运动干预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的运动处方拟采用简单易行的“简化24式太极拳”对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在高校中把太极拳这种大众化的全民健身项目广泛地开展普及起来,将对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观念,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以学练太极拳的方式健身健心是很好的选择[2]。太极拳作为民族传统健身方式,有其独特的思想哲学指导,学练太极拳在健身的同时还可以从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高度上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水平。太极拳练习之后,让大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交往对象,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利于他们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2]。运动处方干预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本项目研究证明了运动处方干预可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及人际关系和谐程度。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广州市高校学生中征集志愿者。选定广州大学本科1、2年级6个公共体育教学班男女学生15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75名,对照组75名;实验实施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保持自己的原生活方式。

2.2 研究方法

对实验组有组织地进行为期2个月,每周锻炼3次(1次由教师专门辅导,2次单独练习),每次60min的简化24式太极拳的运动处方干预,实验结束后进行生活质量测试量表测试分析。实验后获得的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查阅了广州大学图书馆中关于生活质量和运动处方方面的参考书籍数篇,并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系统按照关键字“大学生”、“生活质量”,“运动处方”,“太极拳”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在核心期刊中检索到大量与运动处方对生活质量干预有关的论文,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筛选了出了数篇有价值的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1)一般状况问卷:年龄、性别、班级等;

(2)GQOL-74量表:此问卷为多维评定,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20个因子,每一维度每一因子均包含主观满意度和对自身客观状态的评价两类条目。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与敏感性。可作为青少年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工具。

GQOL-74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的因子如下:躯体功能维度包括因子5~9题,为: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性功能、运动与感觉功能5个因子。心理功能维度包括因子10~14题,为: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社会功能维度包括因子15~19题,为: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5个因子。物质生活维度包括因子l~4题,为: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4个因子[1]。

实验组共有发放75份,回收70份,回收率是93.33%;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是84.29%。对照组共有发放75份,回收70份,回收率是93.33%;有效问卷69份,有效率是98.57%。

2.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的原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

2.3 研究实施方案

运动强度:以心率控制运动强度,(220-年龄)为最大心率,运动强度为个人最大心率的60%左右之间,运动时间为60min,运动频率为3次/周。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太极拳老师专门负责教授简化24式太极拳。

2.3.1 运动强度的监控

运动强度监控以定时自测为主,由教师统一下达测试指令后,学生自行测试并上报心率数据。

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左右,相应的主观感觉是轻松到费力之间。采用循序渐进、边学边练的锻炼方法,教练按教学计划定期规范动作。除统一锻炼外,针对不同对象的体型、健康状况调整运动量及锻炼内容,使运动量及强度满足实验条件要求。

2.3.2 运动强度的调控方法

(1)要求动作到位和连贯;

(2)下蹲的高度(调节下蹲时膝关节弯曲的角度)的调控;

(3)锻炼时间及间歇时间的调控。

2.4 生活质量概念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健康测量技术。生活质量是一个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综合概念,从单一的强调个体生活的客观状态发展到同时注意其主观感受[3]。生活质量是一个带有个性的和易变的概念,人的生活质量不能单纯从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获得,评估时最好以人的体验为基础进行评价,即不仅要评定受试者生活的客观状态,同时还要注意其主观评价[3]。生活质量具有文化依赖性,其评价是根植于个体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的,既测量个体健康的不良状态,又反映健康良好的方面。人的生活质量测量中公认的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综合评价四个维度进行评价。生活质量可以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幸福度量表以及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进行评估[3]。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简称GQOL-74)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常用的适合青少年人群生活质量评估的量表有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3]。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的情况

GQOL-74共有20个因子,每一因子反映受试生活质量的某一方面。其中1~19因子归属于四个维度,第20因子为受试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03]。见图1,实验组与对照组因子得分来看,实验组对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正性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主观满意度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而住房、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运动与感觉功能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等主观满意度比对照组略高,说明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学生对生活质量总体上的评价是比较满意。

3.1.1 实验组和对照组GQOL-74各因子的得分情况

图1 实验组和对照组GQOL-74各因子的得分情况

3.1.2 实验组和对照组GQOL-74维度的得分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维度得分在50~70的范围内,从图2中来看可以看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总体上都比较满意。实验组的心理功能维度、物质功能维度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的得分比对照组得分有明显提高;实验组的躯体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比对照组的得分略高,说明了对实验组进行两个月运动处方干预,可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两个月运动干预对比显示,部分结果虽然不会出现显著差异,但总体上讲,实验组的得分比对照组高。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的比较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的分析

