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探讨

2015-01-31 13:21赵巾帅
职教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课外院校高职

□梁 茼 赵巾帅 张 目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探讨

□梁 茼 赵巾帅 张 目

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常态,高职院校课外文化正日益引起高职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重视。高职院校课外文化立足于学校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它具有价值引领功能、创新素质教育功能和志愿服务功能。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构建德育介体信息系统、明确学习动机和深化关于休闲时间的理性认识。

新常态;高职院校;课外文化;

在APEC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以“谋求持续发展,共筑亚太梦想”为题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1]。“新常态”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归纳,也是党中央团结奋进、锐意进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写照。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追求,往往会渗透并反映在文化建设的理念与举措之中,还会提示文化建设的方略与思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适应新常态,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同样要适应新常态。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课外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日益彰显其重要价值。在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教学文化的同时,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需要在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校教育服务社会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作为校园教学文化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文化与教学文化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课外文化立足于学校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让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而校园教学文化,指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文化价值形态以及其中的物质载体(如书本、教室和教学工具等)[2]。

“校园”一般指某所学校存在的空间区域或场所,校园教学文化展现的是在学校所处的空间区域内发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容。相对而言,校园教学文化更强调空间特质以及“教学”这一特定的功能属性。而课外文化与校园内的教学互动过程密切相关,它立足于校园,但却不局限于校园,在空间维度上有所延伸;它为校园内的教学过程服务,明确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和职业导向,彰显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特点,在功能属性上有所补充和拓展。

一、高职院校课外文化的主要特征

1.高职院校课外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子文化。既然是子文化,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必然以高职院校校园为基点,并受到校园文化以及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保持一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借助课外文化得以丰富与深化,并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引领、激励和凝聚功能。另外,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和校园教学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且是后者的延伸、拓展和补充。

2.高职院校课外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课外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密切联系。高职院校课外文化蕴含着道德价值观内化与外化。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操需要课外文化的熏陶与启发,然后在课外文化的具体活动中外在地展现出来。这与学校德育工作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一致的。上述三者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服务。

3.高职院校课外文化虽然立足于校园的课外活动和实训项目,但却不局限于校园之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在空间维度上不断延伸、拓展,并借助“校企联动”、“校企共建”和“校企合作”等方式向相关的社会领域渗透、辐射。

4.高职院校课外文化的主体是学生,还包括相关的学校德育工作者、学生工作者、实训导师和企业培训人员等。高职院校课外文化集师、生、企智慧为一体,熔校、政、企力量为一炉,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借助学校的课外活动、实训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等,高职院校课外文化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彰显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管理、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特点。

5.高职院校课外文化是一个动态、开放、发展的系统,并具有系统的一般特点(如整体性、关联性、协调性等)。因而,研究高职院校课外文化的发展与变化,需要研究者不仅要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与训练,在研究过程中把握好宏观、中观与微观视野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二、高职院校课外文化的主要功能

(一)价值引领功能——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文化

2004年颁布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指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能科学地、健康地反映社会进步的一种文化潮流,它符合时代的前进方向和要求。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课外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子文化,必然以先进文化的要求为发展指南,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和整合作用[4],在宣传导向、传播渠道等方面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征,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职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5]

(二)创新素质教育功能——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6]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一体化、信息社会蓬勃发展的时代,在国际竞争中要掌握主动,推动创新,增加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当由创新素质教育开始。

创新素质教育旨在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高职院校课外文化以课外活动、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以企业实习(实践)为纽带,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通过以上活动、竞赛、实践和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不仅得到进一步的确证和认同,学生自身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还能得到锻炼与提升。总的说来,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即不依赖于职业而存在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7]借助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得以巩固和增强。

(三)志愿服务功能——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志愿者为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贡献力量。当前,我国的志愿服务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一条闪耀的“星光路”。

高职院校学生既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高职院校倡导志愿服务,这不仅体现着学生志愿者投身社会建设、参与社会事务的进取精神,还体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号召的重要意义。新颁布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教思政[2015]1号文),就是国家在推进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有利于推动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实行学生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还有助于促进志愿服务成为升学考核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借助恤孤助残、爱心义卖、扶危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号召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志愿者从中不仅能增长见识和才干,还能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组织协作意识。

三、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德育介体信息系统,夯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德育介体指德育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它的根本特征是中介性,表现出关联性、传导性和互动性三个特点。德育介体信息系统是实施德育活动的重要方法与媒介[8]。构建德育介体信息系统,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由侧重灌输性向引导性转变,由侧重静态抽象性向动态情境性转变,由侧重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由侧重单一直线性向多样非线性转变[9]。这进一步促成学校德育与课外文化形成良性联动的局面。加强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文体竞赛,有助于在校园中营造积极、良好、向上的课外文化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生、学校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工作者间接传递德育信息,发挥德育介体信息系统的作用,从而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向深入。

