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企业化运营探索与实践①

2015-03-22 07:02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刘永军
中国商论 2015年25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高职院校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刘永军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企业化运营探索与实践①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刘永军

摘 要:我国《高教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大学具有教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主要职能又有所不同。“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波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已占据了高教的半边天,并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革,其服务目标也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就我国而言,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判定及实现尚未得到明确定位,所以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对高职院校本身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校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社会服务企业化运营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企业化运营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定位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服务聚焦企业生产一线,并为企业一线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格而来,高职教育本身的定位和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普遍缺乏社会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更缺乏社会服务的能力,很多社会服务流于形式和表面,社会服务效果还很不理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找到一条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

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基本类型

由于不同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同时不同院校又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布局和办学特点,所以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社会服务的类型也必须有一定的差异化。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我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岗位技能培训

由于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快,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常态,提供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是我校社会服务的首要任务,为此推出了以下培训服务: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针对全社会开设的电子商务培训班;二是与行业协会合作为协会企业提供培训;三是直接为某一企业提供培训。

1.2 技术咨询

我校所在地宁波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还刚刚起步,很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大量的外贸企业转型国内电商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很多企业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还比较迷茫。为此我们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服务,主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咨询服务: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咨询、电子商务技术咨询、电子商务营销咨询及电子商务管理咨询。

1.3 “订单式”人才培养

要解决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问题,“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个有效途径。由于校内教师缺乏对企业、产品以及市场的了解,同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的是一个由运营人员、营销人员、客服人员等组成的团队,而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和培养才能成熟。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为企业以团队形式定向培养人才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4 项目孵化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受到经验少、专业人才缺乏和成本高的限制,宁波很多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举步维艰。为此,我们成立了宁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专为宁波中小企业提供项目孵化服务。即把不成熟的企业项目通过校内的孵化基地孵化,孵化成熟后再移交给企业。

1.5 共建产业园

由于校内电商孵化基地容量有限,我们与宁波地区很多电商产业园合作开展入园办学。在此基础上,宁波市依托我院成立了宁波电子商务学院。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入驻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园区负责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电商企业引进、仓储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由我院负责宁波市电商学院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规划,制定面向企业需求的人才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负责指导进驻园区的电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并和企业一起按照产业和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教材,共同培养电商人才。

1.6 产学研合作

为了进一步为宁波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服务,我们成立了宁波电子商务研究院,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做一些相关的横向课题研究,横向课题基本都面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并把研究成果与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相结合,从而构建了完整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在社会服务的理念上,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由传统中专升格而来,发展的时间也不长,所以在理念上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对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缺乏社会服务的意识和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从而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服务氛围。

2.2 在社会服务的内容上比较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停留在社会培训领域,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岗位技能培训体系,社会培训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企业对于高校社会服务的需求五花八门,不是仅仅靠培训就能满足的,所以社会服务模式上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2.3 在社会服务的能力上,层次和水平相对较低

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以后,办学规模扩张迅速,致使办学条件明显滞后,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不足。规模扩张后,有的高职院校领导疲于应付校内管理事务,很难有时间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而教师则疲于应付繁重的课程教学,没有精力为地方服务,同时,高职院校教师本身专业实践能力不强,也缺乏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缺乏社会服务能力,并且也缺乏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运行体系,形成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是各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是社会服务的执行者,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调动教师的社会服务积极性,社会服务就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3 社会服务企业化运营探索与实践

3.1 企业化运营的必要性

我们的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已经运行了五年的时间,通过五年来的运营,基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累计孵化电子商务项目企业100多家。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运营主体不明,难以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电商服务基地是电商专业自身在教学和社会服务需要的背景下建立的,目前只是作为一个校内实训基地在运营,但并没有纳入校内实训基地的范畴,所以该基地既不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又不是独立运营的经济实体。没有明确的运营主体,必然大大影响基地的社会服务效率。二是教师的参与程度很低,由于没有明确的身份和报酬机制。很多教师通过基地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地的进一步发展。三是财务管理混乱,由于没有明确的运营主体,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状况非常混乱,有些社会服务费进入了学校账户,有些进入了项目运营团队的账户,进入学校账户的资金也很难高效地发放到运营团队手中,从而增加了财务管理难度。

3.2 企业化运营架构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的社会服务模式,要进一步拓宽社会服务渠道,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就必须实现社会服务企业化运营。我们的企业化运营采用了以下架构:首先是成立电商服务公司,公司下设社会培训部、美工设计部、网络推广部、营销部和客户服务部,部门成员都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组成,由专业教师任部门负责人。通过公司我们承接了大量企业的电子商务项目,针对每个项目由不同部门的学生组成5至10人的学生团队,每个项目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在教师指导下代企业运营电子商务项目,待团队学生毕业时,把项目和团队一起移交所服务的企业,使基地成为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项目孵化基地。

3.3 企业化运营机制

同时我们并行成立了三个项目部,教师任项目部经理,每个项目部由多个子项目组成,每个子项目由一名学生负责。具体项目由项目部承担,当有项目进驻时,分配给各项目部,各项目部再落实给具体团队。社会服务费用百分之三十由公司作为公司日常运营费用,包括上交学校管理费、部门负责老师补贴和其他费用。百分之七十分配给项目部,由项目部负责考核再落实给具体项目,同时项目部经理和项目负责人都会有一定的管理补贴。

3.4 企业化运营成果

企业化运营明确了运营主体,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付出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教师的社会服务理念和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化运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服务成果,具体如下:

(1)社会培训数量和质量明显增加,教师参与政府培训项目投标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一年来先后中标浙江省人社厅、宁波市经信委、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商务局等多项政府培训项目,累计培训电子商务人才2000多人次。同时教师还积极拓展其他培训市场,先后承担了行业协会、电商产业园等多项培训业务,并取得良好的口碑。

(2)社会咨询量明显增加,一年来为50多家企业提供了电商咨询服务,为企业制定20多项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并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和口碑,很多电商产业园纷纷要求与我们开展战略合作,为园区企业提供咨询配套服务。

(3) “订单式”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我们先后与GXG、奥克斯等大型电商企业开展订单班合作,订单班也以企业化方式运营,企业年初选拔订单班学员,按月付给我们一定的人才培养费,到“双十一”之前学生全部移交给企业,2015年订单班为以上两个企业输送人才30余名。

(4)项目孵化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由于企业化运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师积极主动引进优质的电商项目,并全身心投入到项目的运营中来。2015年累计孵化企业项目30余家,实现销售额近两亿元,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5)与电商园区的合作成效显著,由于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各电商产业园纷纷寻求与我们合作,我们目前已与宁波市区、慈溪、余姚四家电商园达成合作关系,为以上电商产业园提供系统的电商配套服务。

(6)社会服务模式不断扩展,在前期电商项目代运营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服务模式不断拓展,逐渐形成项目咨询诊断、培训、代运营、项目孵化、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电子商务沙龙等六大服务模式,逐渐把公司打造成宁波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心、电商医院、电商超市。

4 结语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社会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会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所以社会服务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意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要探索一条适合的社会服务之路,总结我们的经验,企业化运营是社会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杨.示范市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J].成人教育,2012(01).

[2] 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8(3).

中图分类号:F27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a)-185-03

基金项目:①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项目外包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省级)(jg2013295)。

作者简介:刘永军(1967-),男,内蒙古人,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高职院校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与机制的完善
云南省高职示范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现状研究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