表1显示,经过两个月的运动处方干预后,实验组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心理功能维度具有显著差异,物质生活维度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具有极显著差异。但是,实验组的躯体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这意味着:运动处方干预对青少年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表1 实验组GQOL-74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

3.3.1 躯体功能维度

经过2个月太极拳锻炼后,躯体功能维度实验组(67.002±8.9643)高于对照组(66.506±9.3845),但差异不显著(p=0.400)。运动对躯体功能的改善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度,这说明2个月的运动刺激未达到该时间效度的阈值,但已经有改善的趋势。

3.3.2 心理功能维度

经过2个月太极拳锻炼后,实验组心理功能维度(59.586±10.8011)与对照组(57.965±11.2553)相比明显提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20)。这既有太极拳运动本身对心境的刺激而引发的良性变化,也可能因为教学过程创设的和谐氛围使人与人之间的变得融洽所起的作用。

3.3.3 社会功能维度

实验组社会功能维度(58.682±12.9217)高于对照组(57.279±10.4068),但差异不显著(p=0.100)。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共同的校园环境,对社会的认知基本一致,因而社会功能维度不会因为运动的合理与否而发生大的波动。

3.3.4 物质功能维度

对实验组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锻炼两个月后的物质生活维度(62.102±14.8599)高于对照组(57.808±15.9414),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0)。数据分析:心理功能维度的提高影响到物质生活维度有极显著差异,因为太极拳的特点是要调心、调息、调身,强调心静体松,意念先行,带动内气运行。练太极拳达到一定阶段就会有物我两忘,似把自己的融入太极世界,吾即太极,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自我陶醉于形中传神的意境之中。所以,心理功能维度的提高会使大学生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就降低。

3.3.5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

实验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61.826±8.3664)与对照组(60.042±8.6609)相比也有明显提高,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数据分析: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的提高受心理功能维度和物质生活维度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带来心理功能的改变。太极拳用意练拳,行拳练气,虚静求心,以心行气,以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状态为修炼基础,心理状态与太极拳养气合神统一起来,实现对心理调节的作用。

4 讨论分析

4.1 太极拳锻炼提高了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余桂珍等的研究指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及有兴趣爱好,均不同程度影响人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评价[4]。王松涛的研究发现,体育人口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体育人口组[5]。实验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和各维度绝大多数表现为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得分逐渐增加。青少年在锻炼后两个月与锻炼前相比,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和部分维度得分明显提高。

太极拳项目本身的运动特点舒缓柔和,轻松自然等,对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克服急躁冲动的弱点也有一定的益处[6]。大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在学习方式、生活环境、学习目标等各方面都发生变化,如果能将自己放在大学这个整体中来分析和处理这种改变将会有很好的效果。以太极拳作为体育锻炼的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躯体功能水平。太极拳是很好的健身手段,它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拧转缠绕,拉长肌肉使其舒展。太极拳讲究松、静、稳,从整体上改善练习者身体形态,提高躯体功能水平[6]。

以太极拳作为体育锻炼的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太极拳作为民族传统健身方式,有其独特的思想哲学指导,学练太极拳在健身的同时还可以从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高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以学练太极拳的方式健身健心是很好的选择[6]。任何健身方式都贵在坚持,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良好的效果。练习太极拳是青少年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锻炼身体的一种很好的运动。由于太极拳的运动量可大可小,架式可高可低,速度可快可慢。就养生保健而言,应该是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积极地参与锻炼,这样积功既久,既养成了锻炼终身的习惯,在体质上也必然会较不爱运动的同龄人高出一筹[6]。总而言之,这对增强民族体质具有重大的意义[1]。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身体教学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将太极拳的指导哲学,思想基础不断灌输给学生,这将不断提升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及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大学生中心地位的失落,在太极拳天人合一整体性思维的指导下便可迎刃而解。参加体育活动增加大学生与人交往的机会,太极拳是媒介,将爱好者和练习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大家在交流与切磋中加深了解,建立友谊,直接有效的避免了可能导致心理不健康因素的出现。

