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写作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

2015-02-13 16:44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写日记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王 欣 王 平



浅淡写作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

王 欣 王 平

(敦化市翰章乡学校,吉林 敦化 133700)

荀子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的名言,朱熹亦有:“圣贤之学,非造次有成,须在积累。”的说法,都道明了积累对于做学问和写作的重要性。积薄而为厚,积少而为多,厚积而薄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中积累丰富而真实的材料,学生只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走进生活,就一定能获得丰厚坚实的积累,使写作妙笔生花,熠熠生辉。

写作;生活积累;文学积累

语文教学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它所进行的两大中心内容是不会变的,即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语文成绩,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的重要渠道。《新课程标准》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特别提到了积累丰富的语言、重视语感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能够适应实际的需要。其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特别是阅读积累以及生活积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生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与色彩纷呈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客观存在的自然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了解并积累,才能逐渐形成写作的题材与素材。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发现的良好习惯, 留心观察身边的万事、万物,善于扑捉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鲜活有趣的事,并要把观察到的各种细微的特征、现象和由此引发的感想及时记录、随时积累,使自己的写作材料越加丰厚,写起作文来也定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1.指导学生做一个细心的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用心去捕捉,这就要求学生做一个细心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因为在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作为观察者对这些人、这些事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就会了解人物的思想状况,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这些人和事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样,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人、新鲜有趣的事多起来,写作便有了物质的基础。

2.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写作文的基础训练。大家熟悉的散文作家刘白羽七岁便开始记日记,他把日记当作积累素材、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他的《长江三日》就是根据他的日记整理而成的。由此可见,经常写日记有利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利于词语的积累,开扩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更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一个小小的日记本,有着无限广阔的创作空间,思想感情的潮水可以自由的奔放:畅想未来,追求梦想;一个小小的日记本,可以任由主人描下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揭示丑恶,弘扬文明;一个小小的日记本,可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宝库,为学生迈向文学殿堂铺就出一条金光灿烂的道路。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多写一些源于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日记,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

通过随笔,及时将观察到的有特色的人和发现的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将这些素材保留下来。另外,在指导学生写随笔时,可以分阶段训练,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从而形成一个系列。如“感恩系列”、“成长系列”、“童年拾趣”……这样就能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写作中碰到这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中提取自己认为最能表达该主题的素材,经过加工处理完成作文,也就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陷入茫然的窘境。由此可见,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二、阅读积累

阅读是获取写作材料的另一途径。对于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最为广泛。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孩子,他们所接触的人和事更是有限。阅读书籍报刊,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创作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和眼界。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而想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主要靠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皆有知识丰厚,内容广博,经验纷繁,自然景致、社会现象和生活理趣兼容等特点,这是前人观察感悟所得,更是学生写作时可广泛摘取的好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接受熏陶、 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提倡、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特别是正值初中的孩子。

首先,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这方面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收集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名言到书画社做成条幅,张贴在班级墙上。通常选用的名言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重要,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其次,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方面主要是动员、鼓励学生把家中自己喜爱的书充实到班级图书角来,既创设了一种浓厚的“书林”境界,也使同学们在相互传阅中扩大了阅读量,并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阅览室这块宝地,来扩大学生读书的空间。

此外还要定期举行读书汇报课。每学期开学初就要安排读书汇报课,让同学们把假期阅读的作品、阅读的收获以及阅读的感悟展示给大家,使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学期中也要适时安排,以此来督促学生阅读。

这样的活动主要是针对初中生必读名著,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分阶段进行,形式由学生研究制定,只要不背离新课标理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可以随时、随意变换汇报方式。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指学生自觉阅读和动笔阅读的习惯。自觉阅读指学生兴致高,趣味浓,能积极主动找书看,成语故事、神话传说中外名著广阅博览并坚持不懈;动笔阅读就是要在阅读中随时动笔圈、点、批、注,特别要指导学生做摘抄、写读书笔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用特定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到写作时,便可随手拈来。

教师对学生的摘抄也要给予指导,也可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比如指导学生摘抄成语、格言,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童谣、作家生平、佳句(指含比喻、排比、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内容健康的句子);或者是生动、鲜活的口语、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描绘片断、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等等。

读后感是阅读和写作的纽带,是快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在写作读后感的过程中,阅读是基础,只有细致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刻地领悟,才能使读后感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而写作的过程.则可以把学生的阅读感受、体会沉淀下来,既能加深学生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同时也能逐渐提高他们认知事物、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作文,就象写诗一样,“功夫在诗外”,重在指导学生注意在平时下功夫。要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生活;认真思考,善于积累。还要让他们学会阅读,博览群书,积累材料,并使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习惯,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他们的作文熠熠生辉。

2015—04—17

G633.34

A

1673-4564(2015)03—0084—03

猜你喜欢
写日记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