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删节)

2015-04-17 16:28倪阳生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育部纺织服装

倪阳生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北京100742)

在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删节)

倪阳生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北京100742)

介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情况,回顾和总结第五届期间学会在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活动举办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提出学会今后工作的建议。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工作总结;工作报告

一、关于本届大会的筹备情况

根据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现行章程,每五年为一届,2014年应是换届之年。为此,2013年在江南大学召开的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就2014年学会换届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提出了换届工作中关于组织机构、理事资格等建议,并获得了常务理事会议通过。

按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我们于2014年初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教育部正式提出换届申请,并就学会主要领导人人选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人事部进行多次沟通、协商,还就换届事宜向教育部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并得到相关人员的支持。

2014年2月,学会以中纺教〔2014〕7号文印发了《关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进行换届的通知》,学会换届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2014年10月10日,学会召开了常务理事扩大会议,通报了换届工作的准备情况以及相关问题。

关于这次学会换届工作,作如下说明:

(1)各分会的会员单位即是学会的会员单位;

(2)会员单位即是理事单位,理事人选应是各会员单位的现任主要领导;

(3)常务理事人选采取自荐和各分会选举推荐的办法产生,按章程规定,常务理事数量不超过理事数量的1/3;

(4)增加副会长单位数量,副会长人选采取自荐和各分会选举推荐相结合的办法;

(5)章程修改、会费标准调整、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均须投票表决通过和产生。

二、五年来的工作总结

学会自2009年换届以来,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教育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围绕行业教育服务产业、“人才强纺”这一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学会的工作主要围绕着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各类竞赛等方面展开。

1.组织管理

(1)2013年,受教育部委托,由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推荐,并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再经教育部认真遴选,学会重新组建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新一届委员会下设纺织工程、服装、服装表演、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装备、纤维材料6个专业分委员会,从“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2)2012年,受教育部委托,将原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能调整到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继续本着“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的宗旨,开展相关工作。“行指委”中职组设立纺织类、服装类2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组设立现代纺织技术、针织技术、染整技术、服装设计、家用纺织品、纺织机电技术、鞋服饰品和经济贸易8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教育教学

(1)专业体系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专业目录调整通知的精神,学会与“教指委”多次组织专家及各纺织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就纺织学科目录调整工作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纺织类专业已被列为一级学科专业,下设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原目录外)专业,这将对纺织类专业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学会还研究并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纺织类专业介绍。

2013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学会启动了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组建了修订工作专家组,确定了各专业目录修订的牵头学校,由各牵头学校对学校、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经反复研讨,确定了本专业拟新增、合并、取消和保留的专业。教育部已经公布了该目录修订一稿。

(2)教材建设。为加强纺织服装类高等院校的教材管理,促进规划教材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优质教材进课堂,经各出版单位积极申报、专家评审,分批次确定了1845种教材为纺织服装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3)教学标准制订。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及有关工作的通知,按分批次制订标准的原则,学会组织力量先行制订了服装展示与礼仪、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纺织技术及营销、服装设计与工艺、针织工艺、染整技术、丝绸工艺、纺织高分子材料工艺8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其中,第一批服装展示与礼仪、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纺织技术及营销、服装设计与工艺4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制订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二批针织工艺、染整技术、丝绸工艺、纺织高分子材料工艺4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制订工作已经上报,目前正在审批中。新订标准兼顾产业发展、企业岗位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需求,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和教学内容;参照职业标准,实施专业教学评价,推进双证融通;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4)教育教学改革立项。2011年学会组织各纺织服装类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作,共有31所院校申报了253个项目,经过网评和会评,最终确定188个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自批准立项以来,各项目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大部分项目即将或已经完成预期的研究工作。2012年底,学会组织开展了对188个项目的中期检查,并把评审专家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各项目负责人。2014年6月学会向各校发出了结项通知,预计在2014年底完成项目验收工作。

(5)信息化实践课程探索。2014年3月,“教指委”组织开展了现代纺织技术信息化实践课程征集活动,面向成员单位进行“微课程”征集。此次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中,对于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探索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6)精品公开课建设。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启动2014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经研究,由“教指委”推荐了浙江理工大学的“探索时装的奥秘——服装专业讨论”作为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

3.人才培养

(1)卓越工程师。2010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满足纺织行业对工程人员职业资格要求,遵循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学会与“教指委”组织制订了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染整)4个专业的行业标准。目前,试点学校都制定了完整的实施方案,与企业签订了协议,持续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

(2)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为大力提升行业人才培养培训能力,2011年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研究,决定开展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学会根据各地申报情况,分别在武汉纺织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原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原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6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同期,在天津工业大学和东华大学建立了“中国现代纺织技术培训中心”“中国现代纺织产业经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全国纺织服装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全国纺织服装师资培育与专业发展中心”4个培训中心。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各培训基地和中心的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轨,培训量共计87000余人次。

