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内涵、特征及其对我国终身教育的启示

2015-01-27 18:44徐魁鸿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28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内涵特征

徐魁鸿

摘 要 MOOC意为“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在线教育模式,其具有可扩张性、开放性、交互性、国际化及自主性等特征;同时,处在发展初期的MOOC还面临着教育质量、学生流失、学分与学位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的困扰。我国应充分利用MOOC发展的契机,积极参与在线课程建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立。

关键词 MOOC;特征;内涵;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8-0060-04

一、MOOC的内涵及其特征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略形式,意为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指课程提供方将课程的相关资源,如视频、学习材料等置于特定的网络平台,供注册者学习,并开辟相应的渠道供学习者相互交流、讨论,教师负责答疑辅导,最后通过某种形式的考试进行学业测评并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证书。MOOC是加拿大学者戴维·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课程概念。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萨巴斯坦·斯朗(Sebastian Thrun)和彼得·诺威(Peter Norvig)采用MOOC的形式推出一门名为《人工智能导论》的课程,吸引了大约16万人注册学习;该校稍后推出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库导论》两门课程也分别有10万和9万人注册学习[1]。MOOC由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教育机构纷纷参与到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建设中。目前,提供MOOC资源的教育平台主要有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巨头,吸引了众多世界顶尖高校参与其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MOOC以其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和普通网络课程的独特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教育模式,MOOC既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又与普通的网络课程存在显著差异,呈现鲜明特征。

(一)可扩张性

MOOC的可扩张性特征是指其教育规模不受空间限制,可根据注册人数的增加而不断扩充教育容量。该特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作为一种网络教育模式,MOOC得益于具有无限空间的网络平台,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空间优势,因而在单一课程的教育容量上具有无限扩张的特性;另一方面,由于MOOC提供者无法准确预测课程学习者的数量,因而必须赋予MOOC无限扩充容量的特性。正是因为MOOC具有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可扩张性特征,许多在线课程能容纳成千上万名学习者同时进行同一课程的学习,一些顶尖大学的知名课程教学规模更是达到惊人的程度。如,世界三大MOOC供应平台之一、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弗大学联合建立的edX于2012年三月推出首个在线课程《电路与电子》,吸引了来自全世界160多个国家的154763人注册学习[2]。MOOC的可扩张性大大拓展了单一课程的容量,提高了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时代,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学习者个人,MOOC都将成为重要的选择对象。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MOOC提供方将课程相关资源置于特定的网络空间内,任何人都可注册学习。MOOC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空间的开放性,即MOOC的资源大多呈现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上,人们只要具备该网络平台所需要的基本软硬件条件即可注册学习;二是学习人员的开放性,指MOOC没有限制学习者的身份,无论是否本校学生,无论国籍和年龄,只要对该课程感兴趣,就可以注册学习。世界知名MOOC供应平台edX在其网站介绍中清晰地表明了开放性这一基本特征:“我们提供最优秀的在线高等教育,为任何希望成就自我、不断进步的人提供发展机会。”[3]

(三)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在MOOC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该课程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双向乃至多向交流的特性。MOOC提供方充分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搭建社交网络平台,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MOOC的这一特性增强了网络课程的情景性,使网络课程学习更加接近真实课堂教学,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2012年3月,edX开通了首个在线课程《电路与电子》,并为该课程配备由4位教师、5位教学助理和3位实验助理组成的强大师资阵容,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导答疑奠定了良好的人员基础。此外,edX还通过在线作业、学习论坛、考试等方式进行师生间的双向、多向交流和互动,为该课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结束后,MIT和哈弗大学组建了一个由多位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该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他们发现,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次数达到两亿三千万之多[4]。

(四)国际化

MOOC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化。由于MOOC秉承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几乎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通过网络进行,因而无论是课程提供方还是学习者,都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特征。就课程提供方而言,世界各国的众多高校和教育培训公司已开始行动,希望在MOOC这一新兴领域占得先机。以edX为例,这个由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主导的MOOC平台已经吸引了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瑞典、瑞士、比利时、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中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参与其中。2013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相继宣布加入edX平台,成为首批提供MOOC资源的中国大陆高校。就学习者而言,注册学习MOOC的学生也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例如,edX开设的首门课程《电路与电子》的注册学习者就广泛分布在全世界194个国家和地区[5]。

(五)自主性

MOOC的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较少受外界的约束或影响,更多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或在学习者自主建立的学习社区的帮助下进行学习。由于MOOC注册者的学习动机源于对知识的兴趣与渴求,因而在课程学习中更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知识的共同兴趣又促使学习者更容易结成网络学习社区,以相互借鉴和交流。麻省理工学院在对已开设的MOOC进行分析时发现,学习者自主开发了许多工具和软件供大家使用,以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个有序的学习生态社区正在逐步形成[6]。

二、MOOC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质量问题

教学质量问题是MOOC供应商面对公众质疑的首要问题。公众对MOOC教育质量的担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建构在虚拟环境中的教育行为,MOOC如何在教、学双方不在现场的情况下确保教学行为的顺利进行并使教学效果达到一定的标准;二是MOOC具有大规模的特性,生师比远大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教学质量?正是基于对MOOC教学质量的担忧,哈弗大学的许多教授呼吁对该校在edX平台上的课程实施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7]。

