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5-04-17 16:28李德义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校企

李德义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与贸易系,山东济南250200)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李德义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与贸易系,山东济南250200)

在我国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主动适应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最终培养出更好更多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双主体、四递进、六对接”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条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我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工业设计与贸易系作为学院一个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二级院系,开设了以服装设计专业为核心,以服装制版与工艺和服装表演两个专业为支撑的服装专业群。服装设计专业作为省级名校工程九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与积极实践,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明显提升,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明显提高,专业知名度得到有力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一、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1.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需求

山东省作为中国的服装大省,要实现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带动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建设齐鲁时尚圈,改变服装产业传统“河马”印象,打造时尚“猎豹”新形象,职业教育责无旁贷。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应主动适应服装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追踪收集山东省纺织服装人才需求及招聘信息,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进行梳理分析后得知:服装设计、跟单、制版等岗位人员是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2.分析就业岗位,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服装行业企业调研和企业技术专家访谈,明确了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并在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校企专家共同确定了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服装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设计、服装打板、样衣试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跟单、质检等方面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可以承担服装设计师、打板师、工艺师岗位的工作,见图1。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生产管理等职业能力,能够从事服装设计、打板、样衣制作、跟单、质检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构建“双主体、四递进、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为目的,构建基于“校企合作为平台、工学结合为手段”的“双主体、四递进、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修订和优化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充分对接,教学内容反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人才培养方案。

“双主体”是指企业与学校共同形成育人就业平台、师资培养平台、实训基地建设平台。

“四递进”是指采用“下装设计→衬衫设计→外套设计→综合设计”四级递进的模块形式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六对接”是指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课程方案对接职业标准、学历证书对接资格证书、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教学环境对接工作环境、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

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

1.探索建立“政行企校”联动的校企合作机制

遵循“立足行业,服务全省,校企联动,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走“强特色、重内涵、上水平”的发展道路,秉承“与巨人为伍,以品牌为伴”的校企合作理念,大力实施“名校加名企育人才”的人才培养战略。联合山东省纺织工业办公室、山东服装行业协会、济南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安莉芳(山东)服装有限公司、青岛绮丽高级时装公司等单位,探索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下设机构,优化运行机制,逐渐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共同打造“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为“双主体、四递进、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见图3)。

与行业协会、学会、服装联盟、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密切的联系,先后成为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济南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济南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山东体育性服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策划成立了济南纺织服装工业设计中心工程学院分中心,既扩大影响,增进感情,同时加深合作,资源共享,为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合作平台。

2.按照职业成长路径,重构并优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岗位职业能力目标为依据,以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依据学生职业成长的路径,采取课程嵌入式实训。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服装产品设计制作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校内实训与企业岗位工作的一致性。按照工学结合方式,在专业实训基地和实习企业完成学生各项能力培养,构建理论课程体系(见图4)和实践课程体系(见图5)。

3.实行基于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实施“模块化、递进式”教学组织形式,按“下装设计模块→衬衫设计模块→外套设计模块→综合设计模块”,由易到难四级递进方式组织教学,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见图6)。

遵循“循序渐进、巩固提高”的原则,实行“六学期、三阶段”的教学运行(见表1),做到工学交替、学训交融,使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逐步提升。

4.建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专业课程采用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采取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引入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内容与方式。建立由企业参与,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体系。

5.全方位全过程做好顶岗实习“六个一体化”管理

顶岗实习分组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实行学校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毕业答辩与实习地点一体化、顶岗实习任务和实习岗位能力一体化、专业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一体化、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顶岗实习和就业一体化。利用学院“EMS”信息平台,将学校与学生实习企业、教师与学生、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紧密联系起来,全方位、全过程地管理和监控学生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见图7。

6.优化专业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聘用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6名骨干教师,校内“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90%,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比例达到80%,建立16人的动态兼职教师资源库。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企业顶岗实习,鼓励教师到知名专业院校参观交流,参加专业展会、论坛等以开阔眼界。在专业教师中推行“四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要做一名专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管理一个实验实训室,提高自身专业建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负责联系一个企业,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主持或者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全面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2)实训条件。根据“双主体、四递进、六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围绕服装设计能力、制版能力、工艺能力与生产管理营销能力,在现有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扩建了服装工艺室、服装特种设备室,改建了服装立体裁剪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新建了服装CAD实训室、服装基础设计实训室、服装工学一体化成果展示厅、服装项目(内衣、童装)工作室。

7.大力推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积极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学生毕业设计采用“真题真做、全真全息”模式,实行“二对一”式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将服装公司每年的春夏新品研发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样毕业设计题目不再局限于纸上谈兵、T台展示和艺术创意,出现为设计而设计、空对空的现象。

“真题真做、全真全息”毕业设计模式,即真环境——企业实际设计和生产环境;真项目——企业实际产品研发项目;真设计——企业实际设计开发软件;真制作——企业实际设计和运用面料;真评价——企业专家全方面的评价。最终实现学生作品→产品→商品,使学生从“需要工作的人”→“工作需要的人”,着力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实施“双主体、四递进、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近年来,我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达99%左右,顶岗实习就业转化率达到3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50%以上,就业报酬明显提高,创业能力明显提升。

建立起以科技创新、职业技能大赛、社团活动等为主要载体的“第二课堂”素质拓展体系。在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程课题立项中,近三年共立项21项,其中3项获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系教工党支部申报的“依靠大学生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项目荣获山东省高校工委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案例三等奖。在全国各级各项专业技能大赛中共有19名学生获奖,2012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张文龙、李莉和何晓潇组成的学院代表队在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大赛“国教华腾杯”服装创意设计及制造技术项目总决赛中脱颖而出,最终喜获全国一等奖,我院是在该赛项山东赛区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高职院校。社团组织的“大美华夏——传统文化进社区”实践团队,在201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山东省团委“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在学院举办的“未来企业家成长计划”训练营结业仪式上,我系学生创办的济南“颖响力”服装设计定制工作室获得一等奖,并在校内成功创业。

2.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充分发挥济南纺织服装工业设计中心工程学院分中心的作用,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开展服装设计服务工作。与齐鲁宏业昊鹏服饰公司联合成立童装项目工作室,为企业设计研发2015童装新品;帮助济南新丹侬工贸中心设计研发26款休闲衬衫新品,现有11款产品已上线销售。

3.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增加

我系荣获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项。系专业教师被聘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专家组成员、裁判组成员,以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裁判长。服装教研室荣获“济南市青年文明号”称号认定。2013年学院被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服装技能大赛支持院校;2014年学院被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服装组大赛的命题裁判牵头学院;学院被省教育厅定为2014年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服装电脑款式设计”项目主考院校。

四、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是高职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也是职业教育领域的永恒主题;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将继续下去,我们将继续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以校企双主体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立足区域实际,深化专业改革,在校企文化有机融合、编写高质量教材、创建服装工作室等方面持续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山东省服装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书介绍

书名:《服装美术基础:服饰素描》(第二版)

作者:刘晓刚定价:39.80元书号:9787566905918开本:16开简介: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核心系列教材。

该书从四个方面对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素描”进行探索,其特点是重视系统性、加强针对性、注重拓展性。全书内容包括服饰素描概论、服饰素描的基本概念、服饰素描基础性训练、服饰素描表现技法、服饰素描的主要造型手段分类、服饰素描的语言表达等。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2015-02-06]

G710

A

2095-3860(2015)01-0018-06

李德义(1969—),男,山东烟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与专业教学。E-mail:zsy2614272@163.com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校企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