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互动有效性的设计与实施

2015-03-31 08:08黄欣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有效互动生活情境合作学习

黄欣

【摘 要】数学课堂互动是激发学习活力的重要方法,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有效促进课堂活跃互动、学生间互动交流、师生间互动引导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有效互动;生活情境;合作学习

课堂互动不仅指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双向、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呢?现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对于如何提高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有效互动课堂

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教学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仅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流程更应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有效的课堂互动。

1. 找准兴趣点,激发互动活力

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是激发课堂互动活力的关键。对低年级学生,教学中不妨多举动漫角色来做例子。例如,笔者把“喜羊羊”引入课堂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片断1]一年级的找规律:(激疑引趣,感知规律)

(引入谈话:)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神秘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揭示神秘客人)你们发现了什么?

(按照一个喜羊羊、一个美羊羊2个为一组,重复出现)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猜一猜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呢?为什么呢?

(喜羊羊的后面是美羊羊,美羊羊的后面是喜羊羊)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欲试。

师: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规律我们会找了,那么图形的规律又该如何找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板书课题)

这一教学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入手——找规律,简单活泼的引入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新课的问题情境当中,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使师生互动更加活跃,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显然,一个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有效互动的最有力保证。

2. 回归生活情境,激发有效互动

小学生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成长的阶段,纯粹的数学知识会显得枯燥,只有结合他们生活的情境,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用数学思想来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发展。在二年级用除法解决问题这一课里,笔者是这样设计课堂的:

[教学片断2]

屏幕显示:例4主题图中不同的商品

聪聪:欢迎光临,你想买什么东西?请点击商品吧。

生1:我想买熊猫玩具。

生2:我想买钟表。

……

(老师分别点击熊猫玩具、钟表图案等)

聪聪介绍:30元可以买6只熊猫玩具;买4个钟表要用24元钱。

师:根据聪聪给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来解答吧!

全班交流:学生说出以下答案。

生1:买一只熊猫玩具多少钱?算式:30÷6=5(元)

生2:买一个钟表要用多少钱?算式:24÷4=6(元)

师: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

生1:30元是6只熊猫玩具的总价钱,就是把3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就可以用除法。

生2:24元是4个钟表的总价钱,要求一个钟表的价钱,求每份数要用除法计算。

这一案例通过生活情境呈现问题,学生都活跃了起来,分别找出自己喜欢的商品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思考的欲望被唤起,问题情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学生学会了主动,从“要我问”转化为“我要问”,激活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这得益于生活情境的“介入”。

二、合作学习,促进生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协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教学片断3]三年级笔算乘法(有进位):“探究新知”环节

任务一:观察情境图,与组员交流学习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其他小组来解答。

(2)给出本小组的解答方法。

(提示:有些笔算不是个位满十,是十位或百位满十,或者是满几十,怎么办呢?)

任务二:寻找规律,加深理解:

(1)笔算这四道题,小组之间相互修订。

(2)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这一教学环节,在合作中学习,强调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学习活动。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任务,这时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达到了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

三、循循善诱,提高师生有效互动

课堂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进行恰当的调节和引导,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指导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课堂互动的关键。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教学片断4]师:请同学们当一下小小的设计师。(教师贴出3件上衣,找同学给上衣分别配上帽子和裤子)

生:配上了3顶帽子和5条裤子。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帽子和上衣同样多。

生:裤子比上衣多2件。

生:上衣比裤子少2件。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用一一对应连线的办法,就知道多出来的部分。

师:裤子比上衣多2件,也就是5比3多几?谁会列出算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地发现谁比谁多。]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笔者结合直观感受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的引导点拨,层层设疑,激趣,在教学中体现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这种“对话”的实质是学生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大胆发现,主动反思,交流他们真实的思考,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拥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具有了主动接纳的意愿。因此,真诚融洽的感情碰撞、和谐自然的师生交流,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的保障。

四、课后反思,提升有效互动

教学反思的基本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如课堂上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知识是给予的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的,教学中哪些问题有待于改进,才能使课堂互动更有效等。教学反思提升了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不仅使课堂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使教师的专业得以提高成为有效教学的实施者。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时刻把握课堂互动的航向,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课堂互动的有效、高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双赢。

猜你喜欢
有效互动生活情境合作学习
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有效互动内涵与特征
让互动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推动有效互动,成就精彩口语交际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教师课堂互动反思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