研究数据表明,练习太极拳实验组可以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状况和提高身体吸引力。太极拳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而且它是在意念的引导下进行的,所以对自身身体的意识比较强,对躯体功能水平有影响作用。但介于本实验研究时间较短,对练习者躯体功能水平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故太极拳练习贵在坚持。

4.2 太极拳锻炼对提高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具体效应

刘玉萍研究认为练习24式简化太极拳后的即刻心率处于120~140次/min,说明24式简化太极拳的运动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7]。薛立功研究认为健身太极推手的主要目的为健身而不是技击对抗,所以学生的运动强度也基本保持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果能够将运动量提高到大量消耗脂肪的水平,再加上饮食控制,那长期系统锻炼太极拳能降低身体的脂含量,改善体型,也能改变相对的肥胖类型[8]。沈辉研究认为练习太极拳时,要求锻炼者既要中正安舒,又要虚实分开,使锻炼者在练习时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重心在一条腿上,再加上完成动作时下肢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等的拧转和拉伸,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下肢的力量素质,也提高了学生下肢本体感受器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平衡素质,典型的动作有海底针、下势独立[9]。李凌云研究认为太极拳套路练习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不高,但也有一些动作长期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按照“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要求去放松练习,就会不断地提高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反应素质、力量素质、平衡素质以及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6]。

杨祥全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分析,认为太极拳锻炼的直接影响:可以调节情绪、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能强化自我观念和自尊,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宋文民等的研究认为太极拳锻炼属于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练习能降低抑郁[10]。但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大学生经过2个月的太极拳学习和锻炼,从整体上来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改善作用,仅对大学生的妄想症具有明显的降低效果,而对心理的其它方面效果不甚明显。

张兰华研究认为有关校园活动方面“对学校活动丰富性的满意度”与“对学校组织活动的满意度”调查的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系数)为0.714,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学校活动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程度。17.7%认为学校里的活动不够丰富,14.6%对学校组织的活动表示不满意,24.7%认为在学校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1]。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游戏与活动,其意义应大于其它的一切。大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获得各种人生体验,在丰富的体验中学会认识自己,学会与人交往,渐趋形成自己的审美情感、思维能力和求知欲望[11]。

本研究也表明,太极拳对于心理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通过2个月的锻炼,动作慢慢趋于合理化,也对太极拳的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这个时期,身体锻炼的效果会越来越明显。青少年在锻炼2个月后,伴随着心理功能和对物质生活感觉的改善,生活质量有了综合的提高。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太极拳锻炼能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GQOL-74量表也可以应用于对体育效果的科学评价。

5.1.2 运动处方干预下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变化表现为:五个功能的维度得分都有了明显提高,实验组生活质量的心理功能维度、物质功能维度、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异,物质功能维度、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总分具有极显著差异。而躯体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的差异不显著,但是两个维度得分比对照组高。

5.1.3 本研究针对青少年所制定的运动处方以及实施的手段是科学有效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是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的方法。

5.2 建议与对策

对青少年实施运动处方干预,受课程时间、对象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本次实验时间只有2个月,对实验对象课外的监控也存在困难,这是本研究的存在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信度。在可能的条件下,加强对运动干预过程的监督管理,能更有效地达到改善青少年生活质量地目的。在制定处方内容安排上兼顾学生的兴趣喜好,以简单易行为原则。实施青少年健身运动处方,组织大学生进行课内外体育锻炼,是一种受大学生欢迎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议大力推广。太极拳讲究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和谐自然,能够从身心两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是适合高校大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刘永峰,章要在.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6):108-109

[2]杨阳,王德建.太极拳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体育研究,2003,7

[3]叶兆言.生活质量[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4

[4]余桂珍,曾琨,陈慧.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9(24):711 -713

[5]王松涛.SF-36量表在老年人运动健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2006,2(26):77-82

[6]李凌云.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J]. 山东体育科技,2007,29:2

[7]刘玉萍.24式简化太极拳连续练习一套、三套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3):32

[8]薛立功.太极拳与肺活量的研究[J].中国医学气功,1990(3):106-108

[9]沈辉.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健康养生观形成的影响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2):69-72

[10]崔巴特尔,胡晓彦,崔磊.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与运动处方的研究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11]张兰华.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健康保健意识的影响[J].高师理科学刊,2002,22(1):86-88

猜你喜欢
太极拳实验组维度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