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合唱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2015-05-28 14:56王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七年级合唱教学效果

【摘 要】合唱是一门集体艺术,它需要学生们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合唱艺术是音乐宝库中一颗闪亮的宝石,合唱教学也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本文就对七年级学生的合唱教学课堂现状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以提升合唱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七年级;合唱教学;效果;策略

从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于刚刚步入少年时期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做出正确的引导。单单从音乐这门课而言,我们要去利用学生对于艺术的敏感度,通过合唱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表演方式,并且喜欢上音乐。

一、课堂合唱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的音乐素养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他们的音乐素养也就是千差万别的。对于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他们可能之前就练过钢琴,上过补习班之类的,对于音乐就有了一定的悟性。而对于家庭条件差点的学生,他们可能就只会唱之前小学老师在课堂上教过的几首儿歌而已。七年级学生的生理条件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譬如许多男生到了变声期,都不愿意开口说话了。这些主观的客观的不同的因素,都会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有所影响。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老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合唱能力。一个老师的教学习惯,教学态度,教学的趣味性都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量。一个丰富的音乐课堂,需要一个拥有较高音乐素质的老师,并且这个老师能够驾驭得了这个课堂。

对于老师来说,必须要拥有一对灵敏的耳朵。你要去教学生就必须知道他哪里是对的,哪里是错的,你要可以轻松的判断出来,然后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表扬学生唱得好的地方,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在合唱时各声部能够配合默契,统一协调。其次老师还应该有耐心,因为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一样,所以就会出现多种各不一样的错误,作为老师就必须耐心的去指出每个学生的错误,并帮其改正,这样才会让音乐课堂充满乐趣。

3.选取教学内容

七年级学生平时的课程还是比较多的,对于每周一节的音乐课,选择教什么内容或是题材的合唱作品,才不算浪费课堂。显而易见,如今的时代都在缅怀经典,我们的合唱教学课堂要先去教学生一些经典的曲目,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次,也要去考虑歌曲、配乐、欣赏等一些不同的方面,结合学生的素质,选一些合适七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对于一个老师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吃饭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因为合唱作品也可以说是学生的精神食粮,万一它有什么不妥,无疑会给老师和学生都造成很大的问题。

二、提升合唱教学效果的策略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合唱就有着如此魅力。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积淀下渐渐发展形成的,这些艺术形式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地进步,不断地丰富,也不断地完善。合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并不例外。它是心与心的一种交织和融合。所以在传承合唱艺术的过程中,要格外的用心。七年级的合唱教学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下面我阐述了几个能够提升合唱教学效果的策略。

1.简化入门的技巧

在刚刚接触一样陌生事物的时候,基本上每个人都不希望它很繁琐,一旦繁琐了就会失去兴趣,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做它很困难,从而就放弃了。对于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合唱就是这样。在学生刚刚接触合唱的时候,就要让他们觉得合唱有一种无穷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做到删繁就简,从一个音至几个音的副调演唱入手,使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构建层次分明的合唱概念。

例如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欢乐颂》这首歌,歌曲的主旋律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在教唱的时候就可以加进一个音的二声部演唱,让学生享受到简单的合唱的快乐。这样的手法,学生非常容易接受,于是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就再加入两个音的二声部。像这样由浅入深,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倒合唱所带来的喜悦。这种喜悦会增强学生对合唱的信心,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心里的鼓励和推动下,对合唱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因材施教,合理划分声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只有给学生的声音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然后再去训练它,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声部,就会使他们裹足不前,不能得到进步。

从音域上来说,最高音达到C2以上的为高声部,唱低音较为容易的为低声部;发声位置较高的为高声部,胸腔共鸣好的为低声部。

主旋律的演唱一般都会由高声部来担任,高声部的旋律可唱性强,进行到高潮或结尾时会有全曲的最高音出现。低声部一般旋律都有韵味,但可唱性较差,不用像高声部一样嘶声力竭的唱。

在合唱过程中,要合理地划分声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并且是正确的位置。让学生在训练中能够相互照应,训练大家有控制的唱歌,并且互相配合,唱出歌曲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合唱共鸣

在演绎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去给学生去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读懂作品,熟悉作品,从而能够用作品中主人公的姿态去表达出作品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在这其中,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作品的兴趣和表达的激情,用一种积极的心情去演绎和相互配合。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和学生相互配合,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并且领悟到合唱的乐趣,产生想学下去的愿望。

学生能够和合唱共鸣,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不断的努力。总之,要想学生和作品共鸣,和合唱共鸣,就必须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艺术作品和学生、和老师相得益彰。

4.用多媒体辅助合唱教学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了。在七年级的合唱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在老师正确、有效的多媒体引导下会逐渐的深入对合唱的喜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去表达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深意,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如在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念故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去准备一些背景的资料,例如捷克的风光、景点或者音乐,也可以通过有画面感的视频来呈现,让学生能够将两者完美的结合,从而去将自己所想表达的情感,通过合唱来表达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乐曲来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完完整整的领会到其中的精髓。

三、结语

著名指挥家杨鸿年说,“音乐是心灵的艺术,合唱是人们心灵火花的相互融合,合唱艺术的美是无法比拟的。”合唱艺术有着悠九的历史,无尽的韵味,可以去震颤人心。所以合唱教学的推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需要不停的改变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合唱教学的教学策略,才能在未来去让更多的学生喜欢音乐,喜欢合唱。七年级学生作为刚步入少年的一群人,更需要去接受合唱艺术,从而在其中学会包容,学会配合,学会协作。

参考文献:

[1]马晓莉,郝延丽.中小学合唱教学浅探[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5:253

[2]盛莉.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J].音乐天地,2012,07:15-16

作者简介:

王卉(1988~),女,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工作单位: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七年级合唱教学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浅谈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
浅谈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设计(片段)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