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出版的创新探索

2015-05-30 03:09蒋婷
出版广角 2015年9期
关键词:出版科学素养

【摘要】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还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文章从我国少儿科普出版的概况,少儿科普出版的宗旨及必要性,少儿科普出版工作的推进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切实推动少儿科普教育的发展,提升少我国年儿童的科学素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少儿科普;出版;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蒋婷,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我国少儿科普出版概况

1.少儿科普出版的现状

开卷数据显示,少儿文学、少儿科普、卡通/漫画/绘本及游戏益智是少儿图书零售市场中规模最大的细分类别,在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重分别都达到10%以上。2014年,无论是从码洋比重还是品种比重、册数比重来看,少儿文学都是少儿图书市场比重最大的细分类,监控销量占少儿图书整体市场的1/2,码洋比重达到44%。同时,少儿类畅销书也主要集中在少儿文学。相比之下,少儿科普百科只占少儿图书整体市场的13%(如图1所示)。2014年,少儿图书市场的新书品种为1.39万种,少儿科普百科的新书品种约为1810种。据资料显示,全国580多家出版社,将近90%的出版社都出版少儿图书。照此计算,每家出版社出版的少儿科普新书平均仅为3.48种。

图1 2014年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细分图

2.少儿科普出版的刚性需求

据统计,目前,我国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3.7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人口比例升高,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少年儿童也需要更多优秀的少儿科普作品,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宽他们的视野。由此看来,少儿科普图书市场有稳定的刚性需求。少年儿童是科普教育的主体,爱看科普图书的少年儿童也不在少数。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全社会日益重视科普教育,给少儿科普出版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二、少儿科普出版的宗旨及必要性

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常态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社会活动之中,才能达到科学普及的良好效果。

2002年6月29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这为我国的科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普教育是提高人们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从图2可知,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取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这种方式更便捷。而且,据调查显示,85%的网民是青少年。网络在提供便捷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污染”。对青少年而言,目前,互联网还未做到分级制管理,很多腐朽的、低俗的和暴力的东西不断地通过互联网侵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此外,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少儿图书的出版设定门槛,只要出版社有资质,都可以出版少儿图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儿科普图书的质量。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一些作者和出版社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版了一些粗制滥造的少儿科普图书,对我国科普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当下,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门槛”亟待提高。教育出版社更应多出优秀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科普读物,来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三、如何更好地推进少儿科普出版工作

科普教育不仅需要政府推动,还需要出版工作者做好少儿科普出版工作。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是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更好地推进少儿科普出版工作,把它落到实处,是目前教育出版社亟待研究的课题。

1.坚持编辑对少儿科普出版的引领作用

作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在少儿科普出版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使出版的作品更有益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如何让少年儿童发现科普的美,这都需要编辑来引领。

(1)选题策划应正确把握出版导向

策划少儿科普图书的相关选题时,编辑应始终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到首位,必须恪守“有益于儿童”的原则。比如,浙江教育出版社是具有专业特色的地方教育出版社,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少儿科普排行榜上,常年稳居第二位。1997年,该社推出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一直以来被全国少年儿童及家长津津乐道;2002年,该社又推出《科学探索者》,为新课标的科学课程改革乃至新课改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了科学课。

(2)策划选题时,切忌跟风,应注重原创

策划少儿科普图书的相关选题时,编辑应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杜绝格调低俗、拼凑抄袭、跟风重复的选题,贴近少年儿童的需求,认真把好每一个出版环节,构建一个良好的科普读物生态环境。2010年,浙江省科技馆重新开馆,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策划了“科技馆奇妙夜丛书”这一选题。选题确立后,编辑找到一批热爱科普写作的年轻人和擅长漫画的中国美院学生,带领他们实地参观、亲自体验科技馆内的各个展品,以编写出更形象、生动的剧本,画出让少年儿童喜爱的科普漫画。2011年初,出版社召开了该套丛书的评审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善衍教授在会上对该套丛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套丛书的出版,不论在全国科技馆界,还是出版界都是十分有创意的,这也为书籍出版与其他行业的互动结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2.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处理好快乐阅读与教育引导的关系

只有让少年儿童爱上科普阅读,爱上科普图书或刊物,他们的基本科学素养才能逐步提高,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差距。因此,在科普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编辑更应坚持改革创新,把图书内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阅读评价手段上进行创新,在图书呈现方式上进行创新,在数字增值服务上进行创新,在科普活动开展上进行创新。

(1)少儿科普出版应注重融合发展

在少儿科普出版中,图书内容首先应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编辑要努力挖掘适合学生和家长阅读的科普图书。2011年10月,浙江教育出版社编辑策划了《最受全球小学生喜爱的趣味科学实验》,该书一出版,书中的多个实验就成为多所小学暑假和寒假的活动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做实验,更快速、有效地掌握了科学知识。因此,该书深受教师和家长的喜爱,在当当网、亚马逊网、博库网上也一直属于热销产品。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出版社编辑将在数字增值服务上下功夫,寻求盈利方式,以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2)少儿科普图书应在阅读评价手段上进行创新

2012年5月,浙江教育出版社与浙江省科技馆合作,策划出版“探秘世界系列”。这套集动物、人体、植物、宇宙和科技等百科知识为一体的科普读物再次获得学生及家长的推崇。该丛书的最大特色就是每本书后都附有38道习题,而习题的答案来自书内。这样的测评手段非常贴近读者,既不高高在上,也不枯燥无味,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种对阅读测评手段的创新,让少儿科普阅读落到实处。

(3)少儿科普图书在呈现方式上应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模式

如何让少年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学科学,爱上科学,这是一门学问。2013年5月,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借鉴了英国“BRAIN BOX”的玩具设计理念,将玩具与科普读物结合,使少儿科普教育寓教于乐。编辑将纸工骰子作为图书的一部分,让小学生先动手自制游戏骰子,然后引导他们在2分钟内仔细观察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及精美插图,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最基本的科学常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4)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应注重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

如何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精心选材,主动设置议题,给他们讲中国梦的故事呢?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策划出版了“听科学家讲故事丛书”。该丛书通过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方式,用青少年熟悉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故事来教育青少年,让学生们在共同价值理念的基础上追求同一个中国梦。该套丛书在图书馆馆配征订会、暑期读书活动及网上书城活动中屡屡上榜。2015年下半年,出版社还将与相关教育部门共同组织征文大赛及“运动吧,大脑”科普知识大赛,旨在让小读者“怀有一颗好奇心,敢于梦想,敢于追求,敢于创新……成为像巴斯德、孟德尔、霍金、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

猜你喜欢
出版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开设物理学史对高校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