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阅读教学的新坐标

2015-03-17 01:21潘晓芬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潘晓芬

摘 要:阅读教学中,因阅读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文本解读的多元性,教师应该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要满足、尊重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个体差异,运用灵活而机智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显现。从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差异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叙述:备课策略:因需要而预设——体现差异。上课策略:因生成而精彩——满足差异;作业策略:自主选择,增添情趣——适应差异。评价策略:激励评价,送去关怀——尊重差异。

关键词:个体差异;多元解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要个性化,但是学生在阅读中,由于生活的经验、情感的体验、思维的方式、认识的水平、阅读的目的等存在着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感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然而,我们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总是以统一的目标来要求学生,以统一的学习方式来阅读教材,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没有客观地肯定学生的差异,使好学生的个性素质得不到发展,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却又得不到及时的帮助。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为此我提出了一些想法和策略。

一、因需要而预设——体现差异

我认为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课堂资源的有效、平等、恰当的分配,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其特有潜能。因此,在备课时,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情况。把教学目标内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分设为不同层次的目标;在教学预设中,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到用形象思维的学生层面,又要考虑到用抽象思维的学生层面。这样既能体现出他们的差异,让他们都能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又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因生成而精彩——满足差异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预设得很周全,但是,课堂教学却是千变万化的。我认为课堂上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一般都有其生成的价值(甚至在一定的情况下,极端的恶作剧也是教育资源),老师可以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一定的空间。以往,我们可能会把这样的拓展看成不是“紧扣教材”而是否定它,可是,在新课程理念的熏陶下,我认为课堂会因生成而精彩。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思辨的头脑去倾听课堂,去关注差异并且尊重差异。我们如果能在瞬息万变时敏锐地发现、即时地应变、准确地把握,将生成纳入预设的话题中,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则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去汲取知识、运用知识。

三、自主选择,增添情趣——适应差异

阅读练习是根据阅读本身的要求而制定的,但所有的学生不分程度就去完成一样的题目,也很容易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下”的局面。分层设置阅读的练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练习,从而在增添阅读情趣的同时,获得提高。当然,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阅读练习是关键。我们认为:(1)在读的方式选择上,不能“一刀切”,让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2)在思考问题上,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3)设计差异性作业。通过差异性作业,使优生感到吃得饱,差生感到消化得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以同速发展。

四、激励评价,送去关怀——尊重差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那么,在激励评价中如何体现出教师尊重差异?我们认为:(1)要根据目标分类进行达标评价。(2)根据学情进行分层评价。如,对后进生要采用激励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参考文献:

[1]赵玉如.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北京教育,2004(3).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