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和兴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015-05-30 23:08许丹
中国市场 2015年6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大学英语教学动机

许丹

[摘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也要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笔者基于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调查,论述了动机和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大学英语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6.131

1 前 言

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于1983年在《光明日报》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后,非智力因素引起了我国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重视。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和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外语教学实践表明:优异的外语成绩不仅取决于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去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文基于一项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查,主要从动机和兴趣这两个非智力因素入手来分析非智力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 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Jeremy Harmer指出:“动机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激励学习者做出某种行为。”也就是说,当学习者为自己设定某种目标时,他们就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动机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有影响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之一。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包含两个方面: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是通过学生的爱好、兴趣、好奇心等内在因素产生的;而外在动机是来自个体外部的激励,是学生通过寻求外在奖赏或诱因而获得的推动力。动机能驱使学生启动并维持学习过程;动机越强,学生会在外语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动更多的脑筋,结果会使学习效果更好。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笔者以中国医科大学1997期临床医学专业新生(466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语课学习动机进行调查(见表1)。其中,对英语持有强烈爱好或兴趣,具有内在动机的学生为75人,仅占16.1%;74.9%具有外在动机的学生(349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今后进一步学习(考研或出国深造)或将来就业的需要;而还有9%的学生(42人)对英语学习望而生畏,毫无兴趣,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原先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具有不同动机的学生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具有内在动机的学生由于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不仅表现积极,而且勤奋好学,往往成为各自班级中的表率,能够起到带头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优势,多加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点名让这部分学生去理解和分析较为复杂的语言点或难点,以培养他们的内在动机和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不断地产生新的好奇、新的问题,这样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更加积极进取,认真钻研,保持优良的成绩。

74.9%具有外在动机的学生往往把英语看成未来学习工作中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他们当中有的是为了将来考研或是出国深造,有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选择到更好的工作,所以他们的学习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这类学生一旦受到外界某种因素的干扰,就会降低外在动机的作用,改变英语学习的态度,甚至会丧失英语学习的动力,从而导致英语学习成绩下降。面对这类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将外在动机逐步转换成内在动机,即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教师英语教学的关键。班杜拉提出,在人们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显示出自己能力的时候,外部强化的恰当使用能够促进自身能力的认知,这种认知又会在学生的自我调节下逐渐转换成一种内在动机。当然,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换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只有当外在动机积累到一定的量,且要通过学习者内部的自我调节才能完成这种转换。

教育心理学表明,“给学生规定不现实的志向水平会导致连续的失败感,而大量的自我卷入的失败感又会导致焦虑的加深,”这无疑会影响到学生的内在动机的激发。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对这部分具有外在动机的学生只进行过低或相当水平的语言输入,学生会感到无压力,轻松就能掌握所教内容,这样会降低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积极性。反之,如果语言的输入大大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就会感到接受不了,增加焦虑感,加重失败感,因而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这两种方法只能使学生由于外在动机所产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伤害,却无法激发内在动机的作用。所以,面对这类学生,教师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采用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以内容为中心,从语篇学习入手。虽然这种教学法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感,但是增强了他们求知探索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9%既无内在动机,又无具体学习目标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往不适当的英语教学方法所致。“注入式”、“满堂灌”及非交际式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被茫茫题海所困,对语法和语言点苦苦地追根究底,这样就破坏了外语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使学生产生严重的联想障碍、语言障碍乃至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并产生“混着学”的消极心理。

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先调查清楚他们底子差的原因,然后从激发外在动机入手,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消除学习英语的畏惧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课堂上要多让这类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语言点要精讲多练,要使他们感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进展,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鼓励这部分学生经常参与英语课外活动,将他们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这部分受到教师外在动机作用的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自觉性

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追求感,从而激发其探索心理,最后增加个人成功的愉快感”。因此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自觉性,是教师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兴趣是对事物与活动的心理倾向,可以划分为兴趣(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与爱好(积极参与某种活动)两个层次。调查发现(见表2),82.4%的学生(384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曾对英语感兴趣,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希望学好英语,掌握这种交际能力;63.9%的学生(298人)曾经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但由于某种原因而停止参加,表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逐渐消失;18.5%的学生(86人)一直积极参加各种英语课外活动,表明他们对英语学习一直持有强烈的兴趣;只有17.6%的学生(82人)从未参加英语课外活动,表明他们从未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兴趣不是固定不变的,也非天生固有的,它是通过人对自己所感观的事物而引发的,也会随着一定阶段或某外界影响而增加或减退。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展取决于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而英语学习的兴趣的降低乃至消失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会渐渐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学习从高水平滑向低水平。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做到灵活多变,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增加背景知识讲解,尽量用简单、口语化的语言进行信息输入。这样,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摆脱“见木不见林”、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他们切实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自己能用英语语言交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自觉性。鼓励学生经常参与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墙报、英语晚会、英语朗诵会、英语讲演会、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或电视等,这些英语学习环境的开辟使得学生不仅仅有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提高英语学习的水平。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尽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采用“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开口说,动手写,并允许他们犯错误,但注意纠正错误时不采用批评的方式,而是采用循循善诱、开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得到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鼓励学生今后参加英语实践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及时地总结、归纳和检测学生所学内容,加强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展,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的心理,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当然,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和语言技能学习过程,受制于智力和非智力等多种因素。本文只是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这两个因素进行调查来分析非智力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从实际出发,注意个体差异,对不同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的组成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探讨英语学习方法,优化英语教学手段,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郑延才.对大学生群体非智力因素的认识[J].教学研究,2007(4):319.

[2]刘孟兰,潘俊峰.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119-121.

[3]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Longman Press,1983.

[4]戴运财,何琼.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国外外语教学,2003(2):8-11

[5]毕小君.学习动机与外语教学改革[J].北方论丛,2002(4):153-154.

[6]许洁.针对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动机激发与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2(3):114.

[7]靳丽华.拓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的教学水平[J].辽宁大学研究论文集,1996:569-573.

[8]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大学英语教学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