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4-17 16:28邓桦李静刘建勇李津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实验班纺织导师

邓桦,李静,刘建勇,李津

(天津工业大学a.纺织学院;b.教务处,天津300387)

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邓桦a,李静a,刘建勇a,李津b

(天津工业大学a.纺织学院;b.教务处,天津300387)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新形势下摆在我国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轻化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天津工业大学在特色专业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纺织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学院优势学科资源(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天津市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与天津市品牌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自2011年起,开设了“纺织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该班每年分别在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和轻化工程专业新生中各选拔10名学生,共30人编成一个班,按专业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和专门培养,至今已招收四届学生。在实验班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普通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轻化工程专业实验班为例,介绍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

轻化工程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其专业方向是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隶属于纺织工程学科。根据学科的发展要求,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以现代染整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力点,夯实学科基础,注重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适应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及产品创新需要、具备从事染整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能力的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实验班学制四年,要求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末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二年级末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在学期间公开发表一篇论文,或参与申请一项专利,或获得一项科技竞赛奖(省市级)。达到上述要求者,毕业时除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外,还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创新人才实验班”证书。学习成绩优秀者,将优先免试推荐攻读本校研究生,或优先推荐到国外合作大学进一步深造。

二、改革课程体系

实验班实施独立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从加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出发,按照轻化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重新设计了课程体系。如,“高等数学”课学时数相同,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大学英语”课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二年级增加了“科技英语阅读写作”“国际交流英语”课,均由外籍教师或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任教;在化学类专业基础课中,增加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的教学时数及实验内容;三、四年级增设了轻化工程“创新研究Ⅰ和Ⅱ”“试验设计与软件应用”“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轻化工程新进展(双语课)”“轻化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等课程。新的课程体系能充分发挥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具有较宽厚的数理化理科基础,专业知识扎实,视野开阔。

三、主要措施

1.招生选拔与淘汰机制

实验班招生在新生入学后进行。选拔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采取“自愿申请、考核面试、择优录取、定期考评、动态进出”的遴选办法。具体做法是:

(1)在新生入学教育后,学院召开由全体学生参加的实验班计划项目说明会,介绍该班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达到的要求等,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2)学生自愿申请,申请者填写申请表,介绍个人简况、特长、兴趣爱好及申请入班的理由。

(3)学院各专业根据申请表进行初选,公布初选名单。

(4)对进入初选名单的学生进行考核面试。面试小组由各专业系主任、专家教授组成,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考察。轻化工程专业重点考察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与兴趣志向,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和英语基础,以及他们的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尽可能将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选入实验班。

(5)入选的学生需向学院承诺在完成一年级学习任务后不转专业,这样稳定了学生的专业思想,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优秀学生的流失。

(6)实验班实行动态进出管理。在第三学期初,淘汰实验班中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或修读课程有不及格的学生;在第五学期初,淘汰实验班中未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修读课程有不及格的学生。淘汰学生编入本专业普通班学习。同时,在普通班中分别挑选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修读课程没有不及格且专业排名居前的学生,通过自愿报名和考核插入实验班学习。

2.小班化教学

为更好地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实验班按30人编制单独开班,实行小班制运行管理,执行独立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例如:开设的通识课“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类课程,“大学英语”“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国际交流英语”等外语类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化学类课程,以及“纤维化学及物理”“纺织品染印原理”“试验设计与软件应用”“轻化工程专业实验”等专业课均为小班授课,其中部分轻化工程专业课小班教学规模只有10人左右,并且把最好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小班教学。

进行小班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成本大大提高,但其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大班。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能较好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实行导师制

学院面向全体实验班学生实行“1.5+2.5”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即大学四年学习的前一年半强化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二年半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强调在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导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学院为实验班配备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队伍。导师均具有高级职称,均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有自己的教学或科研团队,这样教师就能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与课题相结合,真正把国际前沿的学术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进科研团队、进课题组、进实验室,使他们尽早感受科研氛围,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规划进行指导、提供咨询。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科研题目开展科研实践。导师在指导学生规划学业、课外阅读与科学研究,以及在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训练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导师制突出了创新思维、个性化培养和柔性管理理念,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4.依托平台,培养研究与创新能力

实验班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轻化工程“创新研究”课,这是一门开放式课程,导师和学生实行一对一指导。学生第四学期进入导师的教学科研团队后,在由导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学术平台中感受科研气氛,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起参加课题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创新研究”工作计划。在“创新研究”课教学过程中,导师负责具体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调研、试验、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提炼观点等,并指导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以及审定学生的论文提纲,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教师的职责重在提示和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问题。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针对具体研究课题告诉学生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和怎样才能创造出新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备知识的直觉性——预期结果会是怎么样,若未达到预期结果,原因是什么,如何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等等。导师在这一过程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学术指导,从而实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这种学习环境融学术指导、发展指导为一体,实现了德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运行。

在大学三、四年级的两年时间中,每学期为一个时间单元,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内容。例如,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课题相关的文献检索、阅读与翻译(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至少全文翻译2篇以上的英文文献),写出文献综述报告,并制订研究计划。三年级第二学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试验,分别写出开题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报告。四年级继续课题的研究与试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并撰写论文,投稿发表,同时写出所做课题的研究报告。在此期间,要求学生定期将自己完成的内容在导师团队中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讲演表达能力。

“创新研究”课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热情,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实现“学习、研究、应用”能力的共同提升,将寓教于研的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5.组织上有保障

在学院中参加实验班的学生只占极少数,如何在海量的工作中把实验班的工作做好,需要精心组织和科学管理。为了顺利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学院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挂帅,由各系主任和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审议。工作小组曾多次召开研讨会,就学生的遴选模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个性化培养过程中的导师制、学生创新性学习与实践平台的搭建等问题进行反复研讨,在坚持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下,按照各专业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相关教学改革措施,确保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和有效实施。

新书介绍

书名:《针织学概论》

作者:孙颖定价:33.00元书号:9787566905420开本:16开简介: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该书分为针织概述、纬编、经编三篇。主要内容包括:针织工程的基本情况,针织与针织物的基本概念,常用纬编与经编针织物组织的结构特点、基本性能、用途和编织工艺,成型产品的编织原理,以及针织工艺参数计算等。

该书可作为高等纺织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针织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2015-02-06]

G642.0

A

2095-3860(2015)01-0015-03

天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2-05)

邓桦(1958—),女,湖北黄梅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轻化工程。E-mail:dengh2@126.com

猜你喜欢
实验班纺织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澳洋纺织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