(二)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有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动机指发现学习活动的意义、有价值并从中受益,即尝试理解相关理论、联系该理论与所学知识、意欲了解从该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与技巧[10]。这说明,探索、研究学习动机的过程,涉及对学习活动意义、价值的思考与反省,而且学生“了解”从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与技巧”,需要辅以相关的主题活动、特定实训或企业实习。这三者正好是高职院校课外文化的内容。往往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或在学习活动之外,学生才有机会借助前述三者对自身学习动机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明确学习动机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重要。加强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三)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有助于深化关于休闲时间的理性认识,促进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空间。获得自由时间(即休闲时间)只是人们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由时间的利用方式[11],即人们应该理性地认识休闲时间。休闲时间,在高职院校一般表现为课外活动时间。根据相关调查,高职学生的课外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充裕,但缺乏计划性和统筹性;休闲娱乐是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学生普遍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缺乏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来丰富自己的自觉性[12]。这既对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提出了现实要求,也提供了发展空间。加强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律意识,养成合理地支配休闲时间的习惯,劳逸结合,张驰有道,从而将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社会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

四、推进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的举措

首先,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需要整合学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力量,以课外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氛围。学院团委和各系团总支、各系的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均是开展课外文化活动的有生力量。有声有色的课外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于休闲时间的理性认识,还有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会、团总支要积极弘扬高职院校课外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和创新素质教育功能,借助“科技文化艺术节”、“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和“校园营销精英挑战赛”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便发挥学生的才能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取、创新。不少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经过不断完善及改进,逐渐成为课外文化活动的经典项目。例如,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团委每年举办的迎新晚会及毕业晚会,节目编排既有特色也有创新,在学生中间引起强烈反响,活动现场可谓“一座难求”。“青春杯”篮球赛及辩论赛,其每一轮赛事都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由学院主办、外语系承办的英语技能大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比赛报名人数众多,比赛过程紧张激烈,整个赛事历时近一个月,而这个月则成为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月,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外语系的趣味运动会力求每届都有所创新和发展,不仅在场地方面有所创新(举办的场地从学院教学广场到五龙体育休闲中心体育场,再到学院新建成的篮球场),还在参与人员方面有所发展(原本参与的学生主体是本系新生,之后本系新、老生共同参与,最终外系学生也参与进来),这不仅增进各系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扩大高职院校课外文化的影响范围。

再次,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需要适应多样化发展态势,将校园常规活动与专业特色活动相结合。

除了常规和经典的活动之外,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每年涌现出的新活动层出不穷,这让课外文化活动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在学生社团中,动漫社举办的游园活动、书画社举办的书法比赛和读书协会举办的系列活动最具代表性。上述活动内容丰富生动,且彰显中国优秀文化特质,深受学生欢迎。在全校性学生活动之外,各系举办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比赛。如财经系的点钞大赛、艺术设计系的废品利用创意大赛和外语系的英语短剧表演赛等。这些赛事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需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高职院校课外文化建设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是课外文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课外文化的直接体现者、创造者和建设者。学生借助参与活动来进一步激活课外文化,借助发展自身来进一步延续课外文化。

一般而言,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多以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学生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主体性教育,立足于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旨在提高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活动,从而使他们成为自主、能动、整体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13]。

有鉴于此,高职院校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空间,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让后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得以发挥,从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谱写高职院校课外文化的新篇。

基金项目:

[1]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1/09/ c_1113174791_2.htm.

[2]刘刚,王文鹏,陆俊杰.多维大学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95-96.

[3]徐飞,等.文化的力量——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52.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49.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165.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2.

[7]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15.

[8][9]孟源北.信息社会视阈下德育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67-168,144-148.

[10][美]沃特科沃斯基.增强成年人的学习动机——一部全面的成年学生教学指南[M].张玉莲,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3.

[11]刘晨晔.休闲——解读马克思思想的一项尝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19.

[12]胡宏亮.高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调查研究——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0-12.

[13]赵文波,曾超,傅慧俊.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04(5):6-9.

责任编辑 韩云鹏

梁茼(1979-),男,广东湛江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课外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赵巾帅(1987-),女,山西临汾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课外文化和英美文学;张目(1986-),男,吉林松原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课外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4年立项课题“高职特色‘职综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DGZ14Y113),主持人:梁茼;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校园课外文化建设研究”(编号:YB201302),主持人:梁茼。

G717

A

1001-7518(2015)17-0042-04

猜你喜欢
课外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小满课外班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