(二)学生流失问题

目前,由于几乎所有的MOOC平台采用完全开放且免费的注册方式,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许多人凭一时的热情和兴趣,仓促注册,待学习一段时间后,热情消退,便陆续放弃学习,导致注册人数巨大而完成课程者寥寥的现象。在edX的首个MOOC《电路与电子》的15万余名注册者中,仅有8240名学生坚持完成为期14周的课程学习,参加终期考试,其余学生均已在不同时候放弃该课程的学习,流失率达到95%[8]。这种现象并非edX所独有,2011年,斯坦福大学以MOOC的形式开设了一门名为《数据库导论》的课程,在其9万余名注册者中,仅有大约7000人完成了这门课程[9]。因此,对于MOOC提供方而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学生流失率已成为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三)学分与学位问题

在现有的提供MOOC资源的大学中,大多不能向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终期考核者提供有效学分,这意味着无论学习者修完多少门在线课程,都无法获得正式的学位证书。在MOOC发展初期,这一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可以预见,随着在线课程的进一步发展,获得有效学分甚至相应的学位必然成为学习者的诉求。如果MOOC提供者不能有效回应这个合理诉求,必然会降低人们学习在线课程的积极性,也必将对MOOC自身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知识产权问题

目前,MOOC提供方推出的在线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由教师开发的授课内容和与之相关的学习材料,后者主要有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等。由于目前MOOC资源大多是公开的,免费供学习者使用,而其中包含的各种论文往往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课程提供方将这些资源用于商业途径,如收费课程开发,就可能出现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或“合理使用”(Fair Use)的问题。此外,许多MOOC注册者本身就是大学的在校学生,他们可以任意下载学校免费提供的各种电子资源,并与其他人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美国知识产权法中的“合理使用”的条款。如,美国MOOC提供商Coursera在对其开设的一门在线课程进行研究时发现,该课程注册者中的31.6%是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这些学生将其通过学校免费获取的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电子资源与其他学员分享,有违“合理使用”的原则[10]。

三、MOOC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开展MOOC资源建设工作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模式,MOOC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但其本身具有的独特优势预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从全世界范围看,MOOC仍处于始发阶段,发达国家并未完全控制MOOC的话语权,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在线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我国高校参与MOOC资源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积极参与由西方大学主导的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由于西方大学经历了较长的网络课程发展时期,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参与他们主导的MOOC平台,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这方面的工作已经起步,继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宣布加入美国edX平台后,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也相继宣布加入由斯坦福大学主导的Coursera教育平台。但是,MOOC不应成为少数高校的专利,更多的高校,包括地方性高校也应加入到发展MOOC的行列中。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应建立自己的MOOC平台。与单纯提供在线课程资源不同,MOOC平台的建设更为复杂,不仅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还涉及到教学安排、网络维护、资金筹集、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事务。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自己主导的在线网络课程平台,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MOOC教学和管理制度,并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可提供学分乃至学位的在线课程体系。

(二)利用MOOC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是指教师先录制教学视频,交由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学生带着学习视频所形成的感受或疑问回到正式课堂,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的一种教学方式。受时间限制,传统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师也无法真正实施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而翻转课堂则改变了片面依靠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11];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利用课堂实施自学—讨论—成长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相应的辅导,从而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高校可充分利用MOOC教育平台,将教学内容转换为在线课程,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先行自学相关内容,教师在正式课堂内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答疑,从而有效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通过MOOC实施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在各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教育思潮。然而,在实践层面,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状况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资源匮乏,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求。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推动终身教育实践向纵深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大课题。显然,MOOC以其开放的教育理念、大规模的教育受众等特征,将成为推动终身教育发展,进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教育提供方只需对传统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造,使之成为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课程,无需进行大规模资金投入,便可实现大幅扩充教育容量的目的。

根据现阶段我国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应推动MOOC在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教育提供方应突破目前学生不能通过学习MOOC获得相应学分和学位的限制,赋予在线课程以相应的学分,并对获得足够学分的学生颁发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这样既可大大激发人们注册学习MOOC的积极性,同时也将大幅提升在线网络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非学历教育方面,社区或相关高校可利用MOOC平台,大量开设不提供学分或提供学分而不提供学位的科普类课程和休闲娱乐课程,提高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从而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参 考 文 献

[1][7][9]Libby V. Morris.MOOCs,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Quality.Innovation High Education[Z]. 8,June 2013,38:251-252.

[2][4][5][8]Lori Breslow,David E. Pritchard. Studying Learning in the Worldwide Classroom Research into edXs First MOOC[J]. Research & Practice in Assessment,Volume Eight,Summer 2013.13-25.

[3]EDX. We're Empowering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Around the Globe[EB/OL].https://www.edx.org/about-us.

[6]Andrée J. Rathemacher.Developing Issues in Licensing: Text Mining, MOOCs, and More[J].Serials Spoken Here,2013.07.015:205-210.

[10]Bond, P., & Leibowitz, F., MOOCs and Serials, Serials Review[EB/OL].2013. http://dx.doi.org/10.1016/j.serrev.2013-10-07.

[11]朱宏洁,朱赟. 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内涵特征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抓特征解方程组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木木相册
加快终身教育立法工作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