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研究

2015-03-31 07:58孔燕勤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

孔燕勤

【摘 要】番禺区近年来提倡的“研学后教”是以研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先探究问题再实施教学的教学模式,“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带来了学习方式和学习性质的改变,使研究性学习在教改中得到了落实。结合语文课教学实例探讨了“研学后教”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案;研学问题

一、“研学后教”教学模式

“研学后教”的核心是“研学案”。研学案是指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教师给出的研究性问题。学生通过授课前对研学案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先行体验教问题,以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与教师一同探讨问题。与传统教学上课即开始讲知识点的模式相比,“研学后教”模式将更多思考的时间教给了学生。那么,这种模式是否会压缩占用掉教师授课的时间呢?下面是笔者整理的“研学后教”模式在一节课中的时间流程:

1. 展示研学案:展示问题与学习目标。(1分钟)

2. 学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研究研学案。(1—2分钟)

3.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重点关注后10名学生自学情况。(12分钟)

4. 教师根据研学情况引导,指导知识运用。(20分钟)

5. 根据学习内容分层训练,当堂完成其他教学问题。(5分钟)

二、“研学后教”具体措施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学后教”模式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它是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的模式,比传统模式更容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下面就以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为例,来谈谈我校在语文课堂上实施“研学后教”的具体做法。

(一)给出研学案

【研学案】:《最后一头战象》以 为序,紧扣 、 、

、 、 、五个事件,把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和庄严记叙下来。尤其对嘎羧 、 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由衷咏叹战象生命的凝重和辉煌。

(二)出示研学任务,明确要求

【任务1】研读14-16,问题: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嘎羧的哪些神态动作的语句让你深受感动,体会它内心的想法,用“—”标出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任务2】快速读17-23,问题:嘎羧为什么没有去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和战友们在一起?

(三)课中研学

让学生根据自己和小组的情况,通过自学和讨论完成研学任务,教师参与各小组学习,检查自学情况,重点关注后10名学生自学情况。

(四)后教策略

这一阶段以学生和教师交流研学成果为主,是师生研学最为丰富、思维碰撞最为激烈的阶段。

1.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结束后,每个学习小组从“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归去”中选择一项内容按学习指南提供的方法进行汇报,其他同学或小组进行补充:

生1:在第14自然段,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从这里体会到嘎羧是一头怀旧、重情义的战象。

生2:在这个句子中我们抓住的词语是“久久凝望”,还有“亲了又亲”“震耳欲聋”。它凝望的是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亲的是曾经救过它命的龟形礁石,面色呈现衰老的它还是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

生3:在这一句话中,我们应该带着缓慢的语气来读,下面我来示范一遍(生朗读),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评价我们的朗读。

小组汇报的形式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学生按分工来汇报不同的学习内容,结果显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2. 教师点拨引导

教师对研学重难点点拨引导,引导对话思考、促进差异对话、鼓励对话辩驳。下面这一处教学片断就充分体现了适时点拨的重要性:

师:其实《最后一头战象》是作者在西双版纳时,一位老猎人讲给他听的故事,这是一个仅有158个字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却成了2千多字的感人故事。作者是如何让这头战象的形象丰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生4:作者将战象的动作和神态写得很具体,比如“挖”和“凝望”……

师:对,作者对“挖”这一动作进行了连续而且细致的描写,“凝望”二字在文中出现两次。正是这些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头——

生5:英勇、重情义、坚强的战象。

学生思维单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不到位,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思路受阻,教师启发延伸。适时的点拨能让课堂的生成在研学过程中呈现出感人的动态与活力,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五)当堂测试课堂效果

达标测试是学生学情的当堂反馈,容量适中、有梯度的练习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学情选择完成,教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弥补薄弱处、提升达标处的机会。本次课堂,教师让学生领悟到沈石溪对战象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所发挥的作用后,安排了迁移读写练习:

展开想象,把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写具体,再联系文中的内容,试着讲一讲。(根据下列提示,选择合适的题目独立完成)

1. 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

2.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

3. 运用动作、神态及其他学过的描写方法。

一节课就这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每个环节都开展得有序、主动,参与面也很广,这得益于“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引发和推动着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研学后教”初见成效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推动带来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性质的改变,它由以前老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所导致的学生的依赖性、外在性、强制性特点逐步地走向学生自主独立、知识内在形成、能力综合发展的特点转变。“研学后教”转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规范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经过几年的试验,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也有明显的好转。原来厌学的学生也开始认真学了,同时优生在自主学习上也有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更加强了,中等生中有一部分脱颖而出,迈进优生的行列。现在学校各个学科的优秀率、合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们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实施“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我校课堂结构和教学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点燃了课堂的活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轻松高效。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
论“研学后教”理念在多维度语音教学中的有效体现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构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研学后教”模式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分析
论“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对一节“研学后教”词汇课的回顾和评析
阅读课的后教策略谈
“研学后教”课改下政治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