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2015-05-28 21:48成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

成鹏

【摘 要】近两年,笔者参与了教研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在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改善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自身教研实践,从教师、学生、方法三个层面谈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学生;方法

近两年,笔者参与了教研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在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改善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那么,这种学习方式该如何运用呢?

一、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1)教师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以巧妙的教育机智去应对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好处,把学习语文当做一天最美的一顿大餐来对待,将学好语文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学生对教师尊重、喜欢,进而崇拜,这是学好语文最好的基础和前提。

(2)教师要做“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氛围的营造者。新课改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照顾到学生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倾听来自学生的意见和感受,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激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然后再通过一系列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导向深处,让他们始终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探求知识。

(3)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欲望,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隐含条件,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二、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1)开展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等形式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分好组是实施自主合作教学的首要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作小组,并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合作,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和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一样,能够成功地驾驭课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创设条件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补充学习素材,而且要对每一组的学习情况予以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的点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协调好各学习小组间、同一组学生间的关系,控制好整个课堂结构。另外,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浮躁而不踏实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1)会预习。学生预习具体包括:会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生字词,会将精彩或有疑问的词句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应注意:一要量化预习内容。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相对较弱,“面面俱到”只会使他们更加无从下手,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解决下堂课重难点为主。二要明确预习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2)会提问。学生提问主要有:一是质疑,对不理解、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课文内容、艺术技巧、写作思路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教师提问要注意:一是选择最恰当的问题,提问的内容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逐步深入。二是提问要有价值,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启发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3)会组织。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手把手教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如何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流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说明完成任务的过程及要求,每个小组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自根据任务分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担负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责任,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4)会学法。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总结的做法主要有:一是小组长轮换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担任小组长的机会,由小组长分配合作学习任务,组织讨论活动,指定发言人员。二是优劣倒置法。让后进生当组长,让他组织讨论、展示发言、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三是抽样检查法。由老师随机抽查,督促沉默内向、学习被动的学生。四是积分竞赛法。对讨论结果按小组展示情况进行积分评比,量化管理,表扬优胜小组,激励后进小组。

(5)会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氛围,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调动起学习热情,培养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致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的竞争行为,而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从而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养成“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别人”的良好心态。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
新课程理念下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认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高中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