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路径

2015-05-30 10:48毛建平蔡文政
河南教育·高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法制建设高校

毛建平 蔡文政

摘 要: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形势更加严峻。高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加强保卫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安全保卫和网络监控,建立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同时,需要校内外齐抓共管,加强法制建设。

关键词:治安隐患;高校;法制建设;三防一体

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兼具较多社会功能,因此也有“小社会”之称。高校周边复杂的交通状况、密集的人群、逐利的娱乐场所,给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活动带来不少干扰。为了给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维护学校的稳定和谐发展,高校需要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积极建立良好的治安防控体系。

一、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状况

(一)校园内状况

1.高校人员剧增。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显著增长。很多早期的高校通过合并的方式扩大规模,建成单体校园占地数千亩的大校园。合并和扩招使校园师生人数增加,办学层次和形式也更加复杂。

2.校园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高校校园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还混杂着家属区、居民区;不仅有教学、科研设施,还有超市、书店、宾馆、银行、饮食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这给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诸多不利因素。另外,社会上的很多人选择高校作为体育锻炼和散步的场所,也使得校园内人员组成比较复杂。

3.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薄弱。学生对严峻的社会和校园治安形势认识不足,经常出现宿舍无人门窗不关、贵重物品保管不善、随意使用违章电器、轻信陌生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等行为,大学生安防意识有待提高。

(二)校园周边状况

1.娱乐场所繁多。许多娱乐场所围校而建,这些场所虽然能给大学生活减轻压力,但也容易造成铺张浪费。大学生中许多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经不住诱惑,沉迷于网游,无心学习,少数学生把父母给的钱花光后,为了获取钱财甚至走上了抢劫盗窃等犯罪道路。

2.闲散人员聚集。高校周边人员很多,成分也复杂。他们有的混入校园伺机盗窃,有的利用大学生经验不足、安防意识薄弱等弱点,在校园周边对学生实施诈骗、抢劫、伤害等犯罪活动。这给高校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3.配套设施不够完善。2014年发生了多起大学生失联案件,影响很大,使得社会把目光投向了高校周边的黑车群体。很多黑车手续不全,搭乘黑车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旦发生事故,没有可靠的索赔渠道,给乘车大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隐患。

二、构建新时期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新时期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然要坚持惩防并举,以预防为主。高校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三防一体化建设。

(一)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

高校要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措施,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制定教学大纲,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形成“以安全知识教育为基础,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要求”的教育内容;建立“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种宣传阵地为载体,以丰富的活动为重要支撑”的教育方法体系。教师在课堂上要增加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性教学模式,积极采用配套案件视频和互动式情景再现等模式,迎合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掌握安防要点。

(二)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高校要建立由党委牵头,由校办、综治办、保卫处、学工处、后勤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担负组织、协调、管理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抓落实,自上而下层层签订校园平安管理责任书,全校要形成上下贯通、相互协调、组织严密、运作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各部门二级单位要指定代表,每隔一段时间聚集各部门代表一起召开安全讨论会议,商议本部门近期存在的安全问题。保卫部门要广开信息渠道,积极了解学校师生政治思想动态,听取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三)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三防一体化建设

“三防”是治安防范的根本性措施之一。在人防层面,高校要加大安保力度,通过建立考评机制来提高安保人员的待遇,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面积较大、人数较多的校区可以成立学生护校队,接受保卫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在物防层面,高校应定期对校内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登记,遇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学校防盗门窗覆盖率。在技防方面,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监控设备和远红外报警装置两种预防措施。保卫部门应当根据校园特点,安设监控点位,做到重点部位必覆盖,一般部位大多数覆盖。电子监控设备因自身特点,需要经常保养维护。学校应当对监控设备和远红外报警装置进行周期性检查和维护,及时报修故障,确保技防设备能正常运作。科技在不断创新,高校技防要引入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以在校园重要设备器材上面安装RFID电子标签,实时掌控物品的动态,一旦物品离开原有位置,终端会收到报警信号,从而将物品控制在校园之内。“三防”措施的建设是高校治安防控的关键,学校层面要实现以联动指挥中心为平台,以重点部位和主要场所为对象,以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为主要手段,构建覆盖全校的安全防范长效机制。

(四)加强保卫队伍建设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保卫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治安知识储备。学校领导要关心和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各项待遇问题,配备应有的器材装备。保卫人员要更新法制知识,熟悉业务,加强交流。可以建立QQ群或微信群等公共平台,对各校遇到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学习,以及时掌握校内外治安新形势,积极探索解决高校治安问题的新思路。

(五)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境内外敌对势力会利用网络发表政治性、煽动性言论等。一些学生在网络上传谣造谣,甚至传播淫秽、暴力信息等。学校必须建立校园网监管中心,对校园网络进行实时监管。

三、校外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通力合作,共同构建

高校保卫部门要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坚持属地政府统一领导,综合治理部门组织协调,公安部门指导督查,学校加强管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校园周边治安联防,建立定期治理检查小组,定期对校园周边区域进行整治。城管部门要加大对校外黑车、小商小贩的整治工作,卫生部门要加大对高校周边餐馆检查的力度,必要时工商部门对违法经营者进行一定的罚款,公安部门是打击犯罪的主力军,要肩负起打击违法犯罪的责任。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要配合高校处理好校外居民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共同制定纠纷解决机制。

(二)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使法真正走进校园

大学生犯罪案件在社会上影响极其恶劣,也给很多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损失。如何深化学生法治意识尤为关键。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以法作为行为的准则,所做的一切行为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司法机关要担当起普法教育的主要职责。大力开展全民学法,不仅要让法治教育走进校园,还要让社会懂法守法。高校要推进普法教育,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重视保卫群体,赋予相关权力

有学者曾提出高校保卫人员应该享有对高校周边直径两百米范围内的有限执法权。为了防止权力滥用,保卫人员执法权力的行使应仅限定在规定范围有效。通过赋予保卫人员相应的执法权,使得保卫人员处理校内治安案件以及周边民众的纠纷有依据,从而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威信力,处理问题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黄月法.高校治安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11).

[2]陈霁霞,李红革.高校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3]王虹铈.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责编:思 源

猜你喜欢
法制建设高校
市场竞争下的道德与法制建设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浅析生态城市法制建设的思路
揭开人情交往的面纱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