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患肢康复中的应用

2015-02-22 03:32田开峰刘凡凡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患肢股骨髋关节

田开峰 刘凡凡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患肢康复中的应用

田开峰 刘凡凡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内固定术后患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及随访疗效情况,总结有效术后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对平均住院天数、下地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下地时间(6.8±2.5)d、住院时间(7.3±7.2)d、骨折愈合时间(12.4±2.6)周,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96%。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负重,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肢功能尽早恢复,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针; 股骨粗隆间骨折; 康复护理; 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中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4%。因该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及各种内科疾患,一旦骨折,多不稳定,需要尽早功能锻炼及下地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率。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针(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它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1]。我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采用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并在术后患肢康复过程中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骨科共收治26例年龄>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65~98岁,平均81岁;18例为摔伤,8例为车祸。均于入院后2~6 d内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半年以上的随访,无失访及随访期间死亡病例。

1.2 方法

1.2.1 术前评估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X线或CT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术前常规,检查了解全身情况,除外手术禁忌症。如有异常则进一步行肺部或脑部CT、肺功能监测、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等,并积极监控血糖、血压等各种内科基础疾病,同时,请相关内科和麻醉科医师会诊,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及手术耐受程度。

1.2.2 手术方法 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中立位内收约15°,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从股骨大粗隆近侧入路,于大转子上方1 cm处纵行切开约5 cm,根据体型适当延长。于粗隆顶点进针,在导针引导下空心钻扩髓,并插入合适直径的PFNA主钉,依次拧入近端螺旋刀片及远端锁钉。C臂透视,确定PFNA位置良好后安装尾帽。

1.3 术后康复的护理干预 因患者均为高龄且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故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尤为重要。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3~5 d,定时伤口换药,待一般情况允许后,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关节被动练习、尽早下床、尽早患肢完全负重。早期的康复护理指导不但可有效地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而且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1)术后返回病房后,即嘱患者家属进行下肢肌肉按摩及踝部被动运动。(2)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肌力,如患肢肌力允许,可将足跟抬离床或进行动作意识,每次保持肌肉收缩10~15 s,然后放松10~15 s,每日练习3次,每次20~30 min,以不增加疼痛和肢体疲劳为度,可逐渐增加锻炼量。同时,练习踝部的背伸、跖屈、旋转运动,尤其重视足背伸运动,3组/次,每组10~20 min。患者休息间隙,嘱家属被动按摩患肢,从肢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血液回流,可预防血栓形成,每日3次,15 min/次。(3)术后2~3 d,鼓励患者进行足、踝、膝多个关节的主动屈伸运动,继续下肢肌力康复锻炼。(4)术后3~5 d,允许患者在床上或床边半坐,练习屈曲髋、膝关节活动,幅度逐渐增大,以能疼痛耐受为宜,每日3次,每次10~30 min。同时,加强患髋周围股群及股四头肌力量的康复锻炼,允许患者本人用手协助做患肢直腿抬高30°练习,抬起后维持10 s、休息10 s、重复10次为1组,每天做3~5组,并逐渐减少手的协助,逐步过渡到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对于欠佳配合的患者,予无痛处理下行患肢的被动屈伸运动、由远而近的按摩患肢肌肉。(5)术后1周即鼓励患者下床、患肢不负重的活动,早期从床旁坐起开始,逐步过度到患肢不负重下站立、行走,站立行走时必须确保助行器或扶双拐,患肢无负重。(6)术后3~4周根据复查X片情况,待有骨折愈合迹象时,让患者开始在扶拐下进行部分负重练习,负重初始以患者能耐受且不疼痛为宜,并逐渐增多,术后1~2个月扶助行器或者单拐部分负重行走。(7)术后3个月根据骨质疏松情况、骨折类型及复查X片了解骨折愈合程度等综合情况,开始决定患肢完全负重行走的时间,锻炼期间须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严防跌倒。

1.4 出院后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的治疗和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做好病患出院告知义务及电话随访工作,指导患肢康复,嘱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并定期复查X片每个月1次,骨折临床愈合后每3个月1次,1年后每6个月1次,动态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X线片显示骨折线完全消失、承受应力无疼痛、患肢能负重为骨折愈合标准[3]。同时,在骨折康复过程中,做好饮食指导及药物辅助治疗,予以钙剂、骨化三醇及降钙素等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骨痂的生长。

1.5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定 分别观察患者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2 结果

2.1 术后一般情况评估 术后患肢下地活动时间为(6.8±2.5)d,住院天数(7.3±7.2)d,骨折愈合时间(12.4±2.6)周。

2.2 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无髋内翻及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发生,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因过早下地负重致内固定螺旋刀片切出,其并发症发生1例(3.8%)。

2.3 髋关节功能评定 表1。

表1 骨折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例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越来越常见,老年粗隆间骨折多伴有各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骨折的创伤不但可诱发或加重基础疾病,而且长期卧床会导致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多种骨折相关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长期卧床非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手术患者[3]。

PFNA是股骨近段髓内固定系统的主要代表,其设计更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通过闭合复位后PFNA微创操作,手术创伤更小,时间更短,固定牢固,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第2天即可行患肢功能锻炼,为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早期条件。因此,尽早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控制骨折围手术期的相关卧床并发症起到关键性作用[4]。本组26例老年患者,在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过程中,均未出现骨折相关并发症,获得远期或近期满意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4.6%以上)。骨折术后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不但使患者摆脱病态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改善精神面貌及饮食状况,避免骨量流失,有利于骨折愈合。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1] 管四炎,胡涌亮,王国庆,等.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S1:69-70.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48.

[3] 薛景景.PFNA/LPFP及保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4] 田玉凤,崔后春.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2:64-67.

田开锋(1971-),女,湖北荆州,副主任护师,骨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刘凡凡,E-mail:30945238@qq.com

2015-07-3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6975(2015)23--

猜你喜欢
患肢股骨髋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