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出版研究

2015-05-30 07:21罗薇
出版广角 2015年9期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出版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出版现状的分析,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旨在为口译教材的出版提供借鉴与参考,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培养人才服务。

【关键词】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出版

【作者单位】罗薇,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图式理论视角下区域背景知识学习对口译成效的正迁移研究”,课题编号:XGS1422。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广西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东盟国家的桥头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东盟各国虽有各自的语言,作为通用的国际语言英语却是该地区国际会议和谈判的唯一官方语言,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加大,培养区域国际化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近年来,口译教材出版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的出版既有利于地方高校培养区域国际化口译人才,也为口译学习者和服务中国—东盟的译员提供学习和工作的参考与借鉴。

一、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出版现状概述

从出版情况来看,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仅有三本:《广西口译实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和《会展英语现场口译》。

2006年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口译实务》是第一本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区人事厅依托广西大学建立广西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人才小高地——英语翻译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的背景下出版。该书了涵盖中国—东盟和广西地方特色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其出版填补了广西口译教材的空白。

2009年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为背景,以主题为主线,内容包括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双向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十大优先合作领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涉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专题的口译教材。

2010年8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展英语现场口译》是国内第一本以会展经济为专题的口译教材。会展经济指的是以会议和展览为主要手段来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性经济,聚集和辐射效应很强。该书的出版对培养专题型、实战型、会展型口译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它以国际会议为主线,将中国—东盟博览会各主题巧妙整合,是现场性和真实性极强的口译教材。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的出版进展稍显缓慢。自2006年第一本专题口译教材出版至今已有10年时间,在这10年里,随着出版研究的不断深入,期待更多相关主题的口译教材能尽快出版发行并得以广泛使用。

二、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出版发展策略分析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口译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区域社会经济和会展经济的发展使得区域特色词汇日益增多,教学内容也应随之不断更新,这给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的出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应对困难,将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实现教材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思。在此,笔者提出三点策略供参考。

1.出版内容本土化

目前口译发展有很强的本土化趋势,因此口译教学应该因地制宜,与地区特色相融合,走本土化路线。高校口译教材出版只有朝本土化模式发展,才能培养出更专业的译员,从而更好地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服务。要达到本土化的目标,教材内容的选择是重点。在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可以主题为主线,选择涉及东盟各国和广西特色原汁原味的语料进行编写,才能达到教材的本土化,实现培养区域国际化人才的目标。

一方面,从语言特点出发,应考虑到英语变体因素。东盟各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英语变体有马来西亚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如何应对东盟各国英语变体对译员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优秀口译人员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口译教材,因此,在编写上除通用语言知识外,必须纳入东盟各国英语变体的学习,包括语音辨识、词汇特征和语法系统三个方面。

另一方面,本土化口译教材编写必须涉及区域背景知识的输入。就目前已出版的三本中国—东盟专题教材设置来看,背景知识的输入主要为阅读模式,即整理编写东盟各国和广西概况的英文或中英对照篇章,作为译前参考的材料。 此外还有网络链接提供模式,即提供东盟各国最权威的主管部门或区市政务网网址,供学习者积累特色词汇,了解口译材料的来龙去脉,不断更新已有知识,做好译前准备。

2.出版形式立体化

出版立体化是指出版物包括纸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纸介质教科书和音像制品目前比较普遍,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则是出版立体化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现今出版业发展的形式上看,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然成为趋势,这既是教育部的要求,也是未来教材出版的方向。

就目前已出版的三本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来看,立体化模式亟待完善。《广西口译实务》虽然内容生动贴近生活,但是并未提供相关的视频、音频内容作为学习辅助,仅有纸介质教科书的出版形式较为单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除教科书外,还附有天津大学电子出版社出品的光盘,从出版立体化形式上看比《广西口译实务》稍有提升,但美中不足的是此光盘仅为教材英文内容的朗读,使用的是标准英语,因此也略显单一,难以满足学习者要求。《会展英语现场口译》所附光盘内含语料均取自口译现场的原声录音,不仅保留了现场发言人的各种东南亚语音变体,而且保留了他们的口误、冗余、停顿、模糊和口头禅等。虽然从内容上实现了原汁原味,但出版形式仍然停留在立体化的初级阶段。就资料库开发方面来看,广西已依托TRADOS软件建有地域性专用的中外平行语料库——东盟会展专题中外平行语料库,可供教学和研究使用。语料内容涵盖东盟和广西各领域,可用于教学、培训和相关研究,但由于语料收集仍不足,使用率和普及率并不高。

要实现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的立体化发展,必须多渠道整合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教育技术,以软盘、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硬盘为载体,以网络为传输手段,制作相关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和资料库等,以满足教材的多样性需求。

3.出版合作国际化

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既涉及广西特色的内容,也包含东盟各国的相关背景知识。中国和东盟各国出版企业之间如能建立平台并进行相互合作,必将有利于相关语料的搜集和整理。目前,中国—东盟中外平行语料库所收集的语料多来自“两会一节”,即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及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双向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十大优先合作领域的各大论坛。关于东盟国家的语料收集仍非常有限,因此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的出版需要建立国际化的合作机制和平台,使得各国之间能实现资源共享,极大丰富教材出版所需语料。两年一度在广西举办的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和出版论坛为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出版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契机。博览会和论坛制定了中国东盟在出版方面的合作机制,极大促进了双方出版的国际化。虽然受地域限制,双方的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合作项目十分有限,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流平台的建立,资源的共享必将成为可能,届时一定会对中国—东盟专题语料的收集和相关口译教材的出版产生积极影响。

虽然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的出版已初见成果,但未来发展仍任重道远。口译本土化趋势的加强要求教材的出版内容要顺应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教材出版的立体化会进一步丰富教与学的环节,既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中国—东盟在出版业的国际化合作机制和平台的建立为教材的语料收集提供可能,对提高教材的水平和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1]冯家佳. 中国—东盟专题口译教材出版与编写现状述评[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2] 黄建凤. 会展英语现场口译[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 杨棣华. 广西口译实务[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4] 杨棣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