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视阈下河北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2015-04-10 05:15杜建书慕欣茹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协同

杜建书, 慕欣茹

( 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京津冀协同视阈下河北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杜建书1, 慕欣茹2

( 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河北省职业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河北省职业教育体系完备,生源充足,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树立京津冀一体化全局观念,加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完善职业教育层级结构,搭建立交桥,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构建完善的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省; 职业教育; 发展策略

京津冀位于东北亚环渤海心脏地带,是现阶段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11个地市,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多,2013年GDP(国民生产总值)为6.2万亿元,占全国的1/9。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我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三大战略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这个战略的实施不仅要解决环境保护、人口迁移、财税政策、补偿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更要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这就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一、河北省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与战略机遇

河北省作为职业教育大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一是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特别是解决现实存在的“环京津贫困带”人口就业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三是担负起职工技术更新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任,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四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职业教育应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教育机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适龄人口众多,职业教育体系完备,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完备的职教体系

河北省是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较早的省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完备。早在1995年,全省各县(市)就建起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职业教育网络,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河北省已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14年12月,河北省有高职院校58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校4所,骨干校4所,省级示范学校11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经验,为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光明的发展前景

从教育发展现状看,京津两地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成为其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两地都不适宜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而河北省是中等职业教育大省,与京津形成互补结构,且适龄人口众多,京津两地可以进一步调整职业院校结构布局,将职业教育移植到河北发展,改善河北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高水平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突破口。

3.充足的生源保障

环京津贫困带教育事业发展落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为河北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生源保障。2005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一份调查报告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在国际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围,环绕着河北的3 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生活着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万贫困人口[2]。这一地区生源充足,迫切需要通过增加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该区域劳动人口的基本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河北省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1.资源配置、办学水平等方面处于“低谷地带”

首先,与京津两市相比,河北省高校数量与人口规模不协调,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河北省高校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区域人口的需求,不利于区域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其次,在院校类型上,京津两市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数量众多,集中了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而河北省只有一所位于天津市的河北工业大学为“211工程”大学,高职高专学校有58所,占区域专科高校总数的59%。现存的高校空间布局人才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河北省高职高专学校存在办学同质化、特色不鲜明的弊端。

2.生源萎缩,职业院校面临重新洗牌的风险

据统计,2015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考生40.48 万人,比上年减少1.34万人,为近几年来报名人数最少的一年。自2008年起,河北省高考报考人数已是连续七年下降。[3]在现有招生体制下,减少的生源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一些学校、专业甚至出现了零投档的现象。河北省一些办学质量差的职业院校因生源短缺而难以为继。

3.职业教育资源不足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河北省职业教育已自成体系,但特色不鲜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较大,位列全国第二位,但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而现阶段加快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策略,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环京津贫困带”区域,迫切需要加大教育投入,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改变当地教育现状,提高当地人口素质和加快当地剩余劳动力向区外转移。

三、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结合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求,就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区域职教布局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京津冀相关部门应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框架内,加强统筹协作,搞好顶层设计,通过“有形的手”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统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针对当前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不合理现象,在规划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同时,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总体布局,优化功能定位。河北省应主动承担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统筹规划京津冀职业教育空间布局。有研究者提出了未来京津冀职业教育“8+X”网状发展的构想,即以工业加工类、电子信息类、汽车物流类、建筑建材类、医药护理类、农业食品类、纺织服装类、现代服务类等八大类为主,选取相应产业发展的典型地区作为职业教育品牌发展的落脚点,同时加强地区之间、职业教育品牌之间的互动与联络;“X”则指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组成的职业园区,主要目的是与中小城市的企业相互扶持,以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和中小城市发展的双赢。由此,使职业教育形成既有点又有面的网状发展[4]。这个构想符合现阶段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具体方案,加快实施。

2.集团化发展,加大特色职教园区建设力度

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制定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指导意见,建立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联盟,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应把河北省的石家庄、廊坊、唐山、保定等城市与京津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重点先行领域,京津冀三方协同建设一批设备先进、管理一流的实训基地,面向区域所有职业学校开放,接纳异地学生实习实训,努力打造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例如大学城建设,位于廊坊市的东方大学城,地处京津之间,具有区位优势,且由北京市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兴建,目前已初具规模,近期应加快大学城建设。

3.完善层级结构,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发展应用技术类型学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5]规划的实施将使中国高等教育发生革命性调整,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为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这是扭转职业教育长期低层次运行的重要举措。在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统筹布局、协同发展的形势下,河北省应加快推进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引导部分本科院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让高校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零距离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研究推进高职院校转升职业教育本科的试点工作,在区域内选择一些具有多年办学经验、基础较好的高职院校升为本科职业技术学院;加快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职业教育衔接和融通的立交互通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发展涉农职业教育

河北省早在1995年就推广确定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每个县都有职教中心,构建了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以村级成人学校为基础的县域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实行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推进了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近期要主动承接京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环京津贫困带职业教育,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以涉农中等职业学校为主渠道,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现有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也要开设涉农专业,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内容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河北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按照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改革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办法,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1] 京津冀“新首都圈”人口调控战略方向和路径选择 [EB/OL].(2015-03-25)[2015-04-16].http://news.ifeng.com/a/20150325/43409410_0.shtml.

[2] 低碳经济语境中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与产业转型路径 [EB/OL].(2010-10-29) [2015-04-16].http://wenku.baidu.com/link?url=d4xRWBR2EG16iGCnXz5uF0pgPfknx80QQi MqqtrIk75HLJJKb7FU2NNI0VKCuhrI-lZ9jTuH7eiId_xvpLWbemOnlNMkMdqTays_mYm9YI3.

[3] 河北省2015年普通高考报名结束 报名人数连续七年下降 [EB/OL]. (2014-12-18)[2015-04-16].http://edu.hebnews.cn/zt/2014/2014-12/18/content_4401172.htm.

[4] 高兵.京津冀区域教育空间布局构想 [EB/OL].(2014-06-19)[2015-04-16].http://www.jyb.cn/china/gnxw/201406/t20140619_586817.html.

[5] 李薄.《现代职业教育体育建设规划(2014—2020)》贯彻实施手册 [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4:4.

责任编辑:张文革

Hebei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ed development

DU Jian-shu1, MU Xin-ru2

(1.Department of Organization,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Shijiazhuang,Heibei 050081,China; 2.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rovides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Hebei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paper argues for a developmental concept o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in overall designing,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improving educational structure,enhancing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developing a mod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Hebei province;vocational education;strategy

2014-04-13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产业转型视阈下河北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1414170);2014年度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专项“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学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4YB1001)

杜建书(1963-),男,河北鹿泉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党建; 慕欣茹(1988-),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1009-4873(2015)03-0018-03

G71

A

猜你喜欢
京津冀河北省协同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