(3)师资培训。为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增进各地服装类院校在教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自2009年以来,学会在全国各地举办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服装类骨干教师培训班8次,并在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支持下,共有约160名职业院校的教师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4.各类竞赛

为展示教育成果,检验教学质量,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学会持续举办了全国各级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主要有:

(1)2010至2013年,分赛项举办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竞赛内容包括服装制版与工艺、纺织面料设计、纺织面料检测、染色小样工。

(2)2010至2013年,连续举办四届全国大学生纺织服装外贸跟单职业能力大赛。

(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联合31个部委主办的学生技能大赛,学会已经连续7年承办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

(4)2009至2014年,连续举办六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

(5)2009年起,连续举办五届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和面料设计大赛。

(6)2010、2012年,举办两届全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邀请赛。

(7)2012至2014年,连续举办三届“石狮杯”全国高校毕业生设计大赛。

(8)连续举办两届全国大学生非织造产品设计及应用大赛。

(9)举办中国家居服设计大赛、大学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创新作品大赛、全国皮革服装制版与工艺大赛、老年服装设计大赛等面向各级院校学生的各类竞赛。

5.组织活动

(1)为了对纺织服装教育发展前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梳理,在真维斯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学会举办了第二届“真维斯杯”纺织服装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共有来自全国59所本科及职业院校的186篇论文参加评选。

(2)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企业是人才应用的舞台,双方的对接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会与纺织工程学会共同主办了两次高层论坛——“纺织行业精英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和“新形势下纺织人才战略与企业用人之道高层论坛”,搭建政府、行业、企业、院校交流平台,探讨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6.表彰工作

(1)为了鼓励在纺织教学和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及有特殊贡献的教育管理干部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受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委托,学会每年组织评审“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2009至2014年,共评出“纺织之光”教师奖96人、学生奖727人。

(2)为鼓励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职业教育岗位上锐意进取、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者,每年教师节前夕,学会对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优秀校长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2009至2014年,共表彰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优秀校长44人、先进工作者230人。

(3)从2009年起,学会开展了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重点面向纺织服装类相关专业或服务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突出奖励具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效果好的成果,重点奖励近年来在本科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优先奖励教学一线教师所取得的成果。2009至2014年共评出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3项、二等奖94项、三等奖226项;评出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9项、二等奖76项、三等奖128项。每个教学成果获奖项目都代表了当时的纺织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水平,在行业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学会特别重视对教学成果的推广工作,通过采访、交流、成果宣讲等方式,让更多院校和教师共享成果。

7.其他

(1)原《纺织教育》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和东华大学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为适应行业发展、满足院校需要,2012年3月更名为《纺织服装教育》。2013年召开了期刊编委会会议,肯定了该刊物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确定了刊物的工作目标。

(2)为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内部管理制度,2011年学会申请参加第一批“全国性学术类社团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各位专家对学会多年来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高度评价了学会在纺织服装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最终学会被评为3A等级。

(3)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网络宣传和资源共享平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会于2011年重新建立了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网站,搭建起行业、企业、学会、教育部门、院校之间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同时,学会建立了若干个网络即时通信平台(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纺织服装教育领域的900余人加入。在学会举办活动、竞赛和组织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网站和通信平台发挥着巨大作用。

为了满足国内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需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经过精心设计,学会主办了“中国服装表演教育网”,依托全国百余所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师资力量,整合所有能够为行业人才提供学习、交流、发展机会的行业资源,力求打造一个机会均等、多元合作的网络平台。该网站已于2014年2月上线试运行,并在2014年度举办的服装表演类大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壮大队伍,扩大服务覆盖面。2009年,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时共有会员单位156家。五年来,学会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会员单位服务,获得了会员单位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并吸收了更多会员加入学会。目前学会共有会员单位215家。

学会工作紧紧围绕两个中心: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二是加强各层次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联系。五年来,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学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们虽然很累,压力也大,但收获更多的是喜悦和自信。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以下两点经验,一是整合好资源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擅长的是组织各种活动,专业的事情请专家去做,因此整合资源、调动资源、利用资源尤其重要。教育部作为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并于2013年8月以教育部名义向学会发来感谢信,我们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实实在在做些工作。除了政府资源外,还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优势,做到知人善任。二是把工作做实才能吸引人,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影响人。

三、对学会今后工作的建议

在此,我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四点建议:

(1)尽快启动本科纺织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工作;

(2)关注行业经济运行态势,主动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提高服务意识,扩大服务功能;

(3)加大包括师资、工程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内的培训力度;

(4)为新疆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业解决百万人就业做好人力和智力支持。

希望大家坚定信心,携手共进,共同带动我国纺织服装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2014年10月11日)

G40-011

C

2095-3860(2015)01-0001-04

倪阳生(1964—),男,高级经济师,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纺织教育管理。E-mail:nysxs@163.com

猜你喜欢